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卷《盐铁往事》(六十三)冤家路窄

(2012-01-11 07:37:40)
标签:

晁错

长安城

申屠嘉

刘启

太庙

文化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申屠嘉和晁错这对冤家,输就输在名字里。

 

屠嘉听起来象屠家,象个杀猪的,打架不错,但脾气多半有点大,吵架不行。为啥脾气大滴吵架不行,因为容易给气倒啊,都气倒了还怎么吵得过别人,吵架最适合慢条斯理滴说几句,能把人呛死,自己还不生气。

 

晁错呢,听起来象照错,就是一做就错的意思。怎么做都是错,还混神马混。所以申屠嘉和晁错掐起来,恐怕最后谁都讨不了好去。

 

其实申屠嘉在功臣集团里,只能算个零头。

 

虽然也是很早就跟着刘季闹革命,但跟着闹革命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万,哪能个个都记得。一将功成万骨枯,闹革命那是刀尖上舔血的买卖,九死一生,要是死后能在某块碑上刻个名字,那都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但如果还能活下来,没有成为那枯掉的万骨,机遇总是会垂青滴。所以在战争年代,最大的问题不是消灭多少个敌人,而是不让敌人消灭自己。韩信消灭的敌人够多吧,然后呢?

 

打项羽那会,韩信功封齐王,而申屠嘉只是做个小排长,等到刘季得天下,讨伐英布,才升到团长。县团级县团级,革命成功后,大约也做过县一级的干部,到惠帝时,升到省部级。一直等到文帝登基,革命成功后都二十多年的时候,刘恒为感谢那些为革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滴革命前辈,把二十四个省部级以上滴官员封了关内侯,其中包括申屠嘉。啥叫关内侯,就是有个侯爷的头衔,也能得到相应户数滴税收,却没有封地。申屠嘉是五百户。

 

那时张苍是总理,申屠嘉就做了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等到张苍致仕退休,外戚集团里虽然有个窦广国还不错,可他是文帝滴小舅子,皇帝怕人说闲话,功臣集团里,又死滴死,病滴病,只有申屠嘉这个当年滴红小鬼还在朝廷上,就让他做了丞相。

 

张苍是个佞臣杀手,曾经搞垮了新垣平造假集团,而申屠嘉也是。他搞得邓通跑到丞相府前面磕头磕出血来,直到皇帝求情才放过他。但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因为申屠嘉都是按原则办事,而且是个“门不受私谒”滴好官。啥叫“门不受私谒”?就是别人到他家里找他办事情,那里绝对不可以滴,家里不接待客人,有事情,到办公室谈,公开谈。

 

等到文帝驾崩,景帝刘启登基,申屠嘉以为自己又发现了个佞臣,那就是晁错,因为他符合佞臣滴一切特征。第一,极度受宠,刘启对他是言听计从,有时候简直就是出双入对嘛。第二,尽出馊主意,这不,居然出主意挑诸侯王的小毛病,然后收回封地,这不是要害得天下大乱么,可气滴是,皇帝只听信他一面之词,居然不听自己好言相劝。第三,恃宠而娇,这不,就因为内史府门从东边出觉得不爽,就在南边对着太庙开了个门,把太庙的外墙都给拆了,这还得了,得治治他。

 

于是申屠嘉就打算第二天上朝时,奏请把晁错杀掉,拆太庙的墙,这是大逆不道啊。可惜的是,这个消息居然就被晁错知道了,晁错连夜进宫见了刘启,刘启说,你放心,放着我来。结果第二天申屠嘉一奏明,刘启哈哈大笑,丞相多虑了,这是我是吩咐他做滴,而且那也不是太庙滴墙,里面还住着其他官员哩,里面那道墙才是。申屠嘉那个气啊,悔啊,悔不该没有先斩后奏啊,回到家里,就此吐血而亡。

 

饿死了邓通,气死了申屠嘉,刘启和晁错这对惹祸精,下一个目标就直指吴王刘濞。据说这两个人滴交谈是酱子滴。

 

