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庸人鱼
庸人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8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排版知识

(2013-03-08 09:36:22)
分类: 转贴

排版是指将原稿依照设计要求组成规定版式的工艺。它使版面布局科学化、条理化,以供印刷。掌握排版知识是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文章从有关字体与字号的运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和数字的运用等方面对排版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解答。
  一、排版中字体、字号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各种排版软件中有许多种字体,为什么书、报、刊的正文大多数用宋体字?
  答:目前排版软件字库有许多版本,字体比较全,最常用的有方正字库、汉仪字库和文鼎字库。根据字的笔画粗细变化,每种基本字体又演变出多种字体。如计算机排版系统宋体字又分为小标宋、大标宋、书宋和报宋,等等,如再加上简体字和繁体字,这些字库的汉文字体可达百余种,外文字母字体也有近百种。
  在日常排版中,无论是图书、期刊,还是报纸,正文大多数用宋体字。这是因为在众多的印刷字体中,宋体字最适于阅读。宋体字之所以具有良好的阅读性,与它的字体特点有关。宋体字笔画横平竖直,竖粗横细,点为上尖下圆的瓜子形,撇为上粗下细呈一定弧度的刀形,捺为上细下粗带有落笔刀锋,在笔画的右上弯处有装饰字肩。结构严谨端庄,存刚寓柔,通用性强,充分表现了汉字字形的质朴端方,给人以爽朗清新、畅快舒适之感。用宋体字排成的版面,字行版面对比鲜明,清新悦目,字形间架粗细匀称,整齐醒目,久读而不易疲劳。人们曾经用不同的字体进行阅读试验,结果发现,在同样条件下阅读同一字号不同字体的出版物,宋体字比其他字体要省力。因此,很多出版物都选用宋体字作正文。

2.黑体字最醒目,它主要用在何处?标题都用黑体行吗?
  答:黑体字的特点是笔画粗重醒目,横竖一致,颇具刚毅坚实之势,所以经常用作报纸或书刊的标题和重要内容提示,还用于工具书中作词头字,同号字正文中用作行首标题等。其黑白反差强烈效果极佳。但黑体字粗犷的笔画,占据了字间有限的空隙,若排印长篇文章,阅读时眼睛易疲劳,因此只能用于短文或夹排警句引文。
  图书标题分级多,有时某级标题下并无正文文字,而是两级标题上下行连排,如均用黑体,即使用不同大小的字号,其客观效果必然是墨黑一块,同样给人以层次不分、级别不清的感觉。
  计算机排版系统中还有大黑、细黑、粗黑、宋黑、美黑、黑变等字体,可灵活运用。

3.楷体字和行楷体字有什么区别?楷体字主要用在何处?
  答:楷体亦称“正楷”,行楷体则称“草楷”。楷体由楷书加以规范而成。字形方正,笔画运转自如,浑圆端庄,柔中有刚,字体柔媚挺拔,流动自然。楷体接近手写体,在笔形上缩短了印刷体和手写体之间的差距,易写易认,字形活泼。因此主要用作通俗读物、小学课本、少儿读物、报刊中的短文正文;图书中的辅文,如前言、习题、后记以及图片说明文字;中、小号标题及报刊中的引题、副题以及各种落款等。但楷体字只适宜独自单看,排成行时从整个版面看去,就不免气势涣散,不如宋体字整齐醒目,不便于人们长久阅读。

4.仿宋体字主要用在何处?
  答:仿宋体的特点是笔画横竖粗细均匀,笔致挺拔有力,间架优美,横笔略向上方倾斜,顿笔藏锋比较接近手写笔法,字形秀丽、典雅,刚柔相称,并有正方和狭长两种,常用于短小精悍文章,如诗词、散文、古籍等图书。大号仿宋体字亦可用作标题或副题,也常用于表题、图注、提要、编后记。但目前并不是一般出版物正文常用的字体,这是因为它的阅读效果还比不上宋体。仿宋体除了用作标题字、较短的文章之外,还用来排公务文件。一些古典文献和仿古版面,也多用仿宋体排版。

