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精益管理的首要任务
--------清华学习体会
天津重钢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厂长
晏飞
(由一个打工的农民成长起来的优秀管理者,曾获得天津市十大进城务工青年称号)

摘要:随着高速发展经济的降速,向市场要利润已经面临瓶颈,甚至因为订单的减少还要不断的降低售价。那么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企业又向什么要利润呢?成本控制作为精益管理的工具之一,是且在当今经济降温,订单锐减下的保持企业自身良性发展的重要管理策略。
关键词:精益管理 成本控制 经济降温
自两千年第二个十年刚刚开始,经济发展的车轮就开始减速,企业渐渐的感觉的订单减少的压力。何去何从——是继续投资,还是收缩防守?其实已成定局。即使制定并实施了这样的大战略,企业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从以往成功的管理经验中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更彻底的实施精益管理是必然的,可以从下面的介绍中找出原因。但是面对当今的经济环境,精益管理须有侧重点,也就是说,当今企业到底向谁要利润?我给出的答案是成本控制。
第一、
企业为什么不遗余力的追求 “精益管理”
据报道,丰田公司计划在最近的五年内超过美国通用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更为惊人的是:2003年丰田的纯利润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丰田为什么有如此丰厚的利润?让竞争者望尘莫及!?
丰田的成功固然有它的实干、远见和对市场的成功分析和把握。最重要的是被称为TPS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丰田生产模式。它也是现代精益生产的基础。
在上世纪50年代,丰田认真研究了福特等三大汽车巨头的特征及现状,从中发现大规模生产中存在着巨大的浪费。提出了以准时化生产、快速换装、需求拉动和减少库存为基础,消灭浪费、降低成本为核心的生产和经营理念。从此,丰田逐步成为轻盈的猎豹,将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
现在,实现“精益”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是精益呢?精益(LEAN)就是瘦。人如果瘦了就会灵活、健康、有活力。企业瘦了就会对市场反应迅速、运营状况良好、有竞争力;反之就会机构臃肿、内耗严重、生产/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不稳定、交货不及时、客户抱怨不断等等。
面临经济减速的大背景,去除机构臃肿、减少严重内耗、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精益(LEAN)使企业增强活力,增强市场反应速度。这就是成功企业给我们的抵御市场疲软良药。
第二、“成本控制”在“精益管理”中的突出作用
在企业的经营核算中,成本是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是除了利润指标之外综合程度最高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敏感的经济指标。原材料消耗的高低、产量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质量的好与坏、费用的增减、资金周转的快慢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因此,成本水平的高低就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价格成为各个商家竞争的焦点,因而成本管理就成为各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满足客户的前提下,在不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
在经历了第一次生产技术革命之后,科学管理的普遍运用,使得企业管理从单纯的生产管理中脱离出来,成为包含生产管理的庞大体系。到了20世纪70年代,从二战废墟中恢复过来的日本,经过战后三十年的奋斗,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企业,通过学习研究欧美国家的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结合日本的国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模式——精益生产方式。
由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的经济现实,如石油危机、泡沫经济的破灭等,迫使日本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将管理的范围从制造现场作更广的延伸,努力寻求事前的控制对象,这种思路发展就形成为一种成本控制方法,即日本的目标成本规划。
成本企划是由丰田汽车公司首推的,在丰田公司1959年的社史中首次出现了“成本企划”这一术语,它是这样描述的:“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阶段,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达成目标成本,这样就逐渐开始走向所谓‘成本企划’的体制”。其后,丰田公司在1962年开始导入成本企划的主要工具——价值工程。在1963年则对企业的全体员工明确提出了成本管理的三大支柱:成本维持、成本改善和成本企划。大约在1967年,丰田公司制定了“成本企划实施规则”,明确规定了成本企划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其责任部门,使成本企划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组织活动。而在1969年以后,丰田公司的成本企划不仅运用于新车开发设计阶段,而且扩展到全部车型的开发、设计、改造阶段;同时,成本企划不仅在丰田公司内部实施,而且开始将协作企业也纳入成本企划活动,实现了确保产品全过程的目标利润的成本控制。
用这样两个简单的公式来说明企业竞争中成本的作用现在与过去有何不同。
“
成本+利润=价格”
它表明,企业将其成本加上需要赚取的利润作为其产品的价格。按此价格卖出产品赚取利润。或者说,价格就是成本加上利润。<在此模式上的特点是,如果成本有所变动,或者要使价格上有竞争力往往要放弃/失去一些利润,为了避免竞争逐步走向薄利多销模式。企业用创新来推迟利润下滑的速度,所以竞争的重点不在成本上。>这个价格公式影响了世界几十年之久。但是,斗转星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成本、利润和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新价格公式是这样表述的:
“价格-成本=利润”
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公式变形,但是表达的状况有本质的不同。它指出,企业获得的利润是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减去它的成本。也就是说,在产品上获得的利润取决于企业对产品成本的控制。
现代的企业都是以利润为中心,价格已经不是企业生存的决定因素了,因为充分的竞争已经使其稳定在一个较小的空间里。价格背后的是成本。打价格战不如说是在打成本战。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其对成本的控制能力!
成本的控制也不是靠大批量生产就可也做到的。因为市场已经不接受千篇一律和一成不变的商品了,个性化的需求导致了大批量生产仍然会产生巨大的浪费。丰田就是看到了企业中巨大的浪费,并努力改善,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高利润来自于,其对低成本的不懈追求。
第三、谁来做 “成本杀手”
一般来讲,企业只有运营成本低于市场/行业平均水平,才会有更丰厚的利润。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低工资的国家,这对于追求低成本来说是一件好事,这也正是外企看重我们的原因。但不幸,国有企业却往往是高成本的。不注意控制成本是大型国企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任何在成本控制上有招术的企业都会在市场竞争中有所斩获。在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有“邯钢的成本核算法——领一张纸也要算钱”;“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常设的(控制成本的)临时机构”这些做法都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应了一句老话“赚下来的是纸,省下来的才是金子”。
国外更是如此,现在的世界商业巨头们对将能控制成本的人才奉为神明一般。近年来流行着一个叫“成本杀手”的叫法。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对成本控制高手的褒奖。大众汽车的伯纳德就是一个著名的“成本杀手”,他刚宣布离开戴姆勒-克莱斯勒就被大众请去做CEO。大众的董事会希望靠他的成本控制能力来改变目前利润滑坡和股价低迷的糟糕状况。
高成本就如同企业身上的羸肉,他吃掉了企业利润。精益生产如同一把神奇的刻刀,能将一头臃肿的大象雕刻成一只轻盈的猎豹。那么,谁来做
“成本杀手”呢?
参考文献
1. [日]
门田安弘,《新丰田生产方式》,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2. [美]
埃德温.莱因戈尔德,《丰田——驰骋天下》,华厦出版社,2000
3. [美] 詹姆斯. P .沃麦克,[英]
丹尼尔.T.琼斯,《精益思维》,商务印书馆,1996
4. [日]
成本企画特别委员会,《成本企画研究的课题》[报告草案],1994
5.方笑菊,《产品
服务成本--丰田的惊人高利润从何而来》,中国汽车报,2004年8月3日
6. [英]
理查德.拉明,《精益供应》,商务印书馆,2003
7.
陈绍文,《精益企业价值—精益思想新发展》,工业工程网
8.
蒋文浩,《浅谈价值流图分析法》,工业工程网
9. [台湾]
王文英,《提升竞争能力瞻前,降低开发成本顾后,市场导向的成本管理——丰田汽车成本企画的实施架构》,中国期刊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