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卷《筑梦王朝》 七十 在劫难逃

(2016-03-23 10:19:30)
标签:

南宋

岳飞

赵构

韩世忠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如果给南宋的中兴名将的军事才能排个座次的话,岳飞无疑是排在第一的。接下来,也许是吴玠,刘錡,韩世忠,吴璘,张俊,而刘光世无疑要排到最后。因为刘光世就象他父亲刘延庆一样,投机取巧是很有能耐的,而打仗则不行,遇弱敌则争功,遇强敌则溃散。

 

按军容军纪排名呢,岳飞仍然是第一,他的军队进退对上尊从号令,能完美完成任务,对下称得上秋毫无犯,每到一处,就受当地百姓欢迎传诵,相比之下,其他几支军队多少都有些不干净的纪录,而张俊和刘光世的最差,跋扈,扰民,贪鄙。

 

但如果让赵构在自己心里给这些将领排座次的话,名次也许几乎要翻过来。

 

张俊是他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后,第一个投奔过来的,刘光世是第二个,而且还是在东京被围,宰相唐恪命令天下勤王队伍不许妄动的情况下投奔过来的,这两个人肯定要排到前面。接下来么,韩世忠还算不错,虽然当时没有保驾,在跟金兵死磕,但还是比较明白的,他写了封信劝他即帝位,再后来苗刘兵变,也是韩世忠一力救驾。至于其他的,那个时候吴氏兄弟和刘錡在做什么呢?在西北跟金兵死磕。岳飞嘛,岳飞出道最晚,他甚至不是传统的西军将领,只是在韩世忠推荐下,西军在燕云败后,才参加到军队里。而在当年赵构正需要人手,正缺乏安全感,正需要他们这些将领的时候,他在做什么呢?居然正在河北战场上,居然刚刚投军,居然也在跟金兵死磕。

 

所以在赵构看来,张俊,刘光世这两个人是最可靠的,他们的忠心,是经过生死考验的,是他信得过的,无论何时,只要他们没有公开谋逆,他都不会对他们两个下手。剩下的,也就是韩世忠还过得去了,所以有人要陷害韩世忠,他还是建议放过一马的。但是其他的人么,如果不听话,不表现得让朕满意一点,就说不得了。

 

岳飞甚至排名比刘錡,吴氏兄弟还要低一些,因为他不仅表现得不够积极,还不清头。他最爱乱说话,还在刚出道没几天,嘴上没毛的时候,就对自己没有听李纲的话,坚持在前线送死而不满意,上书数千言,反对自己南迁,还要自己亲征。亲征你妹啊?你以为打仗是过家家?他记得那时,他给了岳飞“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个大字的批语,然后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只是不知道后来岳飞又通过哪条路子混了进来,居然混成了宗泽的部下,得到了宗泽的赏识。

 

按理说都是二次为人了,可是岳飞居然仍不知道珍惜,在渐渐成名之后,居然成天把“迎还二圣”挂在嘴上,动不动就说,陛下,臣这就去打金人了,等臣打败金人,就把陛下的父兄迎回来,陛下就可以全家团园,共享天伦之乐啦。你说,你说这是臣子该说的话么?把“二圣”迎回来了,一个国家三个皇帝,还都比我大,比我资格老,我往哪里去?

 

后来总算岳飞那个不清头的能听懂各种明显的暗示,反复的暗示了,总算在朕一封封无微不至的书信关怀之下,有所触动,不提“二圣”了,但却说什么迎还“天眷”,“天眷”是啥?这还不一回事么?然后再暗示很多次,岳飞那个不清头的这下算是完全明白了,他现在终于清楚朕是担心帝位不保。虽然朕那个败家子老子被金人折磨了九年,总算死掉了,可哥哥还在,弟不与兄争哪。可接下来,岳飞他又说的什么话?他劝朕早立太子。他居然说,陛下,臣要出征打金人啦,这下不恢复中原,是不会回来的,陛下,你赶紧把太子立了吧,立了太子,天下自然就安定了。可他难道不知道么朕的唯一儿子已经死掉了,就是因为该死的武将叛变死掉了,而朕,也因为该死的跟金人的战争,失去了生儿子的能力,让朕立太子?朕立谁做太子去?立那个赵匡胤的子孙?跟自己隔了七八代都不止了吧?他这不是嘲笑朕断子绝孙了么?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他岳飞这是骂谁呢?