5.排版软件中显示的文字大小可用字号或磅来表示,用哪种表示方便?
  答:字号是区分活字大小的称谓;磅数是计量印刷字尺寸的制式,计算机软件中1磅(p)为0.35mm。
  现在常用的计算机排版软件都是以磅数作为印刷字大小的计量单位,并以0.25磅为一个级别增减。考虑到铅活字五百多年的历史,出版印制单位都习惯用字号来表示印刷字的大小,所以无论是方正书版、方正飞腾,还是办公用的WORD文档,尺寸较小的字主要用字号来表示,从小七号到特大号(有的软件从八号到初号)。所以书刊版面设计和排版时,常用字号来区别字的大小。但实际上计算机程序都将字号转换成磅数显示印刷字的大小。所以,用磅数来表示印刷字的大小范围更广。

6.相同字号不同字体的字大小是否一样?
  总之,标题字号字体的采用,必须遵循“由大到小,由重到轻;变化有序,区别有秩”的原则,在大小中见层次,在变化中显区别,切忌大小失序、轻重倒置。
  另外,标题序号的大小及字体应与标题相同,当标题用五号黑体或五号小标宋体字时,数字序号也应用数体五号黑正体。

7.书、报、刊中标题与正文字体的搭配是否有规律?
  答:32开本的图书正文一般用五号字排。16开本的图书通栏排时,一般用五号字排;分栏排时,一般用小五号字排。不同风格的图书,选用标题字体字号的标准也不同。有的图书为使版面素洁、清爽,标题的字号力求小一些,使标题与正文主体文字间反差不过分明显;而有的图书则力求突出标题,使标题与正文主体文字间产生强烈的对比。
  期刊版面上,标题出现的频率较高,有时同一页面上会出现两个以上一级标题。因此,期刊的标题可根据文章的内容、篇幅长短和题字的多少而采取相应变化。如两篇文章的两个标题虽然都是同级的,但两者的字体不一定相同,可用各种不同的印刷体、手写体与美术体等。一般期刊标题字比正文主体文字大几级。
  报纸正文多数用小五号字排,其标题字号较大,且常用变形体,一个版面上有多种字体和字号,字体和字号的组合可以使标题字多种多样。一张报纸使用的标题字体通常有三四十种。但重要文章和新闻多用黑体字或大号标宋体排标题,以显示其重要性。

二、排版中标点符号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常用标点符号对占的空间和位置有何要求?
  答:国家标准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常用标点符号有17种。其中: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均置于相应文字之后,占一个字位置,居左下。问号“?”、叹号“!”均置于相应文字之后,占一个字位置,居左。引号““ ”‘ ’”、括号“( )”、书名号“《 》〈 〉”中的两部分标在相应项目的两端,各占一个字位置,其中引号偏上,括号、书名号上下居中。破折号“——”标在相应项目之间,占两个字位置,上下居中。省略号“……”占两个字位置,上下居中。连接号中的短横线“-”比汉字“一”略短,占半个字(或三分之一个字)位置;一字线“—”比汉字“一”略长,占一个字位置;浪纹线“~”占一个字位置。连接号上下居中。间隔号“·”标在需要隔开的项目之间,占半个字位置,上下居中。着重号“.”和专名号“___”标在相应文字的下边。分隔号“/”占半个字位置(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中增加了分隔号“/”的用法)。在实际编辑出版工作中,为排版美观、方便阅读等需要,可适当压缩标点符号所占空间。

2.竖排的标点符号与横排的标点符号位置有何不同?
  答:竖排时,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均置于相应文字之下偏右。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和分隔号置于相应文字之下,居中上下方向排列。着重号标在相应文字的右侧,专名号标在相应文字的左侧。

3.哪些标点符号竖排与横排是不一样的?
  答:竖排文稿中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括号改用“︵”“︶”,标在相应项目的上下。竖排文稿中使用浪线式书名号“?”,标在相应文字的左侧。

