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民间投资高手【简凡】通达信【立桩量】主副图选股公式

(2018-01-15 22:30:09)
标签:

转载

分类: 指标公式

         一、立桩量的产生条件

  立桩量是指一只股票在上升途中,在相对低位放出一根阶段性的大量(超越和覆盖掉前期的量),量的大小呈现阶段性放大趋势,同时,股票价格处于上涨的趋势,以上两点缺一不可。尤其强调的是立桩量只出现在股票的上涨途中,而在下跌中是不可能有立桩量出现的。

   二、三天法则

  立桩量要成立,必须建立在三天法则之上。即在三天之内不跌破立桩量当日股价的最低点(b),且股价后期要突破立桩量出现时股票价格的最高点(a),如图1(见下)所示。

  另外,三天法则中的三天并不要求时间段一定为3天,只要在出现立桩量后三天左右不跌破低点b,且股价超过a点,就可以买入,例如,立桩量出现后股价第二天就创新高突破a点就是买入的时机。

  三、目标位涨幅的计算

   "为什么KDJ都逝世叉了,股票还往上涨呢?"

  简凡先容道:"在国内几乎所有的买卖根据,都是依照技术指标的超买或超卖来决定交易的。而在国内也很少看到有一本书和体系的理论来论述成交量对操作的主要性。"

  只要立桩量被确认,未来股价将会达到的地位是:a点价钱×2。这种翻番的效应,实战案例已是举不胜举。

http://s6/mw690/001LMk7dty71sSeerMF65&690



 
法则二
螺旋桨熊途中捉黑马的航标
http://s16/mw690/001LMk7dgy71s4zqFLF8f&690

       绵绵下跌中,信心殆尽,机会何在?简凡发现了走出苍茫绿海的航标——螺旋桨法则。简凡介绍说:一些股票经过长期下跌,在其跌势的末端,有时你会惊奇地发现有一种螺旋桨形态出现,它是一个带着非常长的下影线的K线,也是通常所说的单针探底。这种形态,可是一个在跌势中难得的获大利的宝贝。只要它一出现,此后就有机会获得30%~45%的利润。
——螺旋桨法则的判断条件

      1、它出现在下跌的行情,且累计下跌幅度比较大,一般在中、晚期。

      2、缩量,不满足135日均量线。

——形态

      从左图可以看出,螺旋桨的基本形态是具有一根非常长的下影线的一种K线。但也有一种个别形态:股价跳空低开(甚至以跌停开盘)后再大幅拉起(甚至于从涨停拉至接近涨停或涨停),此为K线形态为螺旋桨法则中的一种变形形态。对此法则的操作同等有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K线对阴阳无要求。

——三天法则

      1、先确定出二分位,找出中轴线(即最高价与最低价的中点——中间价)。螺旋桨重心在中轴线之上运行,则向上旋,在中轴线之下运行,则向下旋;

      2、连续三天股价均在二分位之上,则后市股价上涨;

      3、三天后当股价突破螺旋桨的最高价,同时放量满足135日均线,则涨势确立。

      注:若股价在三天内跌至二分位以下补掉了螺旋桨的下影线,则可判定此K线并非螺旋桨。

——目标价位

      设螺旋桨出现时当日最高价为A,最低价为B,未来目标价位为N,其未来股票的价格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N= (A B)×4.5+B
即:(最高价-最低价)×4.5+最低价=目标位
      注:公式中的4.5为固定涨幅系数。


通达信立桩量主副图选股公式
{立桩量主图}

MA13:MA(CLOSE,13);
MA26:MA(CLOSE,26);
MA156:MA(CLOSE,156);
MA321:MA(CLOSE,321);

V2:=IF(CURRBARSCOUNT=1,VOL*240/MINUTE/REF(VOL,1)-1,VOL/REF(VOL,1)-1);
STICKLINE(V2>=1,H,L,3,0),COLORYELLOW;
立桩决策价:='--------';
DRAWTEXT(V2>=1,L ,立桩决策价),COLORCYAN;
DRAWTEXT(V2>=1,H ,立桩决策价),COLORBLUE;

正向分形:=((C-REF(MA(C,6),1))/6+MA(C,6))*1.004;
正向定位:=CROSS(C,正向分形) AND 正向分形>REF(正向分形,1);
STICKLINE(正向定位,H,L,0,1),COLORRED,LINETHICK2;
STICKLINE(正向定位,O,C,1.8,0),COLORRED,LINETHICK2;