 

可他岳飞还嫌不够,还要闹情绪,甩脸子,耍小脾气,闹小性子。那年,刘光世那个不成器的在跟金兵打仗时,一触即溃,被拿掉了,而岳飞打金兵,打湖匪,攻必克,战必取,所以当时大伙就议了决定把刘光世的兵给岳飞算了,岳飞也很高兴。然后张浚这个主战派和秦桧这个主和派一合计,觉得岳飞的兵实在太多了,他跟张俊也不和,就打算先等等看,让张浚先过去安抚一下,最后还闹得军队哗变,四万兵带着十万百姓叛逃北边。本来这是朝堂的事,他只要执行就行了,可岳飞那个不识抬举的,居然闹情绪罢工,有组织没纪律,一个人上庐山守墓,大臣劝了六天才劝动,然后还要朕写信安慰,说会北伐的,北伐少不了你的,才肯回来。笑话!朕想做什么,还要征求你的同意了?朕想战就战,想和就和,要是有北伐大业,那也是朕的北伐大业,不是他岳飞的。他岳飞算哪根葱?现在有了一二十万人,他就敢这样要挟朕,将来真的恢复中原,直捣黄龙,一统天下,朕还不成了他的傀儡?现在别人有几万兵没有给他,他就给朕甩脸子,将来要是朕收他的兵权,他还不马上提兵造反?他想当安禄山,史思明?要是金人把那个怂货哥哥放出来,那个怂货哥哥那么一怂,跟岳飞那个不识抬举的搞到一块去了,一听他的话,这天下岂不成他们的了?

 

所以,即使刨去军事天才的因素,政治上的因素,对岳飞也是致命的。

 

岳飞在军事上算无遗策,走一步,看七步,洞察人心,可在政治上,却极为平庸,直来直往。当然,这也许跟他报国之心太切有关,以至于并不去想天威难测,也不知道伴君如伴虎,他的国家,他的民族,他的恢复中原的大业,那才是他忠诚的目标,“尽忠报国”者,首先是江山社稷,是国家,然后才是君王,所以他才不计其余吧。

 

这也许是他跟韩世忠最大的区别。韩世忠在某种意义上,是更为“愚忠”的,让他弃兵权,他就弃兵权,让他不要北伐,他就不要北伐,一句怨言都不会有。韩世忠知道所谓北伐,其实不过是为了等金人议和,所以可以打得很稳,接到赵构的“密令”,也很知趣的马上撤军,哪怕被百姓误解。而张俊更为“忠心”,本来主战的,最后为了忠于皇帝,居然变成了主和,还设了当时最大的宴会宴请皇帝。

 

但岳飞呢,却始终把江山社稷放在首位,虽然也忠心,也救赵构,但却老是有一套自己的主张,要么就是劝赵构亲征,不要赵构南迁,要么就是对赵构对金称臣然后昭告天下的行为表示不认可,否定宋为金臣,要么就是为赵构放弃北伐而痛惜质责,为赵构言而无信,害得几万人投敌而痛心,甚至为此赌气离职。而北伐的时候呢,又势如破竹,把假戏弄成真的,弄得整个华北都知道岳飞要北伐,开始蠢蠢欲动,义军要响应,百姓开始不听金人号令。这还不够,接到赵构的“密令”,居然还要写信质疑,“密令”退兵还不够,必须明着发金牌,让天下人都知道是朕要退兵,让天下人都骂朕,他才开心了。这还不够,一个金牌还不回来,还要发十二道金牌,再把嫡系部队派过去摆出偷袭的架势,这才“请”回来,也无怪乎最后会有完全不同的命运了。

 

韩世忠愿意为岳飞说话,也一直坚持北伐,然后也被陷害,但却被赵构保护下来了,张俊直接帮助陷害岳飞,而岳飞,既然他“保大宋不保皇帝”,就不会有谁能保护得了他的。岳飞也许如王安石,王安石为了变法,赌了不止一次气,结果皇帝亲自道歉,赌咒发誓,而岳飞赌了一次气,就嫌隙大生,因为王安石和赵顼的理想是一样一样的,而岳飞和赵构的理想,却完全不兼容。想法都完全不一样,互不能理解,还赌气,能有什么好结果?

 

军事上的因素,政治上的因素,已经够让岳飞在劫难逃,但是还不够,岳飞还有个民心上的劫数,那个因素更为重要,那个因素让岳飞在劫难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