4.排版中排标点符号应遵循哪些排版规则?
  答:应遵循以下规则:
  (1)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叹号、连接号、间隔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分隔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或一行之末。
  (3)成对标点(引号、括号、书名号)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4)破折号、省略号不能中间断开分处上行之末和下行之首。
    以上四点目前用于文字处理的计算机软件都有自动处理的功能。
  (5)两个省略号连用时,占四个字位置并必须单独占一行。
  (6)引语被当作完整独立的话语来用时,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引语被作为作者的话的组成部分,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外面。
  (7)引文连续几段,则每段的末尾不加后引号,直到引文全部完毕,在最后一段的末尾加后引号。
  (8)尽量避免“标点走廊”的出现(上下几行标点在同一位置,特别是全身标点)。

5.什么情况下可压缩标点符号所占空间?
  答:计算机软件中标点符号分全角符号和半角符号。有的计算机排版软件标点符号自动用“开明制”排法,即只有句号、问号、叹号三个句末符号用全身,其他均用半身。
  标点符号排在一行末尾时,若为全角字符则占半角字符的宽度(即半个字位置),以使视觉效果更美观。
  多个标点在一起使用时,前面的几个宜用半身标点。
  为了解决“单字成行”问题,可在字间加空格调整,也可都用半身标点排版。
  标题中的标点,宜用半身标点。目录页上亦同。
  计算机排版文字处理软件有自动调整标点符号所占空间,使行尾对齐的功能。但图像、图形处理软件中如插入文字,其标点符号均占一个字位置,即使是从文字处理软件中拷贝粘贴的文字段其标点符号也占一个字位置。因此,有可能标点符号会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行首行尾。

6.标点符号哪些特殊的用法排版时应加注意?
  答:标点符号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些用法比较特殊,在排版时应注意。
  (1)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以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2)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
  (3)省略号前面的话用了句末点号应予保留,如果前面是句内点号不保留。省略号与“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在需要读出的地方用“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用省略号。
  (4)浪纹线连接号用于标示数值范围时,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前一数值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
  (5)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文艺晚会、展览会不应用书名号。
  (6)书名有时带有括注。如括注是书名、篇名等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之内,反之则应放在书名号之外。
  (7)分隔号“/”须与反斜线号“\”相区别(后者是主要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专门符号)。使用分隔号时,紧贴着分隔号的前后通常不用点号。
  (8)“第”、“其”字头序次语,或“首先”、“其次”、“最后”等作序次语时,后用逗号。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作序次语时,后用顿号。
  (9)遇有引号内又用引号 ,甚至用第三对引号时,应当最外一对用双引号,第二对用单引号,第三对再用双引号(书名号的用法也一样)。

7.连接号有哪几种不同形式?应如何正确使用?
  答:连接号分为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字线“—”、半字线(对开线)“-”、三分线(连字符)“-”(该连字符在国家标准GB/T
  15834—2011中未提及,但在方正、WORD等排版系统中有此符号)、浪纹线“~”,其用法有所
  (1)长横
  ①表示后面的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有括号作用,如:MoC与WC具有同样点阵——六方点阵。
  ②表示同义词。
  ③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④公式中物理量符号的解释,如:式中A——××××。
  ⑤ 说明注释者,如:××××。——译者注。
  (2)一字线
  ①连接相关的地点、时间表示走向或起止,如:北京—上海特快列车,鲁迅(1881—1936)。前者也可以用长横,后者也可以用浪纹,但不要用半字线。
  ②连接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如:中国—芬兰协会。也可以用半字线。
  ③连接相关的汉字或外文和阿拉伯数字表示产品型号及各种代号,如:J—2108型胶印机,东方红—75型拖拉机。也可以用半字线。
  ④标准代号,如:《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GB/T 15835—2011。
  ⑤书刊插图的图注中用“—”代替破折号,如:1—离合器,5—螺杆。
  ⑥表格的表身中用“—”表示“未发现”。
  ⑦化学键中的单键号,如:CH3—CH2—CH3。
  (3)半字线
  ①序号中的短横线,如:表2-1、图3-4。
  ②组合术语中的短横线,如:焦耳-楞次定律、物理-化学作用。
  ③表示日期中的年、月、日间隔,如:2008-08-08。
  ④中国标准书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中的的短横线,如:ISBN 978-7-5142-0323-3,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02/I。
  (4)三分线
  主要用于联结一个词的各部分,如转行的外文、拼音字母,复合词中各个单词的联结;也可用于序列号各部分的联结,如:black-board、1-1-2。
  (5)浪纹线
  连接相关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的范围,如:-8℃~-5℃、73%~75%。
  除上述一般特点外,各类科技读物尚有其各自的特点,排版时要加以注意。

 

1.出版物上文字的字距应如何调整?

