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卷《筑梦王朝》 八十一 流亡时代

(2016-05-02 10:06:13)
标签:

南宋

文天祥

张世杰

谢道清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流亡还是不流亡,这是一个问题。

 

在贾似道看来,在陆地上,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蒙古人了,只有大海还有一线希望。但是十几年来,贾似道做的坏事实在太多,所以这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并没有被认真对待。

 

贾似道走了之后,皇帝年幼,朝政回到谢道清,也就是赵昀那个不讨喜的,却温婉端庄,生活在祖宗之法里,足以比拟北宋几个有名的太后的女人手里。她拒绝了清算贾似道的建议,理由是大宋朝优待士大夫,这样做有失大体。从祖宗之法角度来说,这似乎是正确的,虽然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几个人还会在乎祖宗之法了,但不代表没有祖宗之法的忠实维护者啊。

 

那么针对大敌当前的形势,她又该怎么做呢?她做出了一个在历朝历代都算不上错的决策。她下令各地勤王,在她看来,等到各地勤王之师一到,京城两百万百姓,上下一心,敌人无计可施,自然就退了。如果把她放到北宋靖康年间,那的确是民族之幸,在几十万勤王之师,在河北河东到处都有的义军,在上百万市民,以及已经鼓动起来的民族主义热潮面前,女真人根本没有多少机会。

 

可她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世界早已不是当初的世界,蒙古人比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个蛮族都要强大,在陆地上几乎没有敌手。她也没有想到的是,前有秦桧,后来贾似道,南宋的武将早已离心离德,而文臣,也大多数被权臣时代给改造过了,充斥着大量寡廉鲜耻之徒,愿意跟大宋朝走到最后的,不过是大量身份并不显著的文臣,以及更多无身份无地位的书生。

 

勤王令下去了,但赶过来的,只有三个人,各带着一万或三千的队伍。他们一个是李芾,一个是张世杰,一个是文天祥。李芾是提刑官,就是说,是个法律工作者,文天祥是一介书生,状元出身,只有张世杰算是武将,可他却不是南宋的人,而是原金国境内的人,和张洪范同族,只不过一个选择了蒙古的荣华富贵,一个选择了南宋的慷慨悲歌。

 

事情发展到这个样子,你应该就知道,该到散场的时候了。

 

法律工作者李芾有着法律工作者的坚持,他选择了几乎是没有悬念的战死。张世杰成了南宋军队的新的统领,可南宋的陆上军队都死得差不多了,主力只剩下水军,而水军,实在不是张世杰能玩的,最后搞了个焦山之败,菁华丧失殆尽。至于文天祥,他是状元之才,当然不会硬碰硬,而是选择了凝聚实力,寻找机会,不论是和平的机会,还是战争的机会。

 

那么,现在还有什么机会么?流亡,还是不流亡,这是一个问题。

 

现在新的执政陈宜中,又开始向谢道清陈述流亡的必要性。可在谢道清看来,大宋朝搬到海上,那实在是无法想像,所以她又一次拒绝了。

 

说起来,如果流亡小朝廷面对的是当初的金国,是金国那个被张俊扁,被韩世忠扁,被岳飞扁,被吴玠扁,只有对怂货赵构穷追不舍的金兀术,这些人完全可以在陆地上交战,只要应对正确,说不定还能一路反击过去。可是现在他们面对的是空前绝后的存在,是整个亚欧大陆所有文明的梦魇,毁灭了无数的城市和村庄,西方最大的城市巴格达化为丘墟,有大量科学家和文化精英的几十万巴格达市民被屠杀,领先世界的阿拉伯文明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不是西欧当时实在太落后,而且离得实在太远,来去几万里,西征进程又多次被大汗们的死打断,如果不是日本当时也比较落后,而且孤悬海外,说不定整个亚欧大陆的文明能够团灭。

 

而且现在这个草原帝国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马背上的民族,别的马背上的民族战斗期由巅峰期滑落,不过两三代,而这个草原帝国从铁木真起兵,到现在已经百年,而战斗力竟然丝毫无损,它几乎注定要把亚欧大陆东方这个最为富丽的文明从此埋葬。

 

所以面对这个可怖的力量,在贾似道误国十几年后,临安都要不保的时候,寻找可靠的海上据点,然后在海上寻找时机反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

 

流亡,还是不流亡,这不是一个问题。焦山水战大败之后,再经历溧阳之败,再经历常州败后的屠城,对于大宋朝来说,要么投降,要么流亡,其实只剩下这两个选择。当初赵构选择杭州作为都城,说起来,不就是为了流亡海上的么。

 

所以,哪怕是谢道清,在执政陈宜中一直吵着要流亡,吵了很多遍后,她也终于同意了,说,算了,听你们的好啦。但是,等衣服首饰收拾好之后,陈宜中却不见啦,一打听,陈宜中跑啦。不仅自己跑啦,还拉着张世杰,以及皇帝的哥哥弟弟,以及她的媳妇儿,也就是杨太后,以及很多人很多人一起逃啦。气得谢道清把衣服首饰扔到地上,敢情你是在耍老身啊,你说她还有什么办法?她只能对还没有逃走的文天祥说,文丞相,要不,你再到元军那里碰碰运气?等到发现文丞相也不灵之后,又对文天祥,要不,你再想想办法?

 

可文天祥不过是一介书生,他能有什么运气?能有什么办法?想当初,还在蒙哥被打死,贾似道刚刚撒弥天大谎的时候,他也曾经上书献策过,他上《己未上皇帝书》,对当时的国家利病进行分析,找出对策,比如针对现在除正规军外,地方上全是一州一县,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状况,主张省并战区,以全国为四战区,招纳地方土豪,编选民兵,以大战区为单位进行战略布署。可那时的皇帝正在跟一帮女人鬼混,那时的朝政已经被阎贵妃和丁大全折腾了好几年啦,接下来还要被贾似道那个撒谎精继续折腾,往死里折腾。而他文天祥,饱读经史,有廊庙之才,有宰相之量,却被排挤得东奔西走,那个时候不用,现在死到临头了,他有什么法子可想?

 

如果更早一些,那时文天祥刚刚参加科考,凭着一篇文不加点,不用草稿万余言的《殿试第一策》被赵昀钦定了状元,在那篇对策里,他也对时事颇有见解,他的那些个主张在那个时候,也许还来得及,但一二十年过去了,早就无力回天啦。他现在要做的,能做的,已经不是救亡,而是流亡,虽然他并不甘心,他还想联络各地反抗力量,图谋一击。他最终选择了联络义军,追赶朝廷的,九死一生的历程。

 

而谢道清呢,等到议和已经无望,只好体面地投降啦,好歹能保全一城百姓吧。

 

就这样,大宋朝的一部分投降了,临安城里举行受降仪式,小皇帝赵隰正式退位。而另一部分成了流亡政府,赵隰的哥哥赵昰和弟弟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临安的那个政权就此宣告结束,权臣时代结束,流亡时代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