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筑梦王朝》 七十六 小愤青和阴谋家
(2016-04-14 19:55:45)
标签:
朱熹史弥远韩佗胄党禁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其实朱熹和韩侂胄,本不该势同水火的。
因为他们本来都有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北伐。韩侂胄想北伐,可朱熹也是个死硬主战派,他同情岳飞,憎恨秦桧。岳飞的儿子岳霖和朱熹是知交好友,岳霖的女婿是朱熹的弟子,而朱熹的父亲因为反对议和,屡遭秦桧贬谪而死。朱熹的哲学家朋友们,还有他的学生们也基本都是死硬主战派,后来南宋末年,朱熹会讲和整理过的岳麓书院数百书生全部战死,无一降者,也不能说没有朱熹这些人的影响。
但赵汝愚不也是主战派么?既然赵汝愚能和韩侂胄势同水火,朱熹当然也一样,赵汝愚和朱熹的关系又那么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有粉丝啊。
朱熹是什么人,后世也许知道,可后世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孝宗时代有一个宋学的百家争鸣运动。当时,各种学说层出不穷,然后还有一个鹅湖之会,是代表理学的朱熹和代表心学的陆九渊的巅峰之作,赢得粉丝无数。除了鹅湖之会,还有为期两个月的“朱张会讲”,那是朱学和湖湘学派的大讨论,还有长达十一年的“王霸义利之辩”,那是理学和事功派的大讨论。总之,盛况是空前的,而粉丝是非常多的。
虽然朱熹和那些哲学家的关系都很好,可粉丝毕竟是粉丝,他们也许能忍住不说朱熹的学术对手兼朋友的坏话,可对韩侂胄这样的政治对手,攻击起来,那是什么话能气死人不偿命,就偏说什么的。所以可想而知,当时的韩侂胄会面临什么样的攻击了,偏生韩侂胄还是个恩荫出身的,以外戚主政,这在进士出身的学子那里会被说成什么样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韩侂胄一不作二不休,干脆把朱熹也做了,顺便一起做掉了五十九人,说他们是逆党。没办法,五十九个人,一一罗织罪名很难,但如果搞党禁就不一样了,有了党禁,只要其中一个人有问题,其他亲戚故旧,哪怕只有几封书信往来的,那都是同党。当时朱熹的罪名主要政治问题和作风问题,政治问题反正就那么回事,无非是对皇帝不太客气,没上没下的,管天管地还管皇帝,作风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某次朱熹在外面参加交流活动时,身边有俩尼姑,一个是朱熹的大儿子死了,然后儿媳妇怀孕了,所以他的作风问题就是,败坏山门,家室不宁。
这俩件事在今天看来并不算多大的事。朱熹粉丝满天下,身边有俩尼姑也很正常,而且朱熹虽然信的是小程的学说,平时却很有大程的风范,并不古板的。大儿子死了,家里俩小儿子,然后儿媳妇怀孕,当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可管不好家,也是很常见的事。
而且事实上,书生满地走,党争三六九,笔记小说到处有的宋朝,被人抹黑,倒是家常便饭的事。良将潘美成了陷害杨业的主谋,能文能武,司马光和狄青的老师,范仲淹的好友庞籍成了奸臣庞太师,而苏轼,居然有一个把爱慕自己的女子拿去换马以至于让那女子死掉的故事。当年司马光在变法不久就辞职,理由就是自己怕被人抹黑,因为苏轼居然被人告发说贩盐贩瓷器和木材,就是说,搞官倒,司马光说这不可能是苏轼干出来的事。如果不是那个奸贼梁师成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把苏轼的诗文捞出来,后人对着残缺不全的诗文和信誓旦旦的记载,苏轼是个什么形象,还真的说不清。
