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观摩活动反思
环境与孩子的发展是共存的,孩子依赖环境而发展,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与成长,环境与孩子行为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的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支持环境的创设应着眼于幼儿的整体发展,教师应进行全面整体的理解与思考。
幼儿园观摩环境的活动可以说是在为每一位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能够让我们扩大自己的眼界,学习别人的精华,反思自己的不足。因此,在每次观摩之后我都会静下心来翻看自己的记录,从中获取一些灵感,这次观摩我也是这样做的。
一、 所见和体会:
1、环境的创设体现出自己班的特色。
这次环境创设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班以整洁、温馨为主;有的班突出区域材料的指向性;有的班则体现环境的有序性,幼儿班在材料的提供上更具乡土特色,有的班在环境的创设上更多体现的是主题下的环境等等,我觉得在环境的创设上有自己班的特色这很好,但特色决不是一句空口号,我们要让这些特色真正地适应幼儿的发展,发挥有效的教育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2、在内容的选择上能够突出主题。
各班一般是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与喜爱的内容为主,有卡通的、动物的、大自然的、小朋友创作的及其他各种造型的,用主题形式来组合,还有专门的墙面及区域提供给幼儿生成的内容。
3、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上创意多多。
材料上有多种选择,各种纸张、纸盒、吸管、树枝等,更多的接近幼儿的生活体验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既渗透了环保的意识,又能鼓励幼儿、幼儿家庭共同收集,每班的互动墙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这次观摩在好多班我都发现了很多让我惊叹的创意。如:利用挂历展示幼儿绘画作品,既美观,又节约空间;利用特仑苏里面的泡沫条制作的相框很漂亮;用筐子作成小乌龟的背很可爱;利用布条做的藏景也很有创意的,我很喜欢。“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把幼儿放在第一位,多琢磨,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创意!
4、在形式上做到师生共同参与。
从各班教师的介绍中很能体现出我们是根据幼儿生成的主题,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完成,教师完成大的框架,幼儿参与其中的制作,互动增强的同时幼儿的能力也得到发展。而且在色彩的运用上力求鲜艳和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运用既符合实际又不乏充满想象的搭配;大到墙面、橱柜的色彩,小到区域活动的提示标识的创设中都能显示。
二、 问题和想法:
1、每一个材料的投放是否合适?(是否与本年龄段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学具摆放的位置是否合理等)
在观摩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材料的投放不是很合适,如:有的小班投放了数棒(适合大班);有的班创设的“音乐区”由于孩子玩起来比较嘈杂,所以摆放在室外比较合适,有的班引导孩子学习的照片还应在低放些,有的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桌椅没有在区域里进行合理运用等等,所以在创设环境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区域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是否与本年龄段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学具摆放的位置是否合理等一些问题。
2、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从上述的一些问题中不难发现,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幼儿园环境创设直接受教师教育观影响,环境创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化。而只有坚持“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作用,才能真正“用心”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
观摩虽然结束了,但思考却刚刚开始。通过观摩,让我们亲身感受到环境创设中“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并存的效果,体会到“让环境成为幼儿第三位老师”的真实。在今后的环境创设中,我们每位教师都会为实现“让环境成为幼儿之间、师幼之间沟通的纽带,成为幼儿表达与经验分享的平台”这一理念而努力探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