  答:计算机字库中的字模由字心(面)与边框组成,计算机排版中默认的字距为0,相邻两字之间的空白处实际是字模的边框宽。但字距可按字宽(整数、分数皆可)为单位,也可按毫米、磅、线为单位作调整。

  排标题时,对于字数较少的左右居中标题,为了不显得紧迫局促、虚实失衡,除每一个字本身所具有的字间空距外,必须再适当增加间空。其规则一般是两字标题字间空两个字距离,三字标题字间空一个字,四字标题字间空半个字,五字及以上的或者占版心宽度1/2及以上的标题,字间则不用加空。要注意字的间空应等距、无偏差,还要做到一本书或一套书相同级别标题保持一致。但左齐或接排的标题,字间不用加空。

  排表格时,为了使表格视觉效果尽量协调,表格内文字字距可适当缩小、放大或按规定字数撑满。

  书报刊的主体文字一般字距都为0,有时因缩行、缩面需要,也可以适当缩小一点字距。而在排少儿读物时可以适当地增大一点字距。

  图形、图像软件中插入文字时,汉文的字距相应会大一些。根据图片要求可以通过软件不同的功能来调整字距。

  2.出版物正文的行距有什么要求?

  答:出版物正文行距包括主体文字、标题、注文的行距,标题、主体文字、公式、表格、插图等互相之间的行距。

  由于出版物的性质不同,主体文字对行距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分为宽行、标准行和密行三种。宽行行距为字高的2/3~7/8,多用于经典著作、公务文件;标准行距为字高的1/2,多用于普通读物;密行行距小于或等于字高的1/3,多用于报纸和工具书。图书的行距一般应全书保持一致,而期刊各种栏目中所用印刷字的字号有可能不同,此时行距也可以按照“基本均匀一致”的原则作适当调整。

  标题的行距一般都是标题字字高的1/2,但是有时为了避免“单行成面”、“背题”等现象发生,或者为了减少表格续页而调整版面,标题行距可以适当缩小。但标题行距大于标题字高的1/2是不行的。

  注文的行距都是注文文字字高的1/2。

  标题、主体文字、公式、表格、插图等互相之间的行距都应大于或等于主体文字的行距。

  3.书刊排版中如何做到对行?

  答:在正文主体文字排版时,每个版面相对应的各行文字都应处于一条水平线上,这样可以保证版面、版心规格一致,为检查版面质量提供方便。版面对行准确,可以保证各面印刷后,对应的各行文字、书眉线、页码、栏线等重合,以提高书刊的印刷和装帧质量。

  在排版时,标题必须按正文主体文字行高(字高+行距)的倍数占位,是保证对行的关键。

  在排科技书时,由于公式、图表较多,而且公式、化学结构式等不一定是字高的整倍数,正文就不必强求每行对行,但必须保证版心大小规格一致,版首和版末几行应对齐。这时,可以对图、表、注和公式、化学结构式等行间空距进行调整,但要照顾到版面的均匀美观。有时为了伸面或缩面,有必要调整行距时,也只能在两种字号之间或图文、表文的行间空距中进行,但切不可以将它们调整到小于正文主体文字规定的行间空距。

  4.书刊的版心与天头、地脚、书眉、页码的位置关系如何处理较好?

