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卷《神仙与佛陀》十六  十二因缘

(2014-09-06 12:41:42)
标签:

情感

十二因缘

上辈子

桃花运

六尘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某一天,你家门口来了一个和尚,对你大谈十二因缘,你千万不要以为他在说你有十二次的桃花运。你应该想到,他说的,可能是一个很高深的佛教理论。

 

不过接下来,你发现他真的在说桃花运,你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命犯桃花,在命理学上,未必是个好现象。桃花运,有时也是桃花劫,一次两次也就够了,三次四次就多了,想想你怎么摆脱麻烦吧,即使你真的能够摆脱麻烦,想想你内心深处的愧疚和不安吧。至于十二次的桃花运,天哪,你这辈子算是完了,劫数啊。你总有一天要死在女人手里,没死在这个女人手里,也得死在那个女人手里,象那个风流倜傥的段王爷,刚逃脱小康妹妹的千撕万咬,又死在了阿萝姑娘的温柔剑阵。十二次啊,你欠下的孽债,不光这辈子还不清,下辈子下下辈子,也别想好过。如果哪一天,你发现一个你深深喜欢的女人把你卖了,还在你心口上插上一把刀子,你就知道,你得为你上辈子的桃花运还债了。

 

就在你为你前些年犯下的孽债深深担忧的时候,你又发现那个和尚在说完桃花运之后,继续大说因缘,然后还说,帅哥,贫僧就和你很有缘,你现在终于明白了,他是你当成好基友了。现在你终于可以呸上一口,然后把他关到门外了。

 

不过虽然那个和尚不是个靠谱的和尚,十二因缘的理论还是个很靠谱的理论的。这个理论,是悉达多王子,当年在毕波罗树——后来改名菩提树——下证得的最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我们人类生老病死的最根本秘密。

 

那又是什么呢?

 

这个十二因缘,也叫十二缘起支,就是十二个因缘际会的东西,构成了我们的全部绳命。当然,也有的认为没有十二支这么多,只有七支,或八支,或九支,或十支,不过十二支更为全面,也更为合理。

 

那又是哪十二支呢?有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这十二支是按顺序产生的,有的人说一刹那,念念之间,一齐来了,也有的人说是连续不断,前因后果,有的说那是不同年纪有不同的因缘,还有的说,这都是好几辈子的事了,叫做三世两重因果,甚至还有人说,未必是三辈子的事,可能有十辈子也说不准。不过三世两重因果仍然是更为说得通的一个说法,似乎也是比较靠谱的一个说法。

 

三世两重因果,当然就是上辈子的因,这辈子的果,这辈子的因,下辈子的果。但是没这么简单,否则就跟普通善男信女拼命地修来世,讲什么“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差不离了。真要那样,哪里用得着悉达多王子在树下坐上几十天?印度那么多学说里,支持这个的不是一个两个,比如耆那教。

 

好了,闲话休说。这个三世两重因果又是如何对十二因缘加以解释的呢,且听一一道来。

 

首先是无明,这是上辈子的事了。话说阁下你上辈子比较的,怎么说呢,比较地单纯。当然了,一个小孩子可以说单纯,一个青年人也可以说单纯,不过单纯了一辈子,一辈子都啥事不知,啥事不懂,不通人情世故,不知道是非成败,还自以为了不起,那就只能叫无知,叫糊涂了。总而言之,你上辈子是个糊涂的糟老头子,稀里糊涂地过了一辈子,然后,然后就有了下一步,行。

 

什么是行呢。行当然是行为心念啥的,就是所谓的造业,身业口业意业一个不少。你也真是造孽啊,稀里糊涂地把家里的田地输光,稀里糊涂地把老豆气死,把媳妇气跑,把儿女气得不认你这个糟老头子。然后终于,你过完了稀里糊涂的一生,来到了这辈子。

 

接下来是第三个,识。

 

这个识是什么呢?并不是我们所谓的意识,而是入胎的“识”,就是旧的上辈子的身心活动结束了,而这辈子的身心活动开始了的意思。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康德所说的先验,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漂浮在空中的不甘心地游荡的以场形式存在的脑电波,也可以理解有些小乘部所认为的身心散灭后留下的“中阴身”,还可以理解成大乘部唯识宗所说的第八感——阿赖耶识。总之,虽然你上辈子无论从意识层面还是从肉身层面来看,你都是完了,意识散灭,肉身分解,不过你那稀里糊涂的不甘心的怨念,你上辈子造的业所带来的果报,让你不会就这么跳出轮回,你又回来了。

 

接下来是第四个,名色。

 

现在“识”入精血之后,胚胎生长,慢慢形成新的肉身。但在尚未长出“六根”之时,最初的知觉也渐渐形成。这个知觉就是“名”,而那个胚胎则是“色”。“名”嘛,是我们对世间万物进行认知并分门别类的开始,因为分别,就渐渐生出你我,就渐渐为“名”所缚,为“名世界”所左右,而看不到它们虚幻的本质。“色”嘛,是我们有臭皮囊的开始,是各种感官开始感受到苦乐的开始,因为感受到苦乐,所以就渐渐为感官所左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当然,那些都是后事了,但一切都已开始。

 

再接下来是第五个,六入。

 

看到这个“入”你就知道,有些东西进入到意识之中。这个“六入”,与“六根”,“六识”,“六尘”对应。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哪“六识”?视,听,嗅,味,触,脑。哪“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正好构成三组,每组六个。每一组的前五个比较好理解,最后一个嘛,你可以理解成大脑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能和其他的色香味带来类似的感受。

 

现在你应该明白“六入”是什么意思了,就是“六尘”进入我们身体的“六根”,入于“六识”,或者说,“六识”发动“六根”,获取“六尘”。

 

总而言之,如果说名色是知觉和臭皮囊的开始,那么六入,则是烦恼的开始。能不开始吗?你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啼哭,你害怕极了,你离开了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来到一个无论各方面感受都不够舒适的地方,而你的力量又是这样的小,根本无法改变环境,只能任人摆布,任人把你捧在手里展示给大家,任人用各种材料把你绑得紧紧的,动弹不得。

 

是的,你感受到了苦痛。那应该是第六个因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