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卷《门第战争》 十八   优雅与狂放

(2013-11-02 10:01:53)
标签:

战争

味道

第四卷

门第

哲学

文化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中朝名士,虽然为时不久,可人数也真是多,即使把竹林七贤里的王戎拿掉,也不算那些后来成为一代豪杰而当年只是小毛头的,也得以数十计。王衍,乐广,裴楷,裴頠,欧阳建,郭象,卫阶之外,尚有神马八达,二十四友之类。

 

中朝名士分类方法也很多,根据辩论的主体,有贵无派和崇有派,以行为艺术论,有优雅派与狂放派,以处世方式论,还有功名派与隐逸派。不过以言行或生活方式论,似乎应该分成四派。

 

一派为雅皮士派,或稳健派,或优雅派。他们或位高权重,或阅历已丰,或有治世之才,或尚存礼法,结果就是不必,也不愿表现得那么狂放,什么酗酒呀祼奔呀,都不太会参与,即使清谈,也是非常优雅的清谈,坐而论道的那种。

 

稳健派的主将之一是乐广,可算是稳健派的代表,因为他曾经对那些嬉皮士们的行为艺术非常不以为然,说道,“名教中自有乐地,何必乃尔”。名教是啥?名教是儒学,是礼法,看上去好象是儒家一路,不过从实际言行来看,又不是那么回事,不仅是玄学一派,而且是“贵无”派,清谈什么的水平也更高,连王衍都自叹不如。乐广自八岁开始就一路被人看好,夏侯玄,王戎,裴楷,卫瓘都先后赞赏过他,后生可畏自叹不如什么的,因此名望很高,名望起来后,也赞赏——那年头赞赏就是提携啦——过别人,也算是个很聪明的人了。不过斯人不幸,政治啊,政治,最后他还是被卷进了政治漩涡,在八王之乱中忧郁而死。

 

稳健派的主将之二是裴楷,出身世家大族河东裴氏,有“玉人”之称。他列为稳健派的理由是虽然精通《老子》《周易》以玄学清谈著称,而治国仍然谈五帝三王,居于高位而为人正直,顾全大局,悉心治化,并且安于进退。当然,不可避免的,也被卷入政治漩涡,曾经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藏身之地,侥幸逃得一死,勉强算得上善终,但也不过只有五十多岁。

 

稳健派的主将之三是张华,张良的十六世孙,他出身贫寒——张良是几百年前的人了,而志向远大——毕竟是张良之后,博学多能,非常有学问,几乎没有什么他不知道的,著有《博物志》。他列为稳健派的理由是虽然先贫后富,先穷后通,却仍然坚持操守,死后家无余财,算是以清贫始,以清贫终。不过他是卷入政治漩涡最多的人物之一了,平吴时期已有大功,却因为得罪了世家大姓的荀勖,又因为劝司马炎立更有出息的皇太弟而不是立那个白痴儿子得罪皇帝被贬,派到外因为平鲜卑有功,又因为贾充的党羽冯紞忌恨而被贬,最后又因为拒绝了赵王伦的联合政变要求——也没有告发——而被夷了三族。

 

稳健派的主将之四是王衍,中朝盛会的最大主角,他列为稳健派的理由是当然非常多了,因为他一直是那么的优雅,说话慢条斯理,做事优雅从容,那么的洒脱,被族人把脸给掷伤了,也浑然不怒,那么的清高,以至于都不愿意谈钱——称之为阿堵物。虽然是“贵无派”,但据说他能随便成为正方反方而都能赢,甚至做完正方,大家觉得正方已经赢了,他可以马上再做反方,让大家觉得还是反方厉害,以至于得了个“口中雌黄”的称呼。他也曾经在八王之乱中,差点被弄死,因为装疯子把自己家的丫环砍了才幸免,祸兮福所倚,因为和八王之乱最终胜利者东海王越的关系,而得相位。当然,好日子没有多久,福兮祸所倚,就有了永嘉之乱,这一次石勒就没那么客气了,也没有耐心听他讲什么存亡兴废,石勒看见这种在位时不辛苦治理国家,只知保全家族,国家亡了还劝敌人称帝的行径非常不满,于是就把他杀了。

 