  答:版心在版面中应左右居中,翻口和订口尺寸应相等。因此,用铁丝订或缝纫订的图书要留出订缝尺寸。纸张厚度不同、页数不同,订缝尺寸也不同,一般为3~7mm。对于设置在和合面上的表格或图片,相应页面上的订口大小不能与其他页面一模一样,而要根据订书方法来特别设计,使其恰到好处,否则,分别出现在两个页面上的图表会发生拼合误差,或被订缝占用掉一部分,或中间露出白缝,破坏图表的整体性。

  一般页码与正文间为一个主体文字的行距,书眉高为一个行高。

  天头与地脚的尺寸比以1.4∶1为多,这样的版面布局比较匀称。但有些专业图书为了方便读者添加批注,天头或翻口留得大一些。也有的摄影集、画册等艺术观赏类书刊,将靠近翻口或天头的图片设计成超版心或出血形式,从而使天头或翻口不再存在。

  5.书刊分栏排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分栏排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阅读和调整版面,也可以减少段末行的空间。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行排过长容易视觉疲劳。因此,开本较大的书,大多采用多栏排的方法。

  字典、词典之类的工具书,虽然版面不大,也多采用分栏排,这是因为这类图书条目较多,每个条目的文字都不多,用分栏排可以大大减少条目末行的空间,从而在同一版面上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也有利于检索和版面的美观。

  在多数情况下,分栏时都不加栏线,栏距为1~2个字。部分工具书习惯在栏间加上栏线,栏线一般用细线。

  分栏排时,栏宽必须相等。大开本书双栏排时,栏距为2个字,版心宽应为偶数;小开本书栏距为1个字,版心宽应为奇数。否则分栏后,两栏的字数就不相等。

  一般在双栏排时,大标题通常都用通栏排,小标题则排在一栏内;在三栏排时,可以用两栏做标题。

  分栏排时,若总行数不是栏数的倍数,则最后一栏行数应少于前栏行数。

  特别应注意:分栏版面上如有通栏图或通栏表,文字部分应该按栏接续,即第一栏中在图表之上的文字,下接图表之下的本栏文字,而不能是邻栏的图表之上的文字。

  6.书刊版面“单字不成行,单行不成面”的规范,应如何遵循?

  答:对于书刊的排版,出版业内历来有“单字不成行,单行不成面”的规范。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版面不美观,同时也可以节约纸张。一般16开版面低于5行,32开版面低于3行应缩面。只有在实在没有办法做到缩字、缩面时,才可以伸字、伸行。

  进行缩行处理时,首先是调整标点符号,即把全角标点改为半角标点,以减少标点符号所占的空间。如果这样处理后还无法缩行,就要设法删节该段中一些不太重要的词语。通过缩行或者缩小图、表的上下空位,或在图、表旁串文等方法将图文挤到前一个页面中,从而减少一面。在缩面时往往要动几个版面。

  进行伸字处理时,要调整行长以便伸出一字时,一般采用的方式是把相应段落中的半角标点符号改成全角的,或在符号、外文、数字的前后加大空距。伸行时可以加大图、表上下的空位,或将串文图改为通栏图。应当注意的是,不应为了伸行而影响版面的美观。

  方正书版9.01以后的排版软件增加了消除单字行的功能,只要在小样文件开始加上[XD]注解命令,就能对单字行现象进行自动处理。

7.期刊正文版式有什么特点?排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由于期刊篇目较多且各有主题,因此各文章不仅标题的字体、字号不同,而且正文主体文字所用字体、字号也不相同。又因期刊总页数固定不变,但必须有一定的信息量,所以版面多采用分栏排。当一个版面上有多篇文章时,用分栏数不等、字体不同或横竖排交叉来体现各篇文章的相对独立性,还可在文章间用线条来间隔。

  期刊正文有长篇文章连载时,必须注意本期与上期或前几期是否前后呼应。每期连载文章的字体、字号、标题、分栏、书眉等排版格式必须相同。而且,最好每期都排在相同的页码上,便于读者寻找。

  8.期刊文章作转页处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期刊上的文章不可能每篇都恰好排成整数页面,总会有某些页面留有或多或少的空白。由于期刊版面有限,版面显得相对宝贵,所以要以有余补不足,将某篇或某几篇文章末尾的一部分文字转至其他文章末尾页面上留有的空白处续完。

