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访南充高级中学化学名师白涛之旅

(2012-03-17 21:11:09)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心得、论文等

访南级中学化学名师白涛之旅

化学是美的,是真实的,是好玩的。要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美,而不仅仅是他阴暗的一面。

------------白涛老师

唯语按:

当化学家们兴致勃勃地想要细数化学的好,却发现一些重要贡献不得不与其他学科分享,有的干脆以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非化学的名义为公众所知。而在此同时,化学频频与污染、爆炸等坏消息相伴。

当越来越多的化学师范生走向课堂, 走向学生, 却发现在大学学习的知识难以应对高中教学, 时间很快打败师范生原有的激情和热情. 可以传授化学知识, 却教不会学生像我们一样对化学充满激情和热爱.

化学,怎么为自己重塑公众形象,怎么样吸引来优秀的年轻人投身化学教育。直面困惑,向来谦逊、低调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也许先得走到前台,让学生理解和欣赏化学。同时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实习老师和准老师的成长. 我试图通过采访一系列的化学工作者,去发现教师自我成长的途径, 以及怎么样培养我们学生对化学的热爱、理解以及欣赏的方式.

白涛老师是我一位良师益友, 在我旁听我西南大学国培计划的时候, 有幸和白涛老师聆听王祖浩等教授的讲座, 后到新浪博客上阅读了白涛老师系列文章, 受益匪浅. 本来想亲自对白涛老师进行采访, 可白涛老师已经被我的在南充实习的队友采访了, 所以就不想冒昧地去打扰白涛老师了. 感谢白涛老师允许我将该采访记录发布在我的博客, 感谢我的同学左纹理,韩波、王丹,孙凯提供采访稿.

采访稿如下:

[host]为我西南大学化学教育实习师范生, 采访稿蓝色部分为唯语所加. 以及后文白涛老师资料为唯语所加.

422日,我们在南高实习恰好两个月。一大早,我们化学系的实习生带上笔记本、摄像机坐车慕名前往南高老校区,采访年轻有为的白涛老师。从外校老师的描述中我们得知白涛老师向来随和,风趣。这也给我们采访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以下便是我们的现场实录。

[Host]:白老师,您好。很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我是2011年春季赴南高实习队的队长左纹理,今天我们化学系的韩波、王丹,孙凯等人想向您请教一些化学教育和化学科研的问题。

[白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很乐意为大家解答你们的疑问。

老师要引领学生去探索奇妙而充满神秘化学世界。学生的思想启蒙过程就是化学学科的发展史。

[Host]:白老师,我们刚踏入教研组办公室,就看见您的办公桌上有各种类别的书籍如化学史,国内国外化学专业知识书,甚至还有哲学。我们很好奇您如何看待这些书。

[白老师]:我酷爱化学史之类的书籍。因为我是一个老师,我要领着我的学生去探索奇妙而充满神秘化学世界。而学生们的认知过程又恰与化学史里科学家探索化学的历程神似。学生门刚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观察碱式碳酸铜的分解过程,他们不知道产物是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单质,不知道什么是化合物,这和以前的化学先哲们的情况一样,他们好奇,想知道,于是努力寻求答案。从四元素论到如今的元素周期表,人们尝试了很多。一代人努力了,另一代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了。这样化学学科才形成了当今这样一个体系。学生的思想启蒙过程就是化学学科的发展史。

大学的专业知识与高中知识不脱节, 掌握好大学知识有助于中学教学

[Host]:白老师,很多实习生认为大学的专业知识与高中知识联系不起来,觉着大学知识学了用处不大。你怎么看待这种想法呢?

[白老师]:大学知识肯定是有用的。

首先作为老师,你需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化学学科很注重知识的严谨性,有些化学问题以现行的教材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他们兴趣是不可避免的用到了化学的前沿热点问题,我们作为老师首先要清楚化学学科中的知识要点,不可犯知识性错误,误导学生。我的指导老师魏群老师就是一个很重视大学专业知识的人。她把大学教材研究的很透彻,很少会犯知识性错误。例如我相信很多中学老师会认为SiH4Si元素为-4价,其实Si+4价,很多中学老师化学平衡知识局限于高中教材,认为向PH=1CH3COOH溶液中加入PH=1溶液,CH3COOH的电离平衡会移动,可是从大学教材平衡常数来解释,此平衡不一定移动。所以,我们不能放下大学课本,我不希望我的学生有这样的感慨,进大学后发现中学老师讲的都错了。

化学新教材体系一点也不乱

[Host]:白老师,说到中学教材,现在我们四川省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改革。不少老师就抱怨说新课程教材太乱,没有系统。

