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教学实践的抽象化,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有教学理论作指导,又要为教学实践提供操作程序。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课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已成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基本理论之一。
教学模式的研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功能等观点,对已有的教学过程的各种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为教学方式、方法的优选、优用提供保障。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具有自己特定的教学目标,并至少由以下四大基本要素所组成:
1、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3、教学程序;
4、教学策略。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种类有多达20多种五个族类。这五个族类是:
1、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理论教学);
2、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实验课、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等);
4、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5、以个性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要想做到优选、优用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就必须首先对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征进行了解,并加以比较。下面介绍当前国内外流行的几种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征,供大家参考。
一、学科中心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行业学科体系为本位,以课为教学单元,以时间为衡量进程的基准,采取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大面积、高效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全面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1、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其理论基础是:
(1)教学遵循着循序渐进的等级性、累积性认知规律;
(2)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活动;
(3)教材编写遵循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系统性,和学科结构的逻辑性规律。
2、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如下表所示:
顺序
|
教学阶段
|
主 要 任
务
|
1
|
预备
|
提问与复习先前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
2
|
导入新课
|
提示新课背景知识,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
|
3
|
讲授新课
|
教师系统讲授为主,也可穿插讨论、演示等方法
|
4
|
巩固
|
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
5
|
应用
|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
4、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应重视知识的科学性、连续性与系统性;
(2)应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增加课堂内容的起伏性与新颖性;
(3)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5)应注意课堂教学的管理,以保证上述教学程序顺利进行。
5、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优点
(1)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系统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基础较牢固,增强了学生自我适应和自我发挥的能力;
(3)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4)经济简便。
6、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缺点
(1)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
(2)难以达到熟练的工作技能。
7、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适应范围
它适用于侧重使学生掌握记忆性知识而内容又比较深奥,靠学生自学一时不易理解、效率又不高的教学活动。
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即CBE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1、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掌握学习”的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他认为:任何学生,只要给以足够的时间和充足的指导,都可以掌握所学的内容,达到事先规定的教学目标。
(2)因材施教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重大。因此,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应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个人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3)当代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当代的教育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而非重视教,主张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强调个别化学习。
2、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达到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就业针对性较强,教师和学生对预期达到的目标与结果都非常清楚。
3、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让学生熟悉环境,了解职业能力分析表即DACUM图表;
(2)入学水平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
(3)根据DACUM图表和学生的入学水平,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学习计划;
(4)教与学的实施;学生按选定的专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指导书逐项学习,不受时间限制,以达到规定的能力标准为准。
(5)评估。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的评估,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学习和评估常同步进行,达到某一能力标准则准予通过,否则就要重新学习,直到掌握该项能力标准为止。
4、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教师是学生自学的指导者或引导者,其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所要掌握的内容专注地学习,避免放任自流;
(2)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自学方法,“授之以渔”;
(3)要容忍学生出错;
(4)要根据需要,适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工具和实验、学习场所等。
5、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优点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
(2)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采用模块式结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
(3)重视学生个别化学习,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而非注重“教”;
(4)反馈及时,评价客观,为标准参照评价。
6、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缺点
(1)科技的迅速发展及不同职业内涵的不确定性,课程设计难度较大;
(2)各专业领域间课程的衔接难度也较大。
7、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适应范围
(1)定制式的技工教学;
(2)培训成年人的技能教育;
(3)再生性技能训练。
三、双元制教学模式
双元制教学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也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的一元在企业实施,另一元在职业学校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集学科本位教学模式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之优点的教学模式。
1、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2)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动机、兴趣,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的教学原则。
2、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既掌握宽广的从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2)使学生既能充分发展个性,又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
3、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双元制的教学分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和企业的实训教学两大部分;学校的理论教学模式属学科本位教学模式(同前所述);企业实训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即:准备、讲解、模仿和巩固四个阶段。详见下表:
双元制实训教学模式教学程序表
顺序
|
教学阶段
|
主 要 任 务
|
1
|
准备
|
落实实训材料及有关工具和设备
编写教案
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
|
2
|
讲解
|
讲解与示范课题的全过程
讲解要点,放慢速度,再次示范
安排提问机会
|
3
|
模仿
|
学生模仿、试做
让学生理解,说明道理
|
4
|
巩固
|
充分练习
分析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
|
4、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要制定一套完整、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
(2)要选好理论知识与实践培训最佳的结合点;
(3)要协调好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并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优点
(1)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充分调动了企业办学的潜力和积极性;
(2)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密切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3)注重实践,突出技能培养;
(4)经费来源充足,教学与实训设备精良。
6、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缺点
(1)企业培训与学校教学之间协调较难;
(2)不同场所教学三阶段(基础、专业、专长)的连贯也较难。
7、双元制教学模式的适应范围
(1)就业性强的职前教育与培训;
(2)在职技工与技术员的教育与培训。
除上述三种教学模式之外,常用的还有国际劳工组织(ILO)开发的,适合于技工培训的叫做就业技能模块教学模式(即MES教学模式)。由于篇幅问题,这里不作介绍。
从上述几种教学模式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
(1)不同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相应的实施条件、以及配套的措施,而且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具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存在所谓的“最佳教学模式“,而必须因时因地,采取多种模式的综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的实施,要具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各具体组成部分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加强对各种模式的实验与推广,真正发挥其指导教学实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3)教学模式总是受学校环境、教学体制和具体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我们在采用某一教学模式时,还应同时做好有关配合措施,提供各种教学条件,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以发挥其预期的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