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刚峰看世界
刚峰看世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37
  • 关注人气:6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2013-11-27 00:28:22)
标签:

旅游

文化

手机博客

分类: 刚峰看世界

  参加南方卫视与贵州旅游局举办的#多彩贵州微摄影大赛#,我以#刚峰游贵州#为专题来到了榕江县大利侗寨,现场发了条微博,内容是感叹此寨因路远地偏故原貌保存甚好,站在山上俯瞰山坳,青黛山色掩饰下的饮烟袅袅将楼瓦房显得格外原始。有网友立马跟贴说,好在地偏路远,否则,一经开发大量游客一涌进,商业利益一诱惑,古寨就不复存了!
  的确如此,海南的黎族许多原始黎族村寨现在基本不存在了!

    真的感叹大利侗寨的路远地偏,我们一行从县城边的三保侗寨出发,翻山越岭,颠簸二十多公里,到达一个山岭时,带队的县旅游局干部招呼我们下车,俯瞰山坳,黑瓦木屋黑压压的一片古寨,撞入我的眼帘,瞬间让所有来的摄影师们惊叫冲动。
    据导游告知,位于贵州省榕江县裁麻乡的大利侗寨,共有二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因侗族特色保存原始被称为“深山明珠”。此侗寨有三大特色,一是5座花桥以其数量之多实为侗乡之最。且花桥建筑全为
亭廊式,木结构横跨于利洞溪上,分布在大利寨头、寨中和寨尾,以其秀美玲珑的身姿将侗寨装点得更加骄娆。有座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一百多年了依然结实牢固。花桥,不仅是侗寨居于溪水东西两岸寨民相互交往的便利通道,也是他们集会议事,歇脚乘凉,行歌坐夜的最佳场所。更是夜晚男女对歌谈情说爱的场所,故很有民俗价值。
    其二,大利侗寨有一条石板古道,为大利侗民所筑,建于清乾隆58年,是榕江县境内历史最为悠久而唯一有石雕的石板古道,长2公里,宽约2米,共480余级,当地侗民习惯称之为“三百磴”。 
    第三个特点,此寨有一侗家四合院,系杨氏宅院(杨是侗族大姓),屹立于穿室而过的利洞溪畔,坐东南而朝向西北,全杉木结构,立地三楼,青瓦屋面,通面阔14米,通进深16.5米,通高14.7米,占地面积231平方米,建筑面积585平方米。楼院从平面看,与北京四合院相仿,由前堂、两厢、正屋组成,中有天井,是封闭型的四合院;从立面看,宅有两楼一底,大门阔绰,匾额高悬(大门额“楼宇维新”正屋门额“年进期颐”),雕窗对立。最为壮观的是三楼的三面回廊,俗称“走马转阁楼”,人可沿着回廊,从左至前至右,居高临下,观赏三面侗室风光,楼屋层叠,花桥处处,溪流回环,田畴绿野,茂林修竹,尽收眼底。炎炎夏日,竹椅一把,廊中品茶,临风赏景,听鸣蝉叶间小唱,看孩童溪中裸泳,十分情怀,尽在画图之中,好不优游。
    此屋虽为侗寨,但我却读出了江南的徽派建筑风格,其天井蕴涵着江南的风水理念。据寨民告诉我一个传说,此屋是清朝时一位从徽州人来的汉人所建,至于是商人还是官人,就无从细说了。
    其实,从我在寨中近二个小时的考察与摄影中,我读出了浓浓的民风民俗的共识,不只是在还依然穿着土布衣服的妇女身上,以及染布还是织纱中,读到了我少年时在江西外婆老家的乡俗;同时,从寨中房屋的燕子顶,我还读到了刚刚从漳州采风回来得知的闽南建筑风韵。
     其实,
侗族的祖先与海南黎族及闽南浙东南一带的欧越或骆族一样,均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族。一百多个部落,在强大的中原政府攻击下,纷纷逃离岭南,虽经二千多年的演变,但其先祖中遗留的风俗依然还在。近年还有专家研究指出,侗族与江西人是近亲。江西的简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
      现在的侗族在 隋唐五代宋朝时期被称为“僚”、元明清时期称“峒人”,现在的海南黎族还依然保存“峒”主。峒其实,是一个自治乡村单位,海南在清朝被分为六十四峒,各自管理自治。我想,贵州这个侗或许也是一个单位的称呼。不管如何称叫,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其迁居的地方均是在深山老林的溪水两岸的溪谷中,常常与世隔绝过着世外桃园的生活,或许,这种生活方式正是许多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方式。

  可惜,侗族没有创造自己的文字,现在云贵川的少数民族均讲的是西南官方话亦四川话。但侗族却保存着自己古老的方言与音乐亦:大歌。
    过几天,我们将在另一个侗族山寨参与他们的民俗节日,将在现场聆听一场“大歌”! 

http://s9/mw690/0020uipigy6Ex4l9wVy38&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13/mw690/0020uipigy6Ex4naH9Oec&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12/mw690/0020uipigy6Ex4pRrMncb&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9/mw690/0020uipigy6Ex4rxNos18&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3/mw690/0020uipigy6Ex4sLDWOe2&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12/mw690/0020uipigy6Ex4wFKtl4b&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12/mw690/0020uipigy6Ex4z31Vhbb&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2/mw690/0020uipigy6Ex4B3YMFb1&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14/mw690/0020uipigy6Ex4DohGtfd&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11/mw690/0020uipigy6Ex4EAEAOaa&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5/mw690/0020uipigy6Ex4GkNco84&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7/mw690/0020uipigy6Ex4JB6Kyc6&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8/mw690/0020uipigy6Ex4MlFP117&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3/mw690/0020uipigy6Ex4OdJKi62&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6/mw690/0020uipigy6Ex4PN74985&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12/mw690/0020uipigy6Ex4Qpe7V5b&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4/mw690/0020uipigy6Ex4RjZLR03&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16/mw690/0020uipigy6Ex4S5zJ56f&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8/mw690/0020uipigy6Ex4T1tUX67&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http://s2/mw690/0020uipigy6Ex4V4d6pf1&690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TITLE="罕见 贵州大利侗寨的徽派建筑风韵"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