  不过,期刊中如果文字转页过多,会使读者感到版式混乱、阅读不便,也影响期刊的质量。所以,文字转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手段,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这就要求版式设计者在设计时要比较精确地计算好每篇文章的字数,对它们占据的页面数事先有充分的估量,事先妥善处理好。譬如,如果经过计算知道某篇文章将会剩余不足半个页面的文字,就可以事先将之安排在下一篇文章首面的下半部。但是,这种事先的估计常常难免与实际排版结果有些出入,所以,期刊的版面还是经常会遇到需要对文字作转页处理的情况。

  一般来讲,16开本的期刊如果某篇文章末尾仅留下不足5行的文字单独占了1面,就不宜将这些文字作转页处理,而应该尽量对文中某些段落作缩行处理,或者调整标题、插图、表格的版面面积,从而把整篇文章的占行数量减少,使之能够正好排在整数页面内。内容非常重要、不宜删节任何文字的文章,或者末尾剩余文字数量超过半个页面的文章,都不能作转页处理,只可将其他文章末尾的多余文字转到该文章后的空白处。如果文章末尾剩余的文字行数超过5行而不足半个页面的,就可以作转页处理,但也可以保留不动而将其他文章的多余文字转到其下面的空白处。

  必须作转页处理时,还应注意下列几点:

  (1)被转文章主体部分末尾应注明“(下转第××页)”,所转文字开头也应相应注明“(上接第××页)”。

  (2)所转文字应尽量转至该文主体部分所在页面之后,如能转至次面下半面或者第一栏(或第一、二栏),则更为理想,上面说的接转说明文字也可以省略。将剩余文字转到该篇文章之前页面上的逆转,应尽可能避免。

  (3)转页文字不宜喧宾夺主。剩余文字转至其他文章的版面中,好似“寄人篱下”,须有主、次之别。譬如,将甲篇文章的部分文字转至乙篇文章的版面中时,甲篇文章的文字只能位于页面的下半部,即使这些文字的数量多于乙篇文章尾部某些段落的文字,也应如此处理。

  (4)应有备稿调剂。要使期刊版面设计取得理想效果,应有短小精悍、时间性不强的备用稿,以供版面调节。必要时可有意插排一些符合栏目性质、形象简洁的尾花和小插图。

  9.报纸正文排版中栏的转接和版的转接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报纸文章在版面中经常需要转接。转接自然,合乎阅读习惯,就能便利读者去阅读;相反,就会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不便,甚至放弃阅读。所以,可读、易读应该是转接要遵守的基本原则。转接有两种:一种是栏的转接,另一种是版的转接。

  (1)栏的转接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不能跳栏。即不能越过一栏而转入另一栏。

  ② 不能逆转。栏的转接由左至右(横排),而不能反过来由右转到左。

  ③ 同一栏中不要同时转入两条不带标题的文字。否则容易造成错读。

  ④ 要尽量避免在文章告一段落的地方转栏,以免读者误认为文章已结束,而不再去读下一栏的文字。

  ⑤ 转入另一栏应尽量避免文碰文的情况。如果难以避免,要用线条或星花隔开,以免读者把两段文字连接起来阅读。

  ⑥ 从上一栏转到下一栏,下一栏接的地方不要低于上一栏转的地方,也不要高于标题。因为读者一般阅读的习惯是,遇到文字转接的时候,往往是在标题和转文之间这个距离之内来寻找下一栏转入文字。因此,在这个距离内的转接是合乎阅读习惯的,低于转的地方或高于标题,都不合乎阅读习惯,因而不便于阅读。

  (2)版的转接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在转的地方要注明“(下转第×版)”,在接的地方要注明“(上接第×版)”。

  ② 转到另一版的文字,要尽可能写标题。如果一个版上同时有两篇文章转入,标题更不能省。标题要用原题,但可省略辅题只写主题。栏数要少于原版,标题字号也要小点。

  ③ 转到另一版的文字不宜太短,太短不易找寻。

  ④ 转的地方最好是文章告一段落的地方。这样读者正好利用这个自然的停顿去翻页,接着阅读就比较顺当。如果这样做有困难,至少应该在一句话完了以后转,而不要中途进行转接,以避免因翻页割断文意。

  ⑤ 不能逆转。要闻版是最重要的版面,其他版的文章不能转入要闻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