【美丽乡村看澄迈】之一:澄迈福地道古韵

标签:
星座 |
分类: 刚峰历史文化随笔 |
http://s13/mw690/0020uipigy6Q4IG3Lje6c&690
小语:如果说,琼海以田园风光而旖旎东线让游人如醉,那么,西线的澄迈却以历史的厚重仰卧在琼州海峡南岸而引游人探秘。自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开琼设郡始,作为海南三大古邑之一的古称“苟中”今叫澄迈的县,就因老城作为古琼州府唯一官方渡口,注定了它与中原文化的关联紧密。
作为一块风水福地,太多的古村遗落在田野上如珍珠般串起了澄迈的历史古韵。
春节时期,到澄迈去探访古村,或许,不失为一种能淘冶心灵之举。本期起,瓦将为各位陆续推荐澄迈古村。
一:澄迈福地道古韵
其实,澄迈对我来说,总有一份情节,一份憧憬。
那块席卷着迈山澄水土地上的黛峦绿荫的气息,总让我有点熟稔、有点怦然,有些渴望,有些吃惊!或许是在嘈杂与喧嚣的都市久居后的觉醒,抑或是漂泊于孤岛后的一种倦鸟回归情绪,那块迥异我江南故土的“富硒”福地的长寿之乡,似乎就是我的故里。
我知道,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缘份!
与澄迈结缘,缘于十来前一个淡淡的早晨,我应邀请,有缘走进了这片土地。走老城,访白莲、美亭;抵金江、穿加乐、儒文;过大丰、桥头,达福山喝咖啡。广袤的澄迈田野上的古村风韵、古迹遗址、庙宇梵音、白石仙气等拙朴人文风情,如画卷般耀我眼睛、如乐曲般怦我心灵。
“石(石矍)村”里火山石堆叠的冯氏故里,似乎透露出一千多年前,冼夫人上岛屯兵开疆立郡,漫延全岛至今的“公期”;“永庆丛林”中的梵音钟鼓,仿佛让我看到了鉴真和尚重返大唐故里的步韵;“典读村”后面那块溪水中的白石脚印,印证了南宋道士白玉蟾晚年回乡羽化成仙的紫气。还有“通潮飞阁”苏东坡谪居海南上岛的诗句、“罗驿村”里张岳崧讲课的身影、“南轩石照”里的福寿团壁、“封平约亭”里的商贸秩序、“济公山”的显灵、“石头公”的传奇、“金山寺”里药师佛的佛光降临、“大胜参天”颜春岭下的阳宅穴地等散落在乡间的人文古韵,无不令我惊异!
特别是“美榔双塔”里易道佛合一的深邃秘语,那并肩齐立的一对古塔,让我的思绪迥然飘逸。那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绪呀,在晴朗的天空中,我仿佛看到一对有点沧桑的姐妹,伫立在南宋阴霾的历史中向我倾诉……
从此,我便徜徉在澄迈的历史文化中,走村串巷拾遗史,敲门进屋访老人。拾起来的是件件乡野轶事,访出来的是串串旧时珍珠。
在桥头,我啃着“富硒地瓜”与百岁老人“穿针引线”;在老城,我咀嚼“白莲谷鹅”与九十旬阿公骑车漫步。在澄迈行走真的是太有福气了,处处遇百岁长寿老人,餐餐见瓜果美食遍村。瑞溪粽,福山烤乳猪,白莲鹅,澄迈和牛、小黄牛,永发乳羊,加乐黑猪,文儒山僚鸡,金江酸菜,福山椰丝糯米粑,桥头海鲜瓜盅等乡村美食,无不渗透出舌尖上的味蕾,无不折射出长寿的奥秘。
特别是,在美亭黄竹村,与几百位八十以上的长寿老人喝茶聊天,那一份快乐的感受,可谓是增寿添福。
在海南,在琼北诸城中,还真没有哪一个城市,在历史的天空中,有如此众多的古迹纵吟、庙宇耸立,阴穴漫山、商铺遍地,且文人墨客青睐,儒学道家大僧云聚,名门望族迁居的长寿福地!
福地澄迈,少了北邻千年古城府城的书卷暮气,也不具有西居海峡临高那份疍民勇劲,没有海峡东边文昌那份文雅的温语,更不是南渡江对岸定安的那份婉韵。
一个“福”字,便是澄迈的城市个性。
一个“福”字,更昭显历史对它雕琢成熟的一种阅历!
每一块地域,每一个城市,其实,都有自己成长的阅历,都会形成自己的显明个性。每一种个性,都隐匿着其深厚人文地理的背景。那么,就让我们透过历史的烟云,去解读澄迈“福地”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