[白老师]:我个人认为化学新教材体系一点也不乱。新课程在元素化学这一块表面上没有老教材那样系统地按族来学元素,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其实这正彰显了新课改的思想,贴近生活实际,只让学生学习重要的元素,其他不重要的离我们生远的只是一笔带过。有主有次,层次分明。这里与西方国家的元素化学编排体系相似。比如美国教材他们将元素化学,内容比我们还少。我们现在的必修章节分别对应了一本选修教材,如有机化学在必修中只是浅尝辄止,当在文理分科后学生可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这门课,更系统地学。但元素化学没有专门的选修教材对应,我们学校正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一本元素化学的选修校本课程。

高考与新课改并不是对立的。

[Host]:虽说新课改的思想很好,但实施起来很困难,面对高考压力我们怎么能即把握新课程的核心思想又能在高考中取得辉煌业绩呢?

[白老师]:我个人认为高考与新课改并不是对立的。新课改所包含的知识点正是高考的重点。新课程中添加了很多创造性的活动,活动准备时间比较长,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使话剧表演,可以是实地考察环境等,这样的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但是作为才上任的新老师第一次带班时,先研读教材要抓出知识点,等知识点考点弄清了再逐步创新。我第一次带班做的课件教案的电子档还在,若是我现在要讲同一板块的知识我的重点是在以前的知识点上做创新。所以你们一定先要脚踏实地,然后再谈创新。每一个人总是在成长成熟,现在我有时翻看大学时做的课件都觉得幼稚了。

最好的课件是用最简单的软件, 做课件要大方、美观.

[Host]:白老师,你的课件做得非常好,大家呢,都想知道你做课件的经验。

[白老师]:我在课件上花时间很多。我做课件用的图片绝对是高清的,给人以美的享受。我曾看见有的老师的课件本来是用来描述酸雨使美的自由女神像变成丑女。可是他的自由女神像一开始就不美,不能给人对酸雨危害的震撼。然后,我的课件不会涉及知识点以外的东西。我不会用动态的图像去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才开始大家都会用到很多软件去做课件,可是最好的课件是用最简单的软件。最后,课件应囊括课程的全部知识点。

化学是美的,是真实的,是滑稽的。我要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美,而不仅仅是他阴暗的一面。

[Host]:有了好的课件肯定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可是现在学生还是对化学提不起兴趣甚至有畏惧感。

[白老师]:学生对化学的畏惧来源于社会的错误宣传。化学污染,食品安全,化学物质事故等等。就连打广告的也说:本厂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试问:不含化学物质的食物就一定安全吗?食品安全中三聚氰胺,大家一听就觉得是化学的错。最根本的原因是公民科学素养不高,视野不够远大,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一个人满口脏话真不是语文的错,同样食品有问题不是化学的错,关关键是食品安监部门要加检查大力度。上课我从来不会用事故引入课题,我提倡化学是美的,是真实的,是滑稽的。我要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美,而不仅仅是他阴暗的一面。科学是把双刃剑,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它。

[Host]:白老师你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我听以前的学生都称呼您为化学美老师

[白老师]:我的理念是美,真,趣。化学是美的,我是一个追求美的人,我的课件图片要美的,我的化学课也在传授化学美好的一面。我希望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化学的真是,就在我们身边。对于文科的同学兴趣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要吸引他们就只要靠化学有用的一方面,给他们讲科普知识。而对于学困生,我们要将化学的趣味性融入课堂,让他们感觉化学有趣滑稽,并不如他们心目中想的那样神圣。我的课堂中常常听到学生开怀大笑。我想然他们愉快地学。

当一个好老师, 教学才不会重复枯燥

[Host]:白老师从教这么多年,您感觉过教学地重复枯燥吗?

[白老师]:只有当教书匠是一个循环枯燥的过程,而当一个好老师则不是。每一次你会遇着不同学生,不同家长。不同时代背景。比如现在一直很热门的日本核泄漏,食品中牛肉筋等问题。都可以融入教学中。

[Host]:白老师从教你从教的同时也在做科研,我们能看看您的实验室吗?

[白老师]:这是我们学校购买的分光光度计,还有这是我们研究时持技术用的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我们学校的化学老师会在一起做一些项目,研究某些课题。

附白涛老师个人资料:

白涛,男。贵州都匀人,祖籍四川广安,中共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现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中学化学二级教师。

201012月参加西南大学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西南)实验区示范基地学科教师培训研修

2007年聘入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工作,师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化学特级教师魏群。曾主持及主研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规划课题、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篇,其中论文《对教学中几个疑问的探讨》、《基于手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电离平衡教学研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论文《基于手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电离平衡教学研究》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中学第一篇公开发表介绍手持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论文。

2003年毕业于贵州省都匀市第二中学,中学即获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优秀奖(环保总局、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会合颁)。

2007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毕业时获西华师范大学毕业生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二名)。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