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色蝈蝈》知识讲解

(2010-11-06 19:07:54)
标签:

文化

分类: 课文分析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吗?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3、培养阅读能力,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知识汇总
  1、关于作者
  法布尔:法国作家、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那里一起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迫于生计不得不出门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后来自学考取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农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并将研究所得,陆续写成《昆虫记》十卷。除此之外,主要著作还有《自然科学编年史》、《荒石园》等。

  2、字音
  火 gōu   猎 shòu   窸窣 xī sū   哑 yīn   静 mì 
  气 fēn   夺 cuàn   斯 zhōng   莴苣 wō jù  囊 sù 
   huì   取 shǔn   开 piē   低 liè   妒忌 dù jì

  3、多音多义字
  似:① sì   扎:①zhā  作:①zuō  挣:①zhēng
     ②shì     ②zhá     ②zuò    ②zhèng
           ③zā 

  4、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和字形
  ①扰和拢   ②喑和暗   ③焚和婪  ④喙、缘和椽

  5、词语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悬殊】相差很远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绿色蝈蝈》是一篇融科学知识与优美文笔于一身的佳作。
  解说《绿色蝈蝈》就不能不先说法布尔。他的伟大著作《昆虫记》的创作先后进行了五十年之久。他是非常热爱昆虫的,他把昆虫当成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来看待。不是用解剖刀把昆虫钉在托盘上研究,而是在大自然中仔细观察,倾听他们的语言,思考他们的习性,带着一颗博爱的心和他们做自由平等的交流。《绿色蝈蝈》这篇文章中就突出的显示了这一点。
  先看文章第一段。看似信笔写来,实则匠心独运。国庆这么个庄严的日子作者却说田野里的节目更庄严。大家都在欢度国庆,作者却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观察昆虫。鲜明的对比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痴迷。国庆的节目是娱乐,田野里的节目却关乎昆虫的生死存亡。当然庄严的多。
  进入了大自然的昆虫世界马上就领略了生命的残酷。由蝉的被杀引出狂热的狩猎者——蝈蝈。这里的捕蝉只是引子,关于捕蝉的具体描写是在后面的第五段。为了形成一种内在的连接,第五段的结尾用“哀鸣踢蹬”和第二段结尾处的“绝望哀号”遥相呼应。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引出蝈蝈之后,并没有马上去写蝈蝈怎样。笔墨又回到了法布尔自己身上。倾听什么呢?沉思什么呢?借着这样的过渡,作者完全俯下身子,进入了夜色苍茫中的静谧的昆虫世界。
  真正具体写蝈蝈是从蝈蝈的叫声开始的。这也是大多数人对蝈蝈所最了解的。然后是颜色,这也是大家熟悉的。再接下来是食性,这是文章最主要的部分,第五至第十段都是围绕蝈蝈爱吃什么进行的。这是大多数人不了解的。也是作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才发现的。所以作者在这几段里和读者交流分享了自己发现的过程。最后,为了表明蝈蝈的同类相食仅仅是出于贪婪而不是别的什么,在最后的一段里又补充说明了他们彼此间的和睦。
  解说完了文章的结构,再来说说作者的情感。作者热爱昆虫,感到自己和昆虫是平等的。所以在文中处处体现了对蝈蝈的喜爱和宽容。最能体现出这一点是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撇开这一点不谈。”这一点是关于吃的。生物的第一本能就是吃,这也是种群繁衍的一个基础。所以作者很理解蝈蝈在面对吃时所表现出来的贪婪与狂热。撇开吃这一点也就是撇开昆虫最基本的动物性的这一点。确实作者在用人性来关照虫性了。其他类似的句子很多,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的发现。
  最后说说作者的语言。由于作者的平等意识,所以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在描写蝈蝈的声音,颜色,食性等方面是都赋予了蝈蝈许多人的性格,比如勇敢,妒嫉,狂热。这应该是本文最吸引人的地方。写声音,即写绿色蝈蝈“窃窃私语”、“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称之为“歌声、乐段”是文采飞扬,是悦人听觉。写颜色,即写蝈蝈的“绿色”,而不写蝈蝈的“灰色、褐色”,这“绿色”是实写又是选写,写得悦人眼目,让人乐见。写口味,即写蝈蝈的喜欢甜食。吃蝉则吃蝉的甜肚子,吃植物则吃“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等,写得独特,是悦人味觉。写动态,即写蝈蝈唱歌、拉琴,“猛地一跳”将蝉从树上攻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用“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等,是文笔老练,写得富有生趣,悦人想象,让人喜欢。写个性,即写绿色蝈蝈的机警、勇敢、悠闲等。其中,机警如捕到蝉而蝉不知,勇敢如“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悠闲如唱歌、拉琴。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休息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第二部分(3)描写户外听到的蝈蝈的叫声。
  第三部分(4—11)“我”对金属笼中的蝈蝈的观察,着重介绍蝈蝈的食性。

主题
  《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尽量生动感人。比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等。
  3、拟人手法的运用。例如“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问题思考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http://video.etiantian.com/NEW001/images/mb08_080317.gif http://video.etiantian.com/NEW001/images/mb09_080317.gif
 课件信息
课件编号:218133  加入收藏夹
 相关课程
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贝多芬传》序
《奕喻》
《小品二则》
《宽容》序
 一课一测
初中试题-〉语文-〉初一-〉阶段测试九

 
5 4 3 2 1
 对资源评分
 
 对资源评论(总数:27)
快ijb 就你不精华 你 一个 6 67 tty……
孙江学习
jijijiji
淇哥
、飞舞的蝴蝶,
学员甘泽元
气氛是一声,(狩猎)是四声
贾丰赫
不错
Q568441901
http://video.etiantian.com/NEW001/images/mb16_080317.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