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2024-07-19 20:26:31)

序言:支教之梦

在我心中,支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它更像是一种召唤,一种对知识分享和心灵触碰的深切渴望。支教,始终是我内心深处燃烧的梦想之火。我希望教育平等能够真正落实到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身上,我渴望能够有机会尽我微薄的力量。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优质教育,无论他们出生在何地。因此,当我被选中参与进这次支教活动时,内心的兴奋之情远超了初次的紧张与不安。而这段特殊的经历也如同璀璨的星辰,点亮了我的梦想之路,更让我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与成长。

 

线上支教的静水深流

一年的线上支教,是我在数字海洋中播撒希望的种子。虽然隔着屏幕,但那份传递知识的热情与责任却丝毫未减。起初,面对技术的挑战和时空的隔阂,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屏幕那端陌生的面孔和未知的世界,我尝试着用文字、图片和视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教育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让知识的光芒照进每一个角落。我开始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互动性,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线上支教让我学会了耐心与倾听,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感受到那份纯真的求知之心。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灵的触动与知识的传递。在线上,我能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感受他们的疑惑与成长,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陪伴,让我深刻理解到教育无界的真谛。

初到乡村:适应新环境

当我有机会从线上走到线下,得知此次实地支教的地点是云南洱源时,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相较于四川、甘肃的偏远,云南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神秘又亲近的所在,我从未踏足这片土地。而此行的旅程更是如诗如画,每一处风景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随手一拍便是令人赞叹的佳作。

随着飞机穿越云层,高铁驰骋在群山,再到汽车蜿蜒于山间,眼前的景色愈发开阔,仿佛每一刻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最终,车子驶入了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宁静而祥和,而这就是我将要开始支教生活的地方。村庄里,白族特色的白墙青瓦建筑错落有致,虽然道路狭窄,但汽车依然能够顺畅地驶入。我即将驻扎的洱源同维希望小学,其前身竟是庆余寺,这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更加好奇。

学校的建设出乎我的意料,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一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和食堂已经投入使用,还有一栋大型的综合楼正在建设中,预示着学校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每间教室也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投影大屏设备,这无一不彰显出基金会的支持与投入。

置身于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这里不同于城市的喧嚣,生活节奏很慢,惬意舒适。离天空很近,空气清新,心情也随之变得格外舒畅。我期待着在这片土地上,与孩子们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教学挑战:跨越障碍

在表面平和的乡村教育环境中,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障碍。

原本以为简单的取快递问题,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物流的不便。我们购买的教具无法直接配送到学校,村里也没有取件点,需要前往镇上取件,而且每个快递公司都有各自的取件点,分散在镇上的不同地方。面对这一困境,我果断退掉了原本计划购买的个人用品,仅保留了必要的教具,以减少取件次数和时间成本。

课程安排问题则更加棘手。洱源希望小学共有十个班级,而我们的正式授课时间仅有八天。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我们需要完成心理健康课、科技课、班会课以及学业水平测验等多项教学任务。更为复杂的是,部分课程内容并非一个课时就能完成,而教导主任还特别要求我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殊情况设计一节心理健康课程。

面对繁重的课程压力,我迅速调整策略,采取合并课程内容的方式,将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开展。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备课压力,还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艰辛与不易,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的决心。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心灵对话:与孩子们的交流

站在简陋的教室里,望着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的第一节课是在四(1)班上的心理健康课程,结合新课标和中年级孩子的特点,我将课程主题定为人际交往、团结合作,用三个小游戏串起了这节课。

