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中期乾隆工留皮松鹿云纹图扳指

(2010-11-12 12:12:52)
标签:

古玩

古玉器

古玉收藏

和田

人文

文化

元明清

杂谈

乾隆

清中

题材

分类: 古玉收藏[原创]

扳指在古代叫韘(音射),是射箭时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字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诗经•卫风》“芄兰”篇中有“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之句,说明商周时期一个能射箭、会驾车的普通少年都可佩戴韘,可见韘在那时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器物。当时普通人所用的韘都是用皮革制作的,留存至今非常不易,只有极少数军事统帅使用的代表其权力和地位的玉韘在考古中才偶有发现。

考古发现的韘以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韘为最早。后来,韘的功能渐渐出现分化,有了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的不同,韘的实用功能变得越来越弱,装饰功能逐渐增强。这种趋势在清代满族贵族阶层中尤为明显。同时,韘也逐渐被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的“扳指”一词所取代。

随着清朝政权的巩固,征战的减少,八旗子弟对骑射的娴熟掌握日趋丧失,但佩戴扳指的传统却一直保留下来。扳指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但皆喜佩戴。其质地亦由原来的皮革、犀角、驼骨等扩大至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等名贵材料,价格也扶摇直上。在晚清李保嘉所著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中,文七爷的一个翡翠扳指价格竟高达九百两银子,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仲春清明前后,乾隆帝得到了一枚玉扳指。这是一件质地极为温润,做工相当精致的作品,乾隆帝非常喜爱,于是为之写下了《泳玉韘》的诗作。诗中乾隆帝将实用的象牙或骨制的扳指与玉扳指做了比较,认为象骨扳指是“象骨徒传古”,而玉扳指则是“恰似琼琚”、“德美信堪师”,高度评价了这件玉扳指对人的思想所产生的启迪和警示。

乾隆御用玉扳指绝大部分都雕有图画、御题诗或其它精细的纹饰,仅画意扳指所雕刻的内容就有射鹿图、射兔图、松鹿图、射虎图、哨鹿图、苹鹿图、寒江独钓图、观泉图、桃花图、坰牧图、弋凫图、秋声赋图、穿杨图、四骏图、李广射虎图、猎骑图等等。从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御用画意玉扳指来看,这些作品都构思严谨,雕琢精细,水平相当之高,确实值得细细把玩品味,无怪乎乾隆帝要屡屡为之题诗咏赞!

乾隆时期清宫扳指的制作量是很大的,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各地官员进贡的。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春,九江关监督全德进掐丝珐琅扳指20个,广东总督李侍尧进子儿皮钉花扳指50个、象牙扳指50个;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初九日徵瑞进白玉扳指四个、青玉扳指四个,六月二十七日苏州进四喜墨玉扳指九个;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湖南巡抚姜晟、江西巡抚陈淮各进玉扳指九件一匣,福建巡抚浦霖进碧玉扳指九件、白玉扳指套九件,山东布政使江兰进旧玉扳指二盒等等。这些进贡的扳指主要用于皇帝赏赐之用,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对于乾隆自己的御用扳指,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乾隆帝的御用扳指是有固定式样的,乾隆五十二年热河信帖档“六月十三日太监厄鲁里交汉青玉扳指料二件,传旨:……照上用扳指样款成作,外面不必做花纹,得时亦随报发来”的记载即可证明。

上文节选自《乾隆御用玉扳指述略》一文

我的这枚扳指,无论从题材或是雕琢和打磨的工艺上来分析,都应是乾隆时期的作品。整器设计严谨,雕琢精美,令人爱不释手!

http://s12/middle/6d9e15c0g754859f4d50b&690

http://s5/middle/6d9e15c0g754859fc8574&690

http://s10/middle/6d9e15c0g75485a0a3439&690

http://s11/middle/6d9e15c0g75485a14deaa&690

http://s7/middle/6d9e15c0g75485a1c9036&690

http://s3/middle/6d9e15c0g75485a22b0b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