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的问题探讨
一、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1]周而复始的经典
在新旧教学理念的冲击下,相当一部分新老教师一旦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之后,他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出现很多教学流程的重复。
如:有的教师在开课环节总是要从“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开始教学活动。又如:导入教学环节放之四海皆有用的经典值日询问和报告:“Who is on duty? Who is not
here?”又如:经典的、简单的、不带多少感情色彩的、干巴巴的问候:“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happy? What
do you like? What's your hobby? Who is you best friend?”
我们可以想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坚持一些简单的做法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有所创新,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问题2]拒绝“预设”后的“生成”
有的教师在追求教学过程的表面浮华和时髦中,一些基本课堂调控能力却在不知不觉中被简单的多媒体操作代替了,从而出现了拒绝课堂动态生成的现象。预先制作好的课件可以作为激发学习兴趣、辅助呈现课堂文本内容、过程及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成为限制教师和学生交际对话内容的绊脚石。
[问题3]课堂导入的起点在哪里?
按照教学惯例,小学每节课的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但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段时间是属于学生的自主时间。学生们通常会利用这小段时间准备好学习用品,同时还会不时向教室门口张望看老师是否来了。有的教师嫌课堂四十分钟不够用,会提前到教室,急于和学生就教学内容作一些交际准备活动,或者在黑板上预先板书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何时开始课堂导入才是合适的且是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所需要的,这是每位教师都需要好好考量的一个问题。学生会执著地认为四十分钟之外的时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不希望教师在下课铃响之后再继续进行教学活动,同样也不希望教师在上课铃响之前就热心地开始教学导入活动。
[问题4]课堂导入的目标缺失
上课伊始,学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状态,更多的学生会自然表现出对新课教学内容一定的好奇和期待。他们会想:今天老师将讲哪些内容呢?我们今天以怎样的形式上课呢?如果课堂教学刚开始,教师就特别关注学生的这些内心活动和期待的话,就能较容易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
漫无目的的课堂导入是无效的。有的教师在导入环节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语言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或者导入内容远远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致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了焦虑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绪。有的教师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严重脱节,有的教师为了导入而导入,这都不利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问题5]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合适
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话题时,花费的时间太长,一堂课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已经过去了,教师却还在和学生谈论一些边缘话题。其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教师导入语言啰唆、重复占用了不少时间,有的则是因为教师担心旧知激活和复习不到位,于是强调过多。
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来说3至5分钟为宜。若导入用时过多,将会影响整堂课的实施进程,最终影响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要简洁精练,尽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导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问题6]生搬硬套模仿名师
通过网络和书籍,教师们能够很容易地接触到大量的优秀课堂教学视频和文字资源,于是不少教师拿来就用,生搬硬套名师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但是刻意模仿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需要教师具体分析所教班级的特点而定,如喜好安静学习的班级和偏好活跃气氛的班级在导入设计上应该有所不同。即便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是要求经常变换,否则学生对于课堂导入就失去了新鲜感。
[问题7]课堂导入形式过于复杂或单一
有些教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几乎每节课都以一些经典游戏来导入,虽然游戏可以较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千篇一律的游戏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有的教师图省事,便安排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时间3分钟,主题不限,并且完全由学生自行准备,教师也不给以任何帮助,甚至在学生完成值日报告后,也没有太多具体的反馈和评价,报告完了,就开始教授新内容。
这种形式过于单一的导入设计,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教师只是在敷衍他们,或者缺乏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从而导致学生认为语言学习不太重要,语言学习的兴趣将渐渐淡化。
二、课堂导入技能的应用策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和策略有很多,本文仅介绍旧知导入、游戏导入、歌谣导入、多媒体辅助导入、全身反应法导入和自由交谈导入。
1.旧知导入——温故知新,自然衔接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同化顺应的过程,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旧知作基础,学生新知学习就无从谈起。通过组织学生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知识背景和相关生活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有效的知识准备。
“以旧引新,推陈出新”往往容易使人误认为简单罗列与新知学习相关的旧知。其实不然,因为认知结构中有无可利用的旧知是问题的一方面,旧知是否已进入准备接受新知的状态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按照奥苏泊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并称其为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语言学习过程中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并激活合适的能起固定作用的原有观念,只有这样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才能发生。
[案例1]On the farm导入设计
(选自《牛津小学英语》6 A Unit 5)
T:
What day do you like best?
S:
I like ... best.
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
S:
...
T:
What day do I like best? Can you guess?
T:
I like Sundays best. Last Sunday I was very happy.
T:
Why? Do you want to know?
T:
OK, you may ask me like "What did you do on last Sunday?"
...
2.游戏导入——游戏竞赛,趣味无穷
游戏经常出现在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儿童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游戏活动均能使他们在身体、智力以及社交技能各方面得到发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新课,同时师生还能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融洽师生间情感交流。游戏的设计和开展要紧扣教学内容,游戏规则简洁易于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一些问题。
[案例2]Time导入设计
(选自《牛津小学英语》3 B Unit 4)
T:
Hello, boys and girls. First,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T:
I have a good friend. It has a round face, but it has no eyes. It
has two hands. It has no legs but it can walk. It has no mouth, but
it can say: Get up, get up. It's time to get up. Guess. What is
it?
S:
A clock.
T:
You are so clever. Yes, it's a clock.
T:
Now, let's look at the blackboard. There is a clock. What's the
time? Do you know?
...
3.歌谣导入——歌谣导入,轻松活泼
歌谣导入法,顾名思义是指在新课呈现之前组织学生演唱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谣,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心境。英语歌谣有它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能够活跃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音乐声波的刺激下,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在学唱和表演歌谣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记忆特别牢固持久。
[案例3]What can you see?
(选自《牛津小学英语》2 B Unit 3)
T:
Who can say a rhyme "A star"?
T:
Daddy, Daddy, can you see? Can you see? Who knows the Chinese
meaning?
S:
...
T:
Now, I have a box. What's in it? Do you know? Let me take out one
thing.(课前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一些实物)
T:What can you see?
..
5.全身反应法导入——言语行动,协调发展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的方法[4]。阿歇尔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尽量创设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而不是急于让学生开口表达。此方法强调对于语言的理解要先于开口表达,这和《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先输入,后输出”的教学理念是相辅相成的。
6.自由交谈导入——情境交际,贴近生活
情境是有效使用语言和话语是否恰当的重要根据,将学生置身于精心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有效地感悟和理解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和对话内容,如购物、打电话、问路等,这些话题和场景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且篇幅短小,有利于学生学习之后知识的迁移并综合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师生可以通过语言交际活动和任务,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功能,理解具体情境中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和所传递的信息。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两人小组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也可分组汇报,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限定时间为3~5分钟,话题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消息,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青奥会、名城会、梅花节、上网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