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卷《盐铁往事》(六) 封建社会之分封篇

(2011-06-25 09:23:13)
标签:

文化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所有的封建社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比如世袭性,封建社会,土地一定是世袭的,你想通过自己劳动挣钱,然后买地,成为庄园主,那是千难万难的,想得到土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重新投胎。职业也是世袭的,你老豆做的神马工作,那么你一定也得做这个工作,然后是你的儿子,你的孙子。

 

比如阶级性,封建社会,阶级一定是非常分明的,贵族的儿子永远是贵族,平民的儿子永远是平民,贵一代生出贵二代,贱三代生出贱四代。

 

比如礼仪,封建社会一定是繁文缛节的。如果你是一个贵族的话,从生下来的第一天起,你就生活在各种礼仪之中,你一生最大的责任就是学会各种礼仪,在各种场合如何吃饭,如何穿着,如何走路,如何应答,以及各种各样的典礼上,怎么按照礼仪做好该做的事,说好该说的话。很多人看见英国的绅士风度,看见法国上流社会的繁文缛节,或看见日本的茶道花道还有其他的神马道,觉得人家真是优雅,于是自惭形愧,真是不读史之过啊。人家英国法国日本,离开封建社会才区区数百年,其遗风流韵自然还能剩下不少。而中国,早在秦朝,就离开了封建社会,其后虽然被儒家复活了一丁点,但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些了。实际上,在战国时代,就没有多少人生活在礼仪之中,而是一见面就谈利害了。很多人都觉得欧洲人或日本人都是直肠子,一根筋,而中国人则灰常灵活,所有能占便宜的法子都能想到用尽,却不知道在中国还是封建社会的时候,何尝不是直肠子,一根筋,只是后来两千多年的官僚政治加市场经济,还有多少直肠子,一根筋能够幸免呢。在一切都是世袭,在所有人都是铁饭碗的封建社会,想不直肠子一根筋也难,而在多数人都要自己找饭吃,“富不过三代”的市场经济之下,想不灵活,想不把能占便宜的法子都能想到用尽也难。如果你去挤一挤巴黎上班高峰期的地铁,如果你在职场打拼过若干年,你就知道,在市场经济中,优雅神马的真的都是浮云。

 

好的,闲话搁过,再回头说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除了这些共同特征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制度,这些特殊的制度构成了中国宗法封建社会的三大支柱,那就是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井田制度。这三大制度,把周朝与之前的夏商区别开,所以“无奴派”学者黄现璠把夏商称为氏族封建,而周朝称为宗法封建,是有道理的。

 

氏族封建应该是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很多个原始的氏族部落,谁也不服谁,但因为武器落后,谁也没办法把别人全灭了,所以最后形成了弱的服从强的,更弱的再服从弱的,而最最强的那一个,则成为天下共主,被称为王啊帝啊神马的。当然也有个别强人能征服到很远的地方,然后派亲信管理,但又因为交通不便,文化程度太低,最终还是变成了层层附庸的模式。比如中国的夏商,比如阿兹特克,比如西欧的中世纪早期。然后,通过婚姻,宗教或其他一些纽带,这些贵族们渐渐连成一气,然后再看不起那些没有加入共同体的,同时又闲得要命,互相拿着礼仪玩,看谁能玩得最复杂。这个纽带,中国是宗法制,西欧是基督教,而日本则据说是万世一系的天皇。通过这个纽带,周朝的贵族们都变成一家人,一家人之外的,都是夷狄。而西欧的贵族们则都是基督徒,基督世界以外的,都是异教徒。而在日本,则都是天皇的臣民。

 

但中国的宗法制之所以能够发挥那么大的威力,还是源于分封制,没有分封制,你让东夷集团的徐夷,或祝融集团的楚人喊周天子做叔叔,他们愿意么。分封制,让自炎黄之争以来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较量,划上了句号。所以在三千年前的黄河两岸,常常能见到这样一种场景。

 

车。

 

马车。

 

一队马车缓缓行驶在深冬的风里。

 

地上没有像样的路,一队穿着葛衣或麻衣的平民模样的人,在前方清除荆棘,石块,砍掉灌木,并填上泥泞。而马车后面,又是一大队穿着葛衣或麻衣的平民模样的人,载着弓矢,兵器,圭瓒,秬鬯,钟鼓,乐器,衣饰,旌旗等等。夹杂在这些人中间的,则是衣着稍好些,但神色委顿的人,这些人都背着行李,牵着或抱着小孩。

 

到东部去,到东部去。临行前周公的话还响在耳边,周公说,东部有比宗周成周之间的邦畿千里大得多的地方,有万里之大,而那里的莱夷,徐夷,淮夷,鸟夷,九黎,群舒,都是些落后的部族,你们可以在那里随意的圈地,想要多大就有多大,只要种得过来,周人们,殷人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新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所以分封制其实也是三千年前的圈地运动,圈出一块千里或百里的地,给某个贵族。第一步先量好地皮,在四周沿着边境筑上土堆,种上树,这叫封。第二步在境内筑个城堡,这叫建。第三步平民带着钟鼓,乐器,衣饰,旌旗等等东西,以及殷人一起进去,收拾好,打扫干净。第四步才是贵族们大驾光临。住在城内的平民,被称为国人,而住在城外的殷人或原住民们,也别想走,地圈给贵族,那么地上的人,也同样圈给贵族,你们继续种你们的地,不过要记得按时进供各种衣服器物和好吃的好玩的,还要记得代耕贵族的大田,这些人被称为野人。正如后世户籍制度之下,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大不相同,周朝的国人和野人,区别也是粉大粉大滴。国人可以把国君给赶走,而野人,想进城都得开介绍信。木办法,谁叫国人好歹是贵族的同宗,往上数个十几代,也都是一家人,而“野人”,从名字就知道,谁知道哪里来的呢。

 

贵族在境内,俨然是个土皇帝,要什么便是什么,甚至看见平民的漂亮美眉,都可以直接带回家,“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要神马王法,我便是王法。但贵族也不可能只在境内过日子,上流社会自然有上流社会的生活,否则就是自甘下流了。贵族还是得和贵族打交道,那么贵族之间,有没有地位的高低,身份的大小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