这一派也许还要加上张翰。张翰,字季鹰,被称为“江东步兵”,听这个称呼就知道是阮籍一流人物。之所以没有把他算成嬉皮士,是因为当时的嬉皮士和阮籍已经不一样了,往往是学其皮相,而张翰倒是学到了骨子里,不是搞什么裸奔狂放,而是率性旷达。他作官很偶然,据说是听到有人在江边弹琴,就过去打招呼,听说人家要去洛阳,就连家里人都没说声跟着一起去了,而他弃官也很偶然,因为秋天到了,想念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说为了做个官放弃家乡的美食不值得,就二话不说回家了。不过也有人说,他实际是因为知道世道将乱,已生了归意,但问题是他不打招呼就回家,被除了吏名,后来也做不了官,应该算是真淡泊名利的。

 

第二派为嬉皮士派,或非主流派,或狂放派。这一派主要是“八达”。哪“八达”?董昶、王澄、阮瞻、庾敳、支孝龙、谢鲲、胡毋辅之、光逸。他们大多是中下层名士,而且多半是竹林七贤的粉丝,不过多数学得并不地道,比如阮籍是眠其妇侧而无任何非礼的言行,而谢鲲却是去调戏妹纸给人打落两颗牙齿,还说自己潇洒。其他的,酗酒,嗑药,祼奔,是这一派的三大常见行为。

 

第三派为文艺派。二十四友是他们的主力,因为长期在石崇的别墅金谷园中活动,所以又称为“金谷友”。他们中间最有钱的是石崇,最美的是花样美男兼大才子潘岳,最有才华的也许是大才子陆机和陆云,因为“潘才如江,陆才如海”嘛,最丑的也许是才子左思,最勇武的是奇男子刘琨。

 

可见这些人成份其实很复杂,也不全是文艺青年,不过多数都还算是有能力的青年吧,但他们的灵魂人物,却是贾氏集团。再好的粥也经不起一锅老鼠屎,张华厉不厉害,平吴,平鲜卑,议立皇太弟,诛司马玮都充分显示出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而不仅仅是学问大,可与贾氏虚与委蛇那么久,还不是给连累死了。裴頠也是贾氏集团中少有的有王佐之才的人,不一样给连累死了。所以这些人,或死于八王之乱,或死于永嘉之乱,没有剩下多少,政治不是那么好玩的,尔等文艺青年,还不如学张翰。

 

第四派为哲学派。主要人物是裴頠,郭象,卫阶。

 

他们是正始名士的继承者,思考的乐趣是他们追求的,尤以卫阶最为明显,这孩纸曾经因为思考梦的成因而病倒。不过由于这个时代的嬉皮士们过于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过于的非主流,与儒学大宗当道时代完全不同,所以他们的思想就从“贵无”变成了“崇有”,有点名教与自然统一的味道。

 

不过哲学家里也有花样美男的,卫阶就是,他不仅仅是非常善于清谈,也非常精通玄理,而且长得非常漂亮,让当时的其他美男子,都觉得自惭形愧。结果因为长得漂亮,在路上观者如堵,为了应付无数的粉丝累倒,硬是被“看”死,可怜二十七岁就香销玉陨。

 

看过这许多名士,大致上知道,误国的未必是清谈,无心治国的,不谈玄而谈别的,一样误国,东汉经明行修,最后一样弄得党锢之祸。就好象说红颜祸水,其实祸国的不是红颜,而是那不理国事的君王,自古明君也未必不爱红颜,但也不见得一定会误国。也正如东晋的王导谢安一样清谈,但大是大非面前,从来不错,该做的事,一样不少,或裴楷,清谈时说的是玄,治国时还是五帝三王一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个朝代要想度过最初的几十年安然无恙,元老派或功臣集团及其子孙,或最初统治集团,保持必要的治理能力和治理热情,是必要的。晋代因为代魏过程中的政治斗争,虽然也有一些儒学大宗成为功臣集团,可他们相比其他朝代,更为腐化,而他们的子孙,又被非主流所影响,端正者少,轻薄者多,如果国家无事也就算了,清谈未必误国——曹参还终日饮酒呢,可国家一旦多事,未免应付不及。但恰恰西晋正是多事之秋,甚至有些还是司马炎自己整出来的事。

 

那么西晋之短命亡国,更为直接的因素是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