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卷《盐铁往事》(七十八)重农与重商

(2012-03-04 22:10:36)
标签:

桑弘羊

南海

正方

反方

匈奴

文化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桑弘羊毕竟是桑弘羊,在打匈奴论被虚无化,拼经济论被空心化之后,紧接着又抛出个度荒年论。

 

桑弘羊说滴好啊,“反方辩友可能不在乎匈奴陈兵数十万,在边境烧杀抢劫,因为他们不生活在边疆,反方辩友可能也不在乎市场秩序是不是良好,物价是不是正常,因为他们家有良田千顷,不需要买商品,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咱们大汉朝是一个多灾多难滴国家,不仅匈奴亡我之心不死,国内也是水旱频仍,南边闹完水灾,北边就是大旱,赤地千里,西边刚闹完地震,东边又有蝗灾,再不就是瘟疫,这么多的灾民,官府没钱,拿什么赈灾,这么多的荒年,朝廷没钱,拿什么应急,饿死了人,谁负责,人命大于天哪,反方辩友”,“故均输之物,府库之财,非所以贾万民而专奉兵师之用,亦所以赈困乏而备水旱之灾也”,“不搞盐铁,均输,行吗,反方辩友,你告诉我,官府是可以不要钱,朝廷也可以不要钱,不谈钱,可碰到荒年怎么办,反方辩友你说该怎么办”?

 

反驳非常有力,不过反方也不是吃素的。反方说,“桑大人,桑大夫果然是伶牙利齿,好象没有盐铁均输,老百姓都会饿死似的,好象自古以来,那些没有搞盐铁均输的,都是跟老百姓过不去,都是置民命于不顾的。咱们先说点远的,禹是怎么做的,汤是怎么做的,禹也有大水,汤也有大旱吧,那个水旱可比现在厉害多啦,现在只是局部,他们那时候是天下大水天下大旱哪。他们是搞盐铁搞均输摆平的吗?再看近的,文帝,景帝,搞盐铁均输了吗,饿死人了吗?告诉你吧,如果好好种地,三年,只要三年,就能积累一年的粮食,九年呢,就是三年,别糟蹋,别浪费,三年有一次灾年,基本上也够了,何况还不会那么频繁,怎么就不行了呢”,“再看看你们怎么做的吧,你们天天谈钱,只要能搞到钱,人家种粮食也好,种桑也好,或者什么都不种,只要能给你交钱,什么都行,你们只收钱不收粮食,人家自然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没人种地,没有修渠,怎么能不闹饥荒,怎能不是岁岁荒年。”

 

下面再看桑弘羊的发言。“挺有意思的,在反方的眼里,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都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种田。田种好了,什么都有,田种不好,那就什么都不行。水灾了,他说是没好好种田,旱灾了,也是没好好种田,地震了,还是因为没好好种田。反方辩友啊,管仲工商立国,结果称霸,纪国只种田不搞工商,结果亡国,舜是做手工业滴,伊尹是做餐饮业滴,都把国家治得好好滴,他们一定得是种田的,一定得会种田吗。咱们养的马没匈奴的好,咱们不必全部自己养,咱们可以买匈奴的马,用的只是大汉朝到处都有的布,拿几匹布就可以了,匈奴马少了,力量减少了,而咱们强大了。用大汉朝到处都有的不值钱的东西,把匈奴的马,南海的珊瑚都弄进来,不是很好吗。光靠种田,行吗?什么是富,富就是东西多,东西都往家里流,自然就富了。国家要想富,还得工商,要是靠种田才能致富,农民早就比商人有钱了。”

 

再看反方。“正方提到南海的珊瑚,好象咱们用中国不值钱的东西,换来多值钱的东西,自己赚大了似的。我要提醒一下正方,珊瑚在南海也是比比皆是,之所以值钱,不过是离汉朝远罢了。再好比昆山的玉,桂林的犀角,看上去值钱,都不过是因为离大汉朝万里之遥,要运这些个东西,要多少人力多少物力,这些个人力物力要花多少粮食。我想问一下正方,这么做值吗?那些个珊瑚,花了那么大价钱弄过来,碰到荒年能当饭吃?说不定人家还在笑咱们傻,用南海里到处都是的东西,不能吃又不能穿,就换来那么多粮食,真值。正方说搞点什么珊瑚,脸上有面子,就叫富,却不知道那种富都是吹泡泡吹出来的,真正的富是什么,是每个老百姓都衣食无忧。怎么让每个老百姓衣食无忧,每户分百亩田地,种粮种桑,水利修好点,屋前屋后再种点树,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所以啊,这治国还得井田。”

