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真正的英雄?

(2012-09-02 15:17:54)
标签:

量化

细化

企业管理

火头

杂谈

分类: 简观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能量化的尽量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细化,不能细化的要尽量流程化和标准化。很多领导没有把重点放在简单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上,总是“乐于”救火,认为这样更体现“能力”和“魄力”,一个火头刚灭,另一个火又起,如此下去,救火英雄将让企业葬身火海,其实真正的英雄是防火的人。

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真正的英雄?

两千多名师生无一伤亡 全体疏散仅用时1分36秒
汶川地震“震”出“最牛校长”--- 叶志平 

和平和发展时期,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英雄。

 
 
  
“老师们的收入都不高,教师平均月收入1126.78元。但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叶志平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一个月的祭日。晨报特此编发“最牛校长”的故事,希望大家从故事中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和反思——如何更好地在平时做好功课,以期灾难来临时将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生命也无法重来。

  “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这所学校名叫安县桑枣中学,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这所学校的校长被网友们称其为“史上最牛校长”。

  

  加固危楼

  “万一出事没法交代”

  

  【校长叫叶志平,是四川省优秀校长,他担任校领导后,下决心对一栋“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消除了隐患。】

  

  地震来临时,叶志平正在绵阳办事,第一波地震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心里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栋楼建设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

  当时,他还是普通教师,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一定要修这栋楼。

  这栋实验教学楼,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与施工单位协调,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楼修好。

  对于翻新的楼,他的要求更严。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面,他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于是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在“5·12地震”中,教学楼的大理石贴面,没有一块掉下来。

  地震发生后,叶志平从绵阳疯了似地赶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叶志平说,万一出了事,没法向娃娃的家长交代。

  

  两千学生

  下楼只用一分半钟

  

  【地震发生后,桑枣中学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仅用时1分36秒。】

  

  地震发生时,叶志平不在学校。学生们正是按照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当时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余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好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强烈的地震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惟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下了楼。

  

  逃生模式

  结果竟与演习无二

  

  【从2005年开始,叶志平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

  

  叶志平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娃娃们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计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老师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跤。

  令人震惊的是,桑枣中学在“5·12地震”中逃生的过程、模式及结果与演习一模一样。

  震后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都扯着嗓子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据《新快报》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