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从新港船厂劳动锻炼一年回到天津船舶工业公司(正局级)机关又工作了2年,1995年5月,我告别了从事六年多优越的机关工作,来到了中钢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尚存在的第一家合资企业简称CTN),协助筹建CTN工厂。
这是当初租赁的喷砂涂装厂房,我就是从这里开始了转行。

这是当时帮助我们成长的日本人,蹲在我前面的是日本NKK海洋本部的本部长,也是日本非常著名的民间画家。左面的是日本JFEE现任的副社长。很多帮助我们成长的人,有的已经退休,有的现在仍在担任大公司的高管。感谢他们曾经教我如何做企业!
1997年2月被派到日本学习管理,更增加了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回厂后任厂长助理,借学习的东风,积极推行早已思考成熟的改制方案(详见《CTN工厂改进生产管理工作的初步想法》和《改进质量管理的初步想法》)。不久被任命为厂长助理,深深地感到责任重大。不能因为我们管理方面的原因,使质量总是达不到日方的要求,使日方失去对中国企业的信心。目标已定,来不及等待,下定决心进行改革。97年5月份开始招收新工人,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包工头下的工人为CTN工厂工作,很快聚合了一批骨干力量,在没有影响生产纳期进度、未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包工制的解体工作。97年7月1日新的用工制度——CTN工厂直接用工到个人、分配到个人、管理到个人的制度在CTN工厂正式实施(在钢制品加工业,可以说直接使用农民工是从CTN这里开始的)。机制的转变应该是CTN工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
当时租赁的铆焊车间
新制度运行三个月,产品的质量明显改观,得到了日方人员高度评价,日本监工三年多未解决的问题,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解决,增加了日方对CTN的信心。97年当年的生产量显著增长,达到了570多吨,接近96年的两倍,创汇103万美元。这年我被评为天津开发区首届“泰达”杰出青年。鉴于CTN工厂的发展变化,NKK综合事业部对中钢公司总经理进行了嘉奖。
我右边的就是当时CTN的总经理

1998年2月,被任命为CTN厂长以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合资的优势转化为利益上的优势,继续进行改革,使工厂在管理上有了显著的改进。替用户着想,在减少日方费用的同时(如:快速顺利的使日方卸箱、减少出错率、减少运输变型等),积极降低产品的成本,CTN的产品有了竞争的优势。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了我的探索人生和企业发展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