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沙漠取水实验(发表在《地理教学》2011年第4期)
标签:
沙漠取水实验太阳辐射蒸发塑料薄膜佛山一中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模拟沙漠取水实验
广东佛山市第一中学(528000)
实验由来:
学完高中地理必修二世界气候类型后,我们了解到在热带沙漠气候等沙漠地区降水极少,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量大得惊人。因此在沙漠地区很少河流,甚至很少有出露地表的水源,生活在沙漠边缘地区的居民或者是到沙漠科考、旅行的人经常会遇到严重缺水的问题。
缺水基本上等同于死亡!对于一些在连绵沙漠中迷失方向又快要断水的人来说,找水是一件最艰难又最急切的事。既然现成的水源奇缺,蒸发量又大得出奇,那我们能不能把大量蒸发的水汽重新收集起来为人所用呢?为此,我们主题活动小组决定在小区附近的公园内进行模拟沙漠取水实验。
实验材料:
塑料桶1个,沙子若干,透明塑料薄膜1块,小石头1块,水杯1个,绳子1条
实验原理: (右图为实验模拟图)
桶装着沙土模拟沙漠地表环境。当太阳辐射透过透明塑料薄膜照射到沙土上,使沙中含的水蒸发后,被塑料薄膜阻隔,水汽逐渐遇冷凝结成大的水滴。薄膜上的石头使薄膜向中间凹聚,水滴往中间聚合,最终滴向水杯,把水收集起来。
http://s8/small/6d9b7cf4g9f9a732d8f77&690
实验价值:
如果实验结果成立,那么这个装置可以应用到实际中。如果某人在沙漠中艰难前进,白天气温高太阳毒,不适合行动,应该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同时用此方法收集饮用的水,到黄昏或气温较低的时候再带上水继续前进。
实验步骤:
1.
2.
3.
4.
5.
实验结果:
|
天气 |
气温 |
时间 |
地点 |
材料来源 |
收集水量 |
|
晴间阴 |
21℃-25℃ |
9:00-17:00 |
佛山惠景城 附近公园 |
公园健身区地面的沙土 |
不足2ml |
总结反思:
这次模拟沙漠取水实验进行了一个白天,所收集的水不足两毫升,实验结果不太理想。是什么原因导致此次模拟沙漠取水实验所获取的水量偏少呢?我们推测,这其中必定有一些条件与沙漠地区的现实情况不同。经过分析我们找到了以下原因:
1.太阳辐射强度有差异,蒸发量差异大。我们小组进行实验当天的天气是晴间多云,太阳辐射相对较少,与沙漠地区强烈的太阳辐射有较大差别。实验当天佛山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气温比起沙漠白昼的气温也是低得可怜,太阳辐射也不能把水桶里面的沙子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可能会使沙子当中的水分蒸发量大大降低,影响实验效果。
2.沙土颗粒不同,保水能力不一致。此次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公园地面的沙土,与沙漠里的沙粒有所不同。虽然我们所用的沙土含水量较大,但是其保持水分的能力也更强;沙漠中沙粒虽然水分含量较少,但沙漠沙质更为疏松,水分应该更容易蒸发。两者对于蒸发量大小的影响程度如何,限于实验条件,我们没有深入研究。但我们推测沙土不同也是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3.实验材料影响集水效果。实验结束后我们发现,在装沙水桶的桶壁较为湿润。我们分析可能是实验所采用的水桶是塑料产品,水桶自身温度比较低。水汽在桶壁就已经遇冷凝结,影响了水汽的蒸发,阻碍了水的收集。我们推想,如果是在沙漠中,并没有实验中桶壁的干扰(四周都是沙漠),四周温度比较高,对整个收集过程没有影响,反而有帮助,理论上应该会提高水的收集效率。
教师点评:
为加强学生课外探究学习活动,我校地理科组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在地理必修部分每章书都设计了一些课后主题探究活动,供学生选择实施(详见《地理教育》2006年第1期李志伟老师论文《高中课改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本文是学生在学习完地理必修2《大气运动》、《自然界的水循环》之后所完成的地理主题活动作业。该活动小组能从沙漠缺水的现状出发,从收集被蒸发的水汽入手去尝试解决沙漠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立意鲜明,方法巧妙。经过试验,活动小组收集的水量虽“不足2ml”,但已体现该沙漠取水方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明确了气候、水循环等知识点,更将其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难能可贵的是该小组在活动结束之后能进一步进行深入探讨,对活动方案进行总结,提出沙漠取水的改进建议,探究精神值得表扬。
指导老师:蔡清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