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八卷《帝国黄昏》九 兵制的问题

(2017-06-07 11:31:36)
标签:

八旗

兵制

清朝

火炮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其实不管从传统眼光还是从现代眼光看,清朝兵制都是存在大问题的。

 

从传统的眼光看,清朝兵制至少有三大问题。

 

第一,规模问题。

 

这个并不是说清兵的数量少,八十万,对于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要财政来源的国家,已不算少了。不过,这些力量都太分散,机动性差。

 

八旗还算好的,可不管是京师八旗还是外地八旗,都有驻防守土之任,真打仗时,是难以调用的。可能只有京旗外三营能抽调出来用一下,可那三千五千的规模,其实只能算是特种部队。

 

绿营呢,化整为零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别说几万十几万的大军绝对没有,就是几千人的军队,都是十分罕见的。换成别的朝代,规模以十万计的大军,磨刀霍霍,如猛虎下山一般,随时扑向敌人,那是很正常的事,可在清朝,就是出动个几万人,也是常常要从七八个省,花五六个月才能集结完毕。

 

第二,不光规模成问题,训练也很难保证。

 

一般来说,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首先得成规模,成规模了才能天天一起操练啊,你分到全国几万个关哨汛卡,怎么练?谁来练?

 

其次你得兵饷跟得上,可清朝除了京师之外,差不多都拖欠兵饷,拖欠也就算了,全国几万个关哨汛卡,层层雁过拔毛,有些底层士兵一个月就拿百把文钱,然后还要自己买吃的,连糊口都难,何况养家。当然,即使没有克扣,一个月一二两银子,还有一半不是现银,其实也刚刚够糊口,娶妻生子,拖家带口的话,铁定是养不了家的。养不了家怎么办?找第二职业啊!哎,其实这么说也不对,对于很多绿营兵来说,其实当兵才是第二职业,平常该种地种地,该做工做工,也就是发饷的时候去一下,一年两次的春操秋操,要是正好不幸被抽调到了,也过去撑撑门面。

 

这么跟你说吧,到清朝后期,在不欠饷的京师,一万军队里面,也就只有三四千人在军营里随营的,其他的,当兵都是第二职业,平时该干什么干什么。外地的,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这些化整为零的军队,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随营的,全家老小都在兵营,不随营的,平时也就是商人,小贩,伙计,庄稼人,手艺人,需要时去点个卯,扰民的倒并不多,但跟老百姓区别也几乎没有。

 

还有第三个问题啊,吃空饷问题。

 

其实历朝历代的军队,都难免有吃空饷的。毕竟全国万里河山,难免有那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几十万军队,也难免有管不到的所在。可清朝呢,全国几万个关哨汛卡,简直就是吃空饷的最佳保证啊。全国几万个,山高水远,谁能管得过来?谁能一一明察秋毫?退一万步说,真有的朝廷大员不惜劳苦,跋山涉水过来,以古代的交通,没几个月搞不定吧?几个月时间,早就找人替上了。可以这么说吧,吃空饷根本不是有无的问题,只是多少的问题,有些地方,空饷就能吃一大半,比如工科给事中焦友麟就在一个奏折里说过“臣籍山东,闻登州水师额设五百名,现存不过二百名,每于抚臣校阅,则雇渔户匪人充数”,五百人吃三百空饷,想想吧。

 

所以哪怕以传统眼光来看,这样的军队,最多也就是吓唬吓唬老百姓,打打不成气候的小土匪,应付真正的战争,肯定是不够格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问题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清朝立国之初非常生猛,打下的地方够大,一时没有强敌。

 

清兵还在关外的时候,就东征朝鲜,西败蒙古。入关之后,南征北战,先后击败了南明,李自成,张献忠及其余部,台湾郑氏,吴三桂的三藩,准噶尔蒙古,等等。虽然越到后来,汉人军队的比例越高,可你得承认,这是大清国打下来的啊。所以清朝不存在宋朝立国之初的那种先天不足问题,对各方面的威慑也够,子孙后代只要不是太作死,问题倒不大。

 

第二个原因呢,权术政治玩得太好。这个就不多说了,总之,满汉蒙回藏空前团结,都被管得死死的,对爱新觉罗家族的大皇帝忠心耿耿,甘为臣仆。

 

第三个原因呢,关键时候还有团练啊。

 

比如清朝立国百年之后,绿营也不太能用了,那些平时化整为零,战时化零取整的绿营兵,前期还能吓吓人,到中期总有吓不住的吧?怎么办,用团练啊,中央派员,或者地方官员重新招兵买马,组建新军啊。这不,到清朝中期,闹白莲教的时候,团练就成了主力。

 

当然,办团练也是要钱的,那就加收关饷厘金,多收捐纳、虽然这个关饷厘金和捐纳的确又为后面新的民变提供了温床,但是至少在眼前,问题是真的解决了。

 

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当然有了,第四,也是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冷兵器时代结束了。

 

这么跟你说吧,差不多就在清兵入关的同时,英国人把国王的命革了,然后几十年后,搞了君主立宪。也差不多就在清兵入关的同时,欧洲霸主哈布斯堡王朝统一德国失败,在这场历时三十年的战争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第一次让炮兵成为主要兵种,把传统的骑士兵团轰得稀里哗啦。而也就在清兵入关之后不到半世纪,俄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改革。

 

所以哪怕清朝皇帝假装现在还是弓马骑射的时代,哪怕清朝皇帝拒绝发展火器,可冷兵器时代都已经结束。长城外那曾经横扫欧亚,让所有的文明颤抖不已的游牧民族,早已是明日黄花,亚欧大陆北方大草原上新的主人,是曾经作为蒙古金帐汗国附庸的俄国人。而游牧民族的后代们,也只能在中俄两大帝国之间生存辗转,西附,或是东归。

 

不光如此,清兵入关之后的很多次战争,火炮都是一个重要的兵种,是火炮轰得雅克萨城不保,也是火炮轰得噶尔丹的骑兵一败涂地。就是说,虽然大清国为了自身政权,天天喊满洲骑射,虽然大清国禁止火器发展,火炮,抬枪和鸟枪的制造技术停滞不前,配备也不太够,但哪怕在东方,冷兵器时代其实也已经结束了。

 

既然冷兵器时代都结束了,那么传统意义上,游牧民族带来的外患问题,其实已经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将是冷兵器时代结束后的新问题。

 

那么新问题又是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