更何况世间之人,往往用屁股说话,后世反理学之人,其罗织罪名之不遗余力,有甚于古代的酷吏。当日罗织朱熹罪名,对于儿媳怀孕,也不过是说不能齐家,不过是“谓其能齐家,可乎”,而千载之后的人则发挥想像力,说是朱熹爬灰乱伦,信誓旦旦,其下作的程度,则又有过之。大儿媳怀孕,还有俩小儿子,还有下人,怎么看也不像他这个六十六岁的老人能作下的。只是对朱熹来说,如果真是家门不幸,也只能忍气吞声了,即使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作风问题嘛,辩起来也只能越描越黑,于是就辞了。更何况,赵汝愚怎么看也不象个能谋反的人,但是现在搞出朱熹作风黑材料的人,不是搞出来赵汝愚的谋反黑材料,让赵汝愚惨死么,人为刀俎,还有什么办法?以自己会回家反省为理由请辞,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不管怎么说,朱熹也惨败出局,这是事实。然后韩侂胄趁胜追击,一个主张存天理,扼人欲的人,却搞出败坏山门的事,这是什么?这是伪君子!伪君子的学说是什么?是伪学。于是继第一权臣时代后期打击理学之后,对理学最大的一次打击开始了,天下理学的粉丝都遭殃了。党禁名单远远不止理学,包括心学,湖湘学派,事功派的金华学派,永嘉学派,任何一个道学的或反道学的学术流派都没有放过,甚至连《论语》、《孟子》都遭殃了,成了禁书,是为“庆元党禁”。
第二次权臣时代开始。
所以算起来韩侂胄倒是南宋四大权臣里,最被误解的一个,他之所以成为权臣,其实多少有被逼的成份,如果赵汝愚不是眼睛向天,愿意和他分享权力,事情可能会变得更好些。但是,人们还是愿意相信,韩侂胄就是奸臣,他一手遮天,他所到之处,全是吹捧之徒,有官员甚至在他到一处园林,说好一个田园风光,可惜少了鸡鸣犬吠时,躲起来学狗叫。
奸臣就奸臣吧,毕竟为了权柄,本来也许只是个自觉待遇不公的小愤青的他,还是做了不少缺德事的。但同样的,他毕竟还是个小愤青,他也象所有其他的小愤青一样,希望能够打败可恶的金人。于是他在大权到手之后,又开始了南宋的第三次北伐,开禧北伐。
只是,愤青治国固然意气,愤青打仗,也多半无脑,北伐岂是容易的事?当初连岳飞,都因为主张缓进跟张浚闹了矛盾,张浚要以堂堂之师,大举誓师北伐,岳飞就说暂时不要用兵,要积蓄实力,就是打,也可以穿插进击,切断伪齐和金人联系为主,为将来各个击破作准备。而韩侂胄时代,将领有哪一个能比得上岳飞时代的诸将——刘光世除外?还要以堂堂之师,大举誓师北伐,又怎么能成功?
韩侂胄的北伐,当然也很可气的先胜后败了。可是这个时候的金国人,也已经衰落,就在同一年,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开始征西夏和征金国的历程,所以金国人也没有什么兴趣大举南侵。那就继续议和吧,议和条件其他的还好,无非是加岁币,送土地,只有一条比较可怕,那就是要韩侂胄的人头。金国人大概觉得只要韩侂胄还在,自己就永世不得安宁。韩侂胄当然不愿意罗,于是就继续打,这个时候,胜利的天平渐渐向宋朝倾斜,投奔金国的吴曦叛乱被平定,金国的大将病死,有些部队还取得了多次胜利。
可这时新的第五纵队可耻地出现了,那就是杨皇后和史弥远。杨皇后是一个因为韩侂胄当初不支持他当皇后,因而怀恨在心的恶毒女人,史弥远则是个眼线布满朝廷的阴谋家。这俩人联手把韩侂胄给杀了,把人头送给金人,又搞了个嘉定和议。宋朝对金国由喊叔叔改成喊伯伯,岁币增加五万,再加送三百万两赔礼道歉。
接下来,阴谋家史弥远代替小愤青,长达二十六年的第三权臣时代开始。
阴谋家做事当然不一样,除了对外屈膝求和外,对内那是布满眼线。别的不说,皇位继承人赵竑,他身边那个善解人意,知书达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爱妾,就是史弥远的眼线。可怜的赵竑,就因为不小心在书房写了句“弥远当决配八千里”,就枉丢了性命。史弥远在赵扩死的时候,矫诏自行废立,让宁宗的远房侄子赵昀做了皇帝,把赵竑先是外贬,后是杀害。对皇帝的继承人都这样,对其他人能好到哪去?所以史弥远时代的黑暗,不在秦桧时代之下。
史弥远是自己死掉的。在他快要死的时候,蒙金战争也进入了尾声,蒙古也派了使者,要借道南宋攻金,另一件事也开始摆上日程,那就是,要不要联蒙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