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哲学家们》七十 格物即是格心
(2017-01-28 14:28:01)
标签:
圣贤王守仁心学格物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有些人,一直相信外物的增加,能让自己更为幸福。他们拼命的追求外物,但外物带来的快乐,总是稍纵即逝,过后便是长久的空虚,他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们不明白,他越追逐外物,他就离自己的心越远,他的心被蒙蔽了,他并不是他自己,他只是外物的奴隶。心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喜好,决不会为外物所左右,当你拼命追逐外物的时候,它便沉寂下去了。
也有些人,相信感官的享受能给自己带来幸福。他们拼命追逐感官的快乐,他们用各种低沉而粗暴的声音撞击感官,他们用各种眩目而新奇的色彩刺激感官,他们用酒池肉林声色犬马麻醉感官,他们甚至用兴奋剂,麻醉剂,甚至药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可是,那快乐,不,也许应该叫快感,总是稍纵即逝,过后便是长久的空虚,他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们不明白,感官不过是这具皮囊带来的,而这具皮囊,不过是他动物性的标志,不过是他心灵寄居的所在,它就象外物一样,可以为心灵带来一些滋养,但如果为感官而感官,心灵也必将蒙蔽,他并不是他自己,他只是感官的奴隶。心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喜好,决不会为感官所左右,当你拼命追逐感官刺激的时候,它便沉寂下去了。
还有些人,他们拼命追求成功,追求世人的夸赞,追逐那些荣耀的光环,追求出人头地的感觉。他们把那终极目标当成他们的人生全部,此外的一切,要么就是路边可有可无的风景,要么就是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他们的确成功了,他们在千辛万苦达到目标之后,一夜之间,忽然内心凄凉,他们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发现,原来功成名就之后,幸福并没有永远到来,而他们在出人头地的过程中放弃的那些珍贵的东西,却时时噬着他们的心,让他们内心不得安宁。他们不明白,幸福,从来就在自己的内心,而不在世人的夸赞,你按照内心的指引,自会安宁,你追逐世人的夸赞,则你得到的,都是别人想要的,不是你的心想要的。
还有些人,他们曾经相信一个人应该正直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他们相信圣贤书上告诉他们的每一句话。但是多年以后,当他步入社会,他认为自己错了。这个社会根本不相信正直和良知,正直和良知给他带来了太多的麻烦,这个社会笑贫不笑娼,而那些曾经告诉他人要正直的人,却都是假的,那些人嘴里说的根本不是心里想的,心里想的也不是真正做的,他迷失了。他相信,只有让良知失去,把正直杀死,只有做一个坏人,他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于是,他堕落了。他得到了他以为自己想要的,名望,地位,财富,他也失去了他以为不会失去的,他失去了爱的能力,他感受不到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愉悦,他的内心焦虑而不得安宁,他被心魔所左右,他只有一遍遍地用物质、感官的满足来麻痹自己,但那空虚的内心就如无底洞一般,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无法填满,他绝望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很想回到多年之前,他要再选择一次,但是即使能回到以前,他还是那个他么?他还是那个对世界充满憧憬的,内心充满爱的他么?他不明白,心之所在,即是光明,其实那些挫折,荣辱,对于我们的内心来说,真的不是那么要紧的,正直的生活能带给他的,也不仅仅只有挫折,侮辱和伤害,还有更多更好的东西,心灵的安静和自由,真正的快乐,爱的能力,以及那个只有用自己本心才能看到的,与后来的他看到的完全不同的世界,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他,永远也找不回来的。
还有些人,把自己关在幻相的牢笼里,他们把自己所以为的世界,当成世界的全部,他们沉浸在负面情绪里,无法自拔,他们的天空是灰色的,永远也不会晴朗。他们宁愿让雨水一遍遍地冲刷在自己的身上,他们不相信黑夜之后是天明,他们不相信每个夜晚都会有一盏属于他们自己的灯光。他们不明白,他们所以为的那个世界,并不是他的内心所生,那只是外界给他的,是他的家人,他的环境,一天天的用各种负面的情绪和负面的评价,用一些吹毛求疵的理由,给他编织出的一个忧郁的幻相牢笼,那些人把自己的人生失败和负面情绪转嫁给小小的他,然后让尚且幼小的他相信,那就是他自己,那就是他的世界,那就是他的未来。他不明白,世界因我们的内心而生,但世界也会因我们的内心而变,世界之妍媸,善恶,美丑,不过在心之一念之间。他不明白,人们并不是对世界作出反应,而只是对世界的解释作出反应,把世界解释成美好的,就会有美好的反应,解释成邪恶的,就会有邪恶的反应,然后,人们真的就能看到那些了。他不明白,那些外界的毁誉,荣辱,各种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并不是我们,能真正评判我们的,只有我们的心。即使一千万个人在夸赞我,他们夸赞的,也不过是他们想像的影子,那并不是我。即使一千万个人在攻击我,他们攻击的,同样也不过是他们想像的影子,那也并不是我。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一遍遍地在物质和欲望中迷失,在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中沉迷,在他们的负面评价中不能自拔,在出人头地和名望的追逐中遍体鳞伤呢?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能让我们内心真正安宁,能让我们真正找到快乐的,没有其他的,只有我们的心。让心灵自由,让心灵不再被物质,欲望,虚荣,感官,外界评价,各种成见陋见所蒙蔽,那才是真正的自由。让心灵成长,让心灵能够得到滋养,能够得到扩充,能够体验到最细腻的感情和感动,能够指引我们高尚而尊严的生活,能够让我们不失人情而又道德自律,能够从心所欲而又从不逾矩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成长。
格物即是格心,因为心才是我们自己的,而物不是。
我们曾经以为一本书让我们痛哭流涕,不能自已,其实我们不知道,让我们痛哭的,不是书,而是我们的心。我们曾经以为一个人,一句话,让我们触动,我们追逐着那个人,那句话,我们寻找他说过的其他的话,却发现那种触动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却不知道,真正让我们触动的,其实还是我们的心。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我们的余生,用来观察我们的心,了解我们的心,认识我们的心,关照我们的心,珍重我们的心,滋养我们的心呢?
格物即是格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其实有什么要紧,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只在于我们的心。善恶,美丑,不过在心之一念之间,我们会做些什么,并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只在于我们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行便是知,知便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