 

一听到“井田”两个字,正方就笑了,马上说,“原来又是推销井田的,反方到东边看看吧,从洛阳开始往东,邯郸,蓟城,临淄,阳翟,宛城,荥阳,温轵,有多少通都大邑,有多少非农业的人口在里面哪,各行各业都可以发财致富的,哪里非用得着种地哟。做什么都可以,想种田的去种田,想经商的去经商。你们难道想把他们都赶回乡村,一户分个百亩,搞个井田制,你觉得那样更适合他们?”

 

反方当然也反唇相讥,“正方既然提到东边,那咱们就说说东边。南方楚地,地广人稀,到处都是鱼米之乡,可是他们喜欢安逸,住着茅草屋也无所谓,唱唱歌喝喝酒打发日子,赵地和中山之地呢,四通八达,交通很便利吧,到处都是商人,但是他们不喜欢种地,家家都想着经商赚大钱,结果呢,家里都没隔夜粮。而宋地卫地韩地魏地呢,风俗都鼓励种地,结果家家丰衣足食。桑大人哪,勤俭才能持家,不能靠投机取巧啊,实业才能兴国,不能玩泡沫经济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劳而获要不得啊,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哪,都要赚便宜钱,都要赚巧钱,钱从哪里来?”

 

接着看正方,“反方好象一听到商业就认为是在投机取巧,却不知道,天生万物,本来就不是平均的,吴越的竹子多,江湖的鱼多,周韩的蔬菜多,各地方气候不同,水土不同,产出也不同,没有商业,怎么互通有无嘛。”

 

反方也不甘示弱,“正方既然知道各地方水土不同,就没听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同,风俗还不同哩。为什么风俗不同,不就是为了和水土适应?北方喜欢吃面南方喜欢吃米,不就是因为北方产面南方产米?你到好,互通有无,让北方吃米南方吃面,北方米贵面便宜,南方面贵米便宜,你净让大家拣贵的吃,本来一天能吃三升面的,你让人家吃一升米,剩下的都给商人赚去了。这叫富国?这叫瞎折腾,越折腾越穷。可你们现在就是这样,折腾!每个人都不珍惜自己拥有的,非要追求自己没有的,不选对的只选贵的,把大量的财富,大量的精力都花在那些没用的东西上面,怎么能不穷,怎么能不困?岂不闻,至治之极,各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美其服?”

 

见到反方又请来了外援老子,正方又请来管夷吾助阵,“孔子怎么说的,节俭一点可以,但不能太节俭,否则日子过得跟蟋蟀有啥区别?管子怎么说的,不装修宫殿,建筑工人怎么办,不在衣服上绣花,纺织工人岂不要失业?别看有些东西没用,可那也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啊,要是大家都安其居,乐其俗了,楚地的桔子柚子多得烂掉,都没人买,吴地唐地的木材倒在树林里,也没人砍,越地的鱼吃都吃不完,也不能运到北方去卖,因为大家都习惯自己的风俗,不去买啊。”

 

“停停停,正方一直在偷换论题,我们反对过所有的商业吗,我们反对过必要的互通有无吗,上古时代还物物交易呢,我们反对的是投机取巧,人人都想不劳而获,总以为财富能从天下掉下来的投机取巧。而且,发不发展工商业,那也不是官府应该做的事情,官府只要少折腾,不违农时,保护好环境,顺其自然,自然大家都有得吃有得穿了。而且,我们现在到了桔子柚子多得烂掉木材多得倒掉的程度了吗,现在的问题是,有的人穷奢极欲,有的人却挨饿,桔子柚子不是太多,而是太浪费,木材不是多得倒掉,而是不够用,因为宫殿修得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而你们不但不停止折腾,还不惜与民争利,捞大量的钱来,由官府进行消费,进行建设,然后说这就可以富国,这合适吗。”

 

又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口水。桑弘羊提出来的度荒年论,又一次演变成了重农和重商之争,再演变成管子和老子之争,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毕竟管子和老子是两个死人嘛。但是桑弘羊还有招,那就是打豪强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