{立桩量副图}
VOLUME:VOL,VOLSTICK;
MAVOL1:MA(VOLUME,5);
MAVOL2:MA(VOLUME,10);
V2:IF(CURRBARSCOUNT=1,VOL*240/MINUTE/REF(VOL,1)-1,VOL/REF(VOL,1)-1),LINETHICK0,COLORRED;
STICKLINE(V2>=1,0,VOL/3,2,0),COLORYELLOW;

{立桩量选股}
AAA:=(3*C+H+L+O)/6; VAR1:=(8*AAA+7*REF(AAA,1)+6*REF(AAA,2)+5*REF(AAA,3)+4*REF(AAA,4)+3*REF(AAA,5)+2*REF(AAA,6)+REF(AAA,8))/36; TJ1:=VOL=HHV(VOL,10) AND VOL>2*REF(VOL,1) AND CLOSE>VAR1; 立桩量:=FILTER(TJ1,5); TJ2:=IF(BARSLAST(立桩量)=1 AND CLOSE>REF(HIGH,1),1,IF(BARSLAST(立桩量)=2 AND CLOSE>REF(HIGH,2),1,IF(BARSLAST(立桩量)=3 AND CLOSE>REF(HIGH,3),1,0))); 突破:=TJ2=1; TJ3:=IF(BARSLAST(立桩量)=1 AND CLOSE>REF(LOW,1),1,IF(BARSLAST(立桩量)=2 AND CLOSE>REF(LOW,2),1,IF(BARSLAST(立桩量)=3 AND CLOSE>REF(LOW,3),1,0))); 三天法则:=TJ3=1; 成立:=三天法则AND 突破; 条件成立:FILTER(成立,3);  


  沪深股市千余只股票,要能即时寻找到出现立桩量的股票,除了每天复盘查看每只股票的盘中走势外,有一个最简便的方法是开盘后观察8183中的今日总金额排名一栏,寻找金额异动的个股。看哪只股排在第一,尤其是超越大盘蓝筹股量的个股,一定要关注它。若排在前面,其走势又在其相对低位,且后量超过和覆盖了前期的大量,此量可能就是立桩量。然后再根据三天法则观察,只要股价突破放巨量当天股价的高点,则立桩量成立,便可果断介入,此后必获翻番大利!简凡回答说。

注意其使用条件:1)反弹初期:立桩条件选股;2)趋势初起:顺势而为;3)波段看逃顶指标

http://s15/mw690/001LMk7dgy71s0cs2066e&690

总结上述,"立桩量"成立的条件是:放量突破321线,回档不破K线最低价.321线才成了大资金的平均成本.也是强阻力位,往往堆积了大量的套牢筹码.

这也就是为什么简凡一再强调"立桩量"成立的3天法则的原因:突破"立桩量"当天的最高价,不破当天的最低价,321线就成了大资金的平均成本,"立桩量"才成立,股票翻番才成为必然(解放所有套牢盘,一定是志存高远。


长期均线156日均线为多空止损线,321日均线代表牛熊转换的分界线。

    第一:156日均价趋势线为多空止损线,321日均价趋势线为牛熊分界线。在这四条趋势线中,我最看重的是321这条趋势线,特别是对于集中资金买卖一只股票来说,321日趋势线非常具有实战性,它是买卖股票的最后判断。我们称它为魔鬼线,如果它压制在股票运行的上方,常常是股价一碰到这条魔鬼线就会下跌,而如果它处在股票运行轨迹的下方,它便是一道坚固的防线,许多股票下跌到此,常会被这条防线托起,然后再步升途。而在下跌中,一旦这条防线被有效向下击穿,那将是最后的逃命机会。

    第二:321日线对指数的判断,在指数累计上涨的幅度达到50%以上,指数在高位进行震荡之后,指数只要由上向下击穿321日线,即为有效突破,预示指数进入下跌态势,进入熊市,此时应全部沽空。特别是当156日线与321日线发生死叉,股市即全线进入持续跌势,此时无论如何都应全线沽空,决不可听信市场上的任何传言,也不可高速后马上会反弹抱任何幻想。

    第三:321日线对个股的判断。对个股由牛势转为熊势的判断与对指数牛势转为熊势的判断一样,只有一点区别:股价在高位震荡后,股价由上向下击穿321日线,并连续三天股价重心都在321日趋势线下运行,才为有效突破,这是股票抛售的最后时机。而大盘指数突破一天即为有效。当股价放量突破321日均线,视为及其重要短线买入信号。

 

    第四:由熊势转为牛势的判断。对个股和指数由熊势转为牛势的判断标准是一样的。当股价或指数在从321日趋势线下方向上突破,并且股价重心连续三天在321日趋势线以上运行,此时股价经上涨后会回踩321日线但不跌破321日线,可以认定为有效突破。此时,股价上涨趋势开始,进入牛势行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