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呀诺达,我偶遇一片睡莲!

(2012-10-17 01:54:27)
标签:

旅游

分类: 刚峰影像

  睡莲,是一种水生草本,根状茎短粗;叶花漂浮水面,心状椭圆形。因夜间花梗弯入水中,故称“睡莲”。睡莲又称子午莲、水芹花,是水生花卉中的名贵花卉,外型与荷花相似,不同的是荷花的叶子和花挺出水面,而睡莲的叶子和花浮在水面上,因此,睡莲因昼舒夜卷而被誉为“花中睡美人”。

  偶遇一群“睡美人”其实是在一个清爽的早晨。

  应海南呀诺达热带雨林风景区蒋海燕老总的邀请,我携母亲入宿了风景区内,清晨与母亲出来散步,没想到在风景区的一片池塘内,忽然看到了一片睡莲。

  印象中的睡莲应是出淤泥而不染,而现实中的这片睡莲却是在清幽而芬芳。

  真的好喜欢呀,在热带雨林中遇到这片莲花,那份感觉那份愉悦自然会让我生起无穷的想象。

  其实,睡莲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借物咏情的花卉之一。比如唐代的著名诗仙李白就写有一首古风将睡莲比喻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写的栩栩如生: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小李同志除了借莲咏叹希望皇上让他如睡莲一样常在华清池边得志外,也常写些情谊的诗句,如李白曾有一首《折荷有赠》就把睡莲当相思物,写的颇有些惆怅: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此诗中的睡莲,不知李白赠于谁?

  把睡莲象征情爱并寄寓政治理想,这类诗写的隐涩难懂的高手属唐朝的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老李的诗就是这种风格,要慢慢读起来还是有点韵味的。 
  诗言志,曲表情。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贾鹏芳老师的名曲《睡莲》或许却是另一种味道。听过贾老师整首二胡的朋友,是否感受到,曲中的哀婉凄绝,似乎在倾诉一段萦绕心头的愁思。

  那似乎是睡莲的花语。曲中音调如泣如诉,有股浓浓的思乡之情,又似乎是一种失意的悠扬伤感。

  那二胡拉的委婉深情,凄美绝伦,直入心肠!那胡曲里缱绻绵延,像一滴摇摇欲坠的清泪,又如一泓深邃清幽的寒潭,低沉回旋,幽怨凄婉。仿佛一种彻骨的沧桑,在伴着跳动的音符流浪,仿佛一个孤寂的魂魄,找不到停泊心灵的海港……
  是什么使这首曲子中的睡莲如此悲凉?或许这就是贾老师心中的睡莲!

  而我心中的睡莲却如一位乡村的海南妹,是一种清新独特,是上天给我带来秋天感觉的一种花!她独自开放在海南热带雨林的“世外桃源”的水塘中,晶莹透彻,没有世故没有抱怨没有牢骚,有是只是透过水雾散发出来的淡淡纯朴清香!……

http://s10/mw690/6da45538gcc30ebca26b9&690

http://s6/mw690/6da45538gcc30ed4a6c65&690

 http://s5/mw690/6da45538gcc30f8ac5184&690

http://s15/mw690/6da45538gcc30fbb6d98e&690

http://s8/mw690/6da45538gcc30fd51d137&690
http://s13/mw690/6da45538gcc3115db0dbc&690

http://s16/mw690/6da45538gcc3116d552ff&690


http://s3/mw690/6da45538gcc30ffe057f2&690

http://s2/mw690/6da45538gcc31037baa51&690

http://s10/mw690/6da45538gcc3104982759&690

http://s13/mw690/6da45538gcc31074c553c&690

http://s15/mw690/6da45538gcc3109107b1e&690

http://s1/mw690/6da45538gcc310b35ddd0&690

http://s1/mw690/6da45538gcc310cb3b110&690

http://s12/mw690/6da45538gcc310df0454b&690

http://s12/mw690/6da45538gcc3111313a4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