我们首先进行了“报数字”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迅速融入了课堂,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我鼓励他们在游戏中发现同学的优点,并大声说出来,这样的互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传递了积极的情绪价值。紧接着,我们进行了“接力版你画我猜”。这个游戏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每个孩子都成为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共同思考、共同表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远胜于个人的单打独斗。孩子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互动,让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由于时间关系,原计划的第三个游戏“背后传字”未能进行,但这并没有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效果。课后,许多孩子围上来与我交流,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这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课程的喜爱和认可。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几天后的六一活动,四(1)班的同学们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他们纷纷送来了小零食,有的甚至直接放在我的桌子上就走,不给我拒绝的机会。这份纯真的友谊和热情让我深感温暖。在六一游园会上,每个孩子都有6张游戏券,可以参与各种游戏并兑换奖品。当我站在一旁观看“抢椅子”游戏时,小辉热情地邀请我加入。尽管我没有赢得游戏,但小辉后来拿着一个儿童指甲贴送给我,我以为是他没有兑换到喜欢的礼物,说可以帮他去换一个,但他告诉我这是他特意为我兑换的。这份特别的礼物和真挚的情感让我深受感动。实地支教让我有机会更直接地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他们的纯真与坚韧,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在这里,每一次与孩子们的互动,每一次共度的时光,都成为了我生命中宝贵的记忆。

在支教即将结束时,我与四(1)班的孩子们拍下了合照,并将照片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一个孩子。希望这份美好的回忆能够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与这群可爱孩子相处的时光。

文化体验:地方风情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和尹老师在休息日一起去周城体验了白族的特色扎染,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嬢嬢的耐心指导下,我们亲自动手体验了扎染的过程。从选择布料、设计图案,到扎结缝制、染色,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在扎染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次体验不仅让我们放松了身心,更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自我反思:教育的意义

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不断地问自己: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与孩子们的深入交流,我开始领悟到教育的真正价值远远超出了课本知识的传授。

最初,我把教育看作是知识的传递,但很快我意识到,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就像我们上的科技课,孩子们在之前的科学课上已经学过了这些知识和原理,但从来没有真的动手实践过。实践了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去运用。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开始尝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例如,在船的动力这节课中,有小组做的蒸汽船没有能够动起来,我就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改进,通过小组里的讨论与反复多次的尝试来让知识“活起来”。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教育的核心在于价值观的塑造。在支教的过程中,我努力向孩子们传授诚实、尊重、责任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他们成为有道德的公民至关重要。针对六年级同学存在的学习问题,我选取的心理健康课主题为端正学习态度、展望未来。我并不奢望通过一节课就能够改变孩子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但如果这节课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哪怕只有一点的思考与行动,那我认为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通过这次支教,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培养、个性的尊重、终身学习的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相信,这些反思将指导我未来的教学实践,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教育者。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结语: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随着支教生活的落幕,我站在这段旅程的终点,回望过去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感慨与不舍。线上支教让我学会了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真实,用科技的力量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而实地支教则让我更加珍惜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感受到了教育最直接、最纯粹的魅力。这两种不同的支教方式,虽然形式各异,但都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用心去爱,用智慧去启迪,用行动去改变。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让我深刻感悟到教育的力量。它超越了知识的传授,触及了灵魂的深处。我看到了孩子们因为获得知识而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感受到了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跳。我收获了耐心、理解与爱。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学会了倾听、尊重和包容。我更加坚信,教育是一项关于心灵的艺术,它要求我们以平等的姿态,去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支教的日子里,我与孩子们一同成长。我学会了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困难中发现可能。这段经历,如同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成熟和坚强。每一张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每一次与他们心灵的对话,都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展望未来,这段经历将转化为持续的动力。我将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和前行,将我在支教中学到的宝贵经验,应用到更广泛的教育实践中。我相信,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它关乎个体的成长,关乎社会的进步。我希望能够继续为促进教育公平,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而努力。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对未来的期许: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崎岖,只要心中有爱,有对教育的执着追求,我将无畏前行。愿这段支教之旅,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也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跨越知识与心灵的桥梁——支教路上的成长与感悟龙城春晓青年志愿者潘昱彤

/图:潘昱彤  编辑:龙城春晓 编辑:杨逸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