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卷《筑梦王朝》二十五 赵二的不朽功业

(2015-10-14 16:40:23)
标签:

文化

辽国

汉人

北汉

幽州城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赵光义登基,实际上意味着几件事要发生了。

 

第一件事,缺乏军中背景的他,为了压住武将,就要笼络文臣,所以要进一步提高文臣地位了。为了这件事,他将疯狂地开科举,录取的人数,十倍百倍于他哥哥,这将会导致帝国将来沉重的负担,以及,一个积重难返的既得利益集团。

 

第二件事,长期作为开封府尹,与反对迁都的大臣站在一边的他,是不会有迁都的可能了。而他的子孙,在更加积重难返的形势下在祖宗之法的约束下,在他那个高调的“恃德不恃险”的道德制高点下,也更不可能迁都。事实上,后来一个叫范仲淹的名臣,重提迁都的时候,是被大臣一片讥讽,以为迂阔的。

 

第三件事,既然无法迁都,那么,为了打破开封屯重兵的不利,为了不让百年之后,大宋朝国弱民疲,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打败辽国。而且要必胜,因为定都开封的大宋朝,败不起。

 

第四件事,作为一个继位理由不充分,事情做没做过不知道,但肯定描越黑的政治家,他需要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对得起那个宝座了。事实上,其他朝代通过政变上台的雄猜之主,都会做些什么,比如李世民,比如朱棣。开科举,重文治,编图书,兴学校,这些都是应该有的,但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不世的功业。

 

这些事情,制造出庞大的文官集团还不受其害,不迁都,死磕辽国,建立不朽功业,似乎都在逼着赵二向一个千古一帝的方向发展。可是,他赵二真的能成千古一帝么?

 

历来千古一帝,总得有三五个想望风采的名臣,一两个不世遇的良将,东征西讨,天下统一,而且国内还能大治吧。可是,他赵二的名臣在哪里?良将在哪里?

 

不管了,先统一天下再说。赵二的长处在于玩政治,玩权术,正好,吴越国主,泉漳国主是两个怂货,早就向大哥称臣归服了,那就顺手把他们全拿下来,搞个吴越纳国,泉漳献土,算是实现了两个割据政权的和平统一。

 

南方的政权好办,北方的就不行了,北汉,靠着个辽国,周世宗时打过一次,大哥时打过,赢也赢了,但还差口气,那就加把劲。不过,终极的目标,当然还是燕云,拿下燕云,他就将成为真正的太宗皇帝,功业直逼兄长,名垂青史,甚至与前朝的李二相比,也不相上下,后面再好好搞搞文治,朕才三十几岁,三十年天下大治,成了千古一帝,那么那些继位过程中的不愉快,也不会有人记得了。现在还有几个人会因为玄武门的那些血案骂李二?

 

只是,没有人知道,赵二的这个终极目标,却将葬送河东集团最后的本钱,葬送掉周世宗高平之战以来的国运,将锁定宋朝的版图,让宋朝从此不能再北进一步。

 

当然,如果有人对腹黑男赵光义这么说,赵光义肯定会生气的,后果会很严重的,而且也是不会承认的。想想看就知道了,他比他哥聪明,能干,会权谋,懂算计,而且打的是汉人故地的燕云哪。那里全是汉人,现在大宋朝王师北上,这些汉人肯定会携壶引浆,以箪王师的,燕云十六州,其实也没那么难打。听说守幽州城的还是个汉人呢,而且听说还是个年届不惑却一事无成的家伙,不过代其父守守城罢了,说不定连哄带吓,直接献城了也说不定呢。

 

可是他不知道的,他的确聪明,能干,会权谋,懂算计,但他缺少了他哥哥所拥有的宅心仁厚。以权术兴者,终将以权术败,而厚德方可载物。

 

至于燕云旧地的汉人,不要忘记了,这里自从被石敬瑭献给契丹,已经过去了五十年。五十年,按当时那乱世中的寿命,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生于契丹,长于契丹的。而且,更不要忘记了,自安史之乱以来,两百年间,这里又有哪个时候象个汉人旧地呢,多少军头来了又走了,现在契丹治下五十年,反倒安居乐业得很呢。再说啦,辽国对汉人也还比较重视,南北胡汉分治,自在得很,谁还会在意南方的那个新政权,谁知道在那个新政权下面,就一定要比在契丹手上要好呢。

 

哦对了,说起幽州城的韩德让,虽然是个汉人,可多年后的坊间传闻,他倒是后来大辽国的太后萧绰——就是萧燕燕啦——的姘头呢。

 

不知道对方底细也就罢了,他还犯了个致命错误,他不知已。为什么这么说呢?按那时的行情,即使是一般的小胜仗,如果不好好犒赏一下三军,士气也是会很受影响,甚至可能会有异动的,何况是象灭北汉这样的大功。而且打北汉,军队也累了几个月,总得休整休整吧,可他不,既不犒赏,也不休整。当然,他的想法也有道理,兵贵神速,趁其新锐之气,一鼓拿下多好。可他也不想想,一个离辽国还有几百里路的晋阳城就打了好几代人,最后他用几个月才拿下,凭什么以为背靠燕山山脉,后面就是辽国大本营的幽州城,就能趁着个新锐之气就拿下了?就因为里面的守将是汉人,可你即使这样想,也得派个细作去调查调查吧。

 

打仗这种事,最要知已知彼,他不知已也不知彼,还玩什么玩?

 

不过如果不做事后诸葛亮的话,他当时的自信也是有道理的。他兵发北汉,所向披靡,兵临晋阳城下,辽国的援军,被他一一打败,最后北汉终于扛不住了,顺利拿下。再兵发燕云,一路上多个城池的汉人守官献城,一路顺利,直到幽州城下。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城里的韩德让虽然还在死扛,可他还能扛多久呢。

 

至于城外的那些南院大王,北院大王,什么耶律奚底,什么耶律斜轸,那些辽国的名将,不也一个个地败在他的手里了么?即使辽国能派援军过来,又能派多少人呢,从大草原上集结,又需要多久呢?到时幽州城早已是大宋的版图,他们恐怕只能在塞北与宋军相逢了吧。

 

只是他想不到的是,辽国的援军到来,不过是十三天之后,而来的那个人,虽然当时只是个文官,之前也没怎么听过,但是以后,他将是宋朝军队的最大劲敌。

 

那个人叫耶律休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