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表
(2016-02-29 14:10:48)
标签:
电工教学计划 |
分类: 课题文件 |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表
必修部分教学计划 |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重难点 |
计划课时 |
模块一 |
参观并初识实训室 |
1、 认识实训室工作台交、直流供电系统 2、 认识实训室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3、 电工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程概况 |
2 |
安全用电 |
1、 安全用电常识 2、 人体触电类型及原因 3、 触电预防及现场急救 4、 电气火灾扑救知识 |
2 |
|
模块二 |
电路的组成与电路模型 |
1、 电路的基本组成 2、 电路模型 |
2 |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测量 |
1、 电流、电压、电动势、电位、电能与电功率等基本物理量的理解 2、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3、 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实训) |
6 |
|
电阻的识别与测量 |
1、 电阻与电阻定律 2、 电阻的种类、识别 3、 电阻的测量(实训) |
2 |
|
欧姆定律 |
1、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 全电路欧姆定律 3、 欧姆定律验证(实训) |
6 |
|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
1、 电阻的串联及其性质 2、 电阻的并联及其性质 3、 串并联电阻的等效计算 |
4 |
|
基尔霍夫定律 |
1、 KCL定律 2、 KVL定律 3、 基尔霍夫定律应用 |
2 |
|
模块三 |
电磁感应 |
1、
2、
3、
4、
5、
6、 |
6 |
电感 |
1、
2、 |
2 |
|
电容 |
1、
2、 |
2 |
|
模块四 |
单相正弦交流电的认识 |
1、
2、 |
2 |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
1、
2、 |
6 |
|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
1、
2、 |
4 |
|
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
1、
2、
3、 |
6 |
|
交流电路的功率 |
1、
2、 |
4 |
|
电能的测量与节能 |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
2 |
|
模块五 |
三相交流电 |
1、三相交流电相序 2、电源星形结构特点 3、我国电力系统的供电制度 |
6 |
模块六 |
常用电器操作安全要求 |
1、
2、
3、 |
4 |
选修部分教学计划 |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知识点 |
计划课时 |
|
直流电路(基本定理) |
电源的模型 |
1、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 2、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 |
2 |
|
戴维宁定理 |
戴维宁定理及其在电气工程技术中进行外部端口等效与替换的方法 |
4 |
||
叠加定理 |
了解在分析电路时复杂信号可由简单信号叠加的方法 |
2 |
||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及其应用 |
2 |
||
谐振 |
串联电路的谐振 |
1、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掌握谐振条件、谐振频率的计算 2、影响谐振曲线、通频带、品质因数的因素 3、串联谐振的利用与防护,了解谐振的典型工程应用和防护措施。 4、观察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状态,测定谐振频率 |
8 |
|
电感与电容并联电路的谐振 |
1、
2、 |
4 |
||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负载) |
三相负载的连接 |
1、星形联结方式下三相对称负载线电流、相电流和中性线电流的关系 2、对称负载与不对称负载的概念,以及中性线的作用 3、对称三相电路功率的概念与计算 |
4 |
|
非正弦周期波 |
非正弦周期波的概念 |
了解非正弦周期波的分解方法,理解谐波的概念 |
2 |
|
瞬态过程 |
瞬态过程的概念及换路定律 |
1、瞬态过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2、理解换路定律,能运用换路定律求解电路的初始值 |
2 |
|
RC串联电路瞬态过程 |
1、了解RC串联电路瞬态过程 2、 时间常数的概念、时间常数在电气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