晁错说,刘濞都不上朝,胆子很大啊。刘启说,错。晁错说,我说的没错啊。刘启说,错,我是在喊你。晁错说,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我哪里说错了呢。刘启说,错,你看怎么办。晁错说,不如削了他吧。刘启说,错,削了他会不会造反哪。晁错说,还是别喊我名字了吧,喊得以为自己一说就错。刘启说,那,爱卿,削了他会不会造反哪。晁错说,他早就想反了,削了他也是反,不削他也是反,还不如削了痛快,至少能减少敌人滴力量。刘启说,错,啊不,也对,那啥时候削呢。晁错说,现在就削,早削不如晚削,如果有什么难题需要面对,那就早点面对吧。刘启说,错,啊不,你说的很对,那你看削多少合适。晁错说,吴王现在有三郡,三缺一,有地也有力,咱给他弄个一缺三,看他怎么玩。刘启说,别的王要不要削。晁错说,当然要削,吴楚赵三个王,占了天下一半的地,好比三只老虎睡在皇上身边,皇上觉得安全吗,不削怎么成,统统削了,只留一郡,只有一郡的地,就好比老虎没有爪子没有牙。刘启说,那咱们就试试?晁错说,试试就试试,相信我,没戳的。

 

刘启第二天就把这事拿到朝廷上廷议,结果大多数人保持了沉默。想想就知道了,申屠嘉都给气死了,还有谁敢说半个不字,打架晁错不行,但在朝廷上吵架嘛,晁错是法家张恢滴弟子,又是大儒伏生滴得意门生,学贯儒法,辩才无碍,人称智囊,有谁吵得过他,吵下去只被气死得份。

 

只有刘启滴妈妈滴爸爸滴兄弟滴儿子滴儿子,也有可能是刘启滴妈妈滴爸爸滴爸爸滴兄弟滴儿子滴儿子滴儿子窦婴不信这个邪,和晁错大吵一顿,窦婴倒是没给气死,但早已把晁错恨死,两人就此结了怨。结怨归结怨,削藩令还是下下去了,在刘启心中,妈妈滴爸爸滴兄弟滴儿子滴儿子,当然比不上情投意合滴晁错。

 

申屠嘉气死,窦婴恨死,吴王刘濞可不是省油滴灯,人家直接打死你。

 

结果吴王还没等到削藩令下来,仅仅听说晁错为这事和窦婴吵架,就联合了其他六个国家起兵啦,喊出滴口号也真是气人,居然是打倒晁错。这一来,刘启和晁错才意识到事情闹大了,真滴闹大了,虽然想过吴王会造反,但是居然这么快,快到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而且想不到滴是,吴王会这么猛,几乎势如破竹,没有什么能挡得住滴。刘启问,错,咱们怎么办?晁错,办法我来想。

 

其实晁错能有啥好办法呢?晁错不过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太相信那些名词,神马精神呀意志呀主义呀思想呀,或者仁呀爱呀民心所向呀,而不知道战争有战争滴规律,铁木真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有啥民心所向,不照样能赢?正如很多年后,南京城里另一伙主张削藩滴读书人,听到燕王朱棣造反了,也没啥好主意一样。但是主意还得出啊,谁叫自己是刘启滴主心骨哩,于是晁错出了两个主意。

 

一个主意是让刘启御驾亲征,自己在长安城中留守。用屁股想想也知道,这个主意有多馊了。刘启御驾亲征,军队滴士气值上升到满,净出暴击,军队一个顶俩,打得吴王落花流水,看上去很美,但假如还是打不过呢,军队没有出暴击呢,皇帝的万乘之躯,谁负得起那个责。你要是能陪皇帝左右也就罢了,居然自己躲在京城,你安得神马心?想等皇帝有个神马闪失,乘机上位?皇帝和晁错滴关系是好,好得跟哥们似的,但有这样做哥们滴么,为朋友两肋插刀,为江山插朋友两刀?

 

如果仅仅是这个主意,无非是刘启有点疑心,或许连疑心都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滴。可怕滴是,晁错又出了第二个主意,要杀袁盎立威。这个主意直接导致了晁错的死。

 

那么这个躺着也中枪,爬起来后,却补了晁错两枪滴袁盎,又是何许人捏?晁错为神马要杀他,而又为神马反死于他之手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