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卷《门第战争》七十九  四个难题

(2014-06-04 07:03:03)
标签:

文化

皇帝

文臣

残疾人

朝廷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在遭遇了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后,功过参半的文艺老年李隆基终于死在安史之乱平定的前夕。仅仅一个月后,那个选择大西北作为自己大本营,与叛军死嗑,算得上平叛第一人的李亨,也结束了自己多灾多难的一生。

 

平定叛乱的喜悦还没有最后到来,长安城已经送走了两位皇帝,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初登皇位的李豫心灰意冷。所以在听到史朝义自杀,田承嗣李怀仙归顺的消息后,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还有大臣建议,应该继续派郭子仪李光弼直捣黄龙,一举消灭叛乱之源,打散叛军组织,收归中央,他还是选择放弃了。

 

他实在是累了,整个天下也都累了。满目疮痍的天下,实在是经不起更多的战争了。继续打仗吗,也许还要再打上好些年,也许还要再向回纥借兵,再让华北生灵涂炭。那就这样吧,那些地方没有完全归中央统治又怎么样,那些地方不交税又怎么样,只要他们选择名义上的归顺,与中央相安无事,谁也别打谁就好。大唐朝被折腾了八年,民生凋弊,百废待兴,也该歇歇了。

 

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安史之乱的唐朝,有四个难题摆在他的面前。

 

第一个是财政问题。

 

由于朝廷这时能真正控制的地区,除了两京一线,只有江南八道。所以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就是江南八道。江南八道的人口只有一百四十万户,天宝年间的四分之一,而朝廷开支不仅没有减少,还有增加的意思,光供养的军队有八十三万,比天宝还要多出三分之一。你说这日子可怎么过?

 

何况要想解决藩镇问题,也得打仗,打仗就要花钱,不首先解决财政问题,拿什么去打仗?拿什么去发兵饷?拿什么去赏赐?等着士兵哗变么?所以财政问题,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第二个是边患问题。

 

同样由于叛乱,西方和北方的大量军队撤回内地进行平叛,而且也再没有力量回到那些地方。结果在中亚细亚,在西域,在蒙古高原上,唐朝的控制力降到了最低点。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回纥人,吐蕃人,党项人从此可以在这些地方来来往往,而他们的铁骑稍不留神,就能兵临长安城下。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吐蕃人就在安史之乱平定的那年秋天,就兵临长安城下,让李豫这个刚刚坐稳皇位的皇帝,再一次流亡。吐蕃人在长安大肆抢掠之余,居然还立了一个唐朝的宗室李承宏做他们的傀儡皇帝,所幸最终被郭子仪收复。

 

是的,这就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四方来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世上已经没有,也不会再有大唐天可汗这个名号了。反倒是胡人能肆意在中原驰骋,而大唐却几乎没有办法,只能借一个胡族打另一个胡族。

 

第三个是藩镇问题。

 

至于那些本该用来抵御外敌的武将呢?现在也成了问题的一部分。燕赵之地,成了这些武将割据自守的所在。这些武将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朝廷轻不得,也重不得。其后他们的队伍还在扩大,其他地方有样学样,也都各自领了一支队伍据城自守,自己选官用官,自己收税,朝廷派的官员根本到不了他们做成任何事,比如说,淮西。

 

而最为严重的是,朝廷与武将从前的那种信任关系也没有了。加上残疾人协会其间播弄,本来忠于朝廷的将领,也不知道哪一天会忽然叛乱或被害死。

 

比如说平定叛乱的九大节度使之一,平叛功臣仆固怀恩,一族之中,有四十六人为国捐躯,算得上满门忠烈了。就因为被残疾人协会的骆奉先陷害,也举兵叛唐,最后死于军中。

 

还比如平定叛乱的名将,资历仅次于郭子仪,功勋推为“中兴第一”的李光弼,也是被残疾人鱼朝恩和程元振陷害。他的确没有因此叛唐,但却忧郁成疾,五十几岁就病死。

 

这两个有名的忠臣良将都能落到如此田地,何况是那些权位功勋不及者呢。

 

第四个是宦官问题。

 

还在李亨登基之初,三个残疾人李辅国,程元振和鱼朝恩,就已经把持朝政,上下其手了。到了李豫在他们的拥立之下继位,就更是权倾朝野,其后几乎成了唐后期政变的主角,多次左右皇帝的废立。

 

他们控制朝政的办法,主要有两个。

 

一是控制皇帝本身。除了进行废立外,还会想办法对皇帝与文臣进行隔离,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皇帝一旦读了圣贤书,就会跟读书人接近,就会不喜欢我们了,所以要想让皇帝疏远他们,就得让皇帝不读书,只玩乐。

 

二是控制大盈库。就是王鉷当年搞出来的皇帝私人小金库啦,皇帝的私人小金库,显然不可能由文臣掌管,否则跟放在户部有什么区别。这个私人小金库,根本没有走户部的账,是由各地方在赋税之外孝敬皇帝的,至于这个钱从哪里出的,就不知道了。反正这个钱平常由残疾人掌握就对了。

 

三是控制禁军。这个规矩也是在李亨仓促登基之初,因为找不到可以信任的武将,只有身边生活过多年的残疾人靠得住,从而把安全保卫工作交给了他们开始的。结果呢,既然皇帝身边的军队都被他们掌握,皇帝还不得听他们的?

 

其间即使偶然有皇帝费尽心机把他们的兵权拿掉,交给文臣,也会在下一次京师兵变中发现,交给文臣还不如交给残疾人。比如李豫吧,好不容易找了自认为可以信任的文臣,结果等到吐蕃兵到来的时候,发现文臣募来的军队,都是市井之徒,做工匠挣钱还行,一听到打仗就望风而逃,结果还得靠残疾人的军队保命。

 

大约文臣,特别是靠诗赋入仕的凤凰男,让他们在京城练兵,多半是虚应故事,因为一来练兵本非他们所长,二来这些军队对于他们本是可有可无的,说不定哪天就调任去做别的官了,何必那么认真,京城又不是边疆,想来大概或许毕竟也不大可能会打仗的吧。碰到些凤凰男中的贪财之辈,还会因为克扣军饷而造成军队哗变,这种事情也的确真的发生过。而对于残疾人,他们的身家性命所寄,就是这些军队,这些军队,在关键时刻固然可以保皇帝的命,而不关键的时候,又能保自己的命。

 

武将不能信任,文臣又不堪大用,结果禁军就只能掌握到那些残疾人的手里。残疾人手里有钱,还有兵,还是皇帝身边的兵,搞成这个样子,宦官问题还能解决得掉吗?

 

不过再难解决的问题,也得想办法去解决啊。这不,首当其冲的财政问题,很快就被两个理财能臣给解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