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篆刻为何少用玉质印章

(2010-05-30 12:41:42)
标签:

杂谈

闲情逸趣 2010-01-14 13:27:23 阅读0 评论0 字号:

在篆刻界一个普遍的的共识是:玉质印章或玉玺,不适合手工篆刻。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玉的硬度较高(一般玉的硬度在摩氏7到9之间)。而这个硬度用篆刻的钨钢刻刀很难刻动,即便能刻,也费工费力费刀。经常是章完成了,刀也废了,那动作应该叫“抠”章。

之所以皇帝都用玉做印章,盖是源于皇帝对于玉的喜爱,因而要工匠去刻,从严格意义上讲,那不是刻,而是雕琢。

故现如今,凡玉质印玺之类的章料,一般都在拓完字体后,用吊钻或金刚砂去刻蚀,工业痕迹明显。

故我们现在所用章料印章石料几乎不涉及到玉,而是选用中国四大名石为印料,即青田石、巴林石、寿山石、昌化石,这些国石的硬度在摩氏2到4之间,刀感舒畅,表现力强,适于篆刻。

小知识:

硬度,是指用外力进行分割物质时的难易程度。

硬度一般多采用摩氏硬度计来表示物质的硬度。

摩氏硬度计是选定10种矿物原石,用它们代表10个级别的硬度。如果某种矿物原石在相邻的两级矿石上,分别能划出和不能划出刻痕就表明该种矿物原石的硬度介于两级矿石硬度之间。

下面是这10种矿物的硬度:

滑石1度、石膏2度、方解石3度、萤石4度、磷灰石5度、正长石6度、石英7度、黄玉8度、刚玉9度、金刚石10度。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下列物的划痕来大致把握硬度

能在纸上划痕者,相当于摩氏1度。

与指甲相同者为摩氏2.5度。

与钢铁相同者为摩氏5.5—6度。

与玻璃相同者为摩氏7度。

 

印章里的境界

闲情逸趣 2010-01-14 12:47:02 阅读0 评论0 字号:

篆刻是与书法绘画并存的古老的艺术形式,一方印章,往往于方寸之间,显大千气象;在片言只语里,蕴藏机杼。近代爱国诗人易顺鼎,号哭庵,晚年在书札中喜欢钤一方朱文印章:“五岁神童,六生慧业,四魂诗集,十顶游踪。

  

  篆刻是与书法绘画并存的古老的艺术形式,一方印章,往往于方寸之间,显大千气象;在片言只语里,蕴藏机杼。小小一方印,包涵大境界。

  据说当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的云峰山观《郑文公碑》,夜借宿于山间一自号“糊涂老人”家。见其家藏巨砚,便应邀在砚台上书“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而老翁在题字下补款后,用了一方“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的印章,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又补写了一段著名的题跋:“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此处的两方印章,真是别有一番趣味,两人心境可见一斑。

  晚清时,康有为有感于郑板桥的这方印章,也撰印文刻章一枚:“维新百日,出亡十三年,游三十二国,行四十万里路”,把他一生经历的大事尽述其中,豪迈之势昭然。《蛰存斋笔记》云:“如此印章得未曾有,可谓清季有数人矣。”这“数人”中,就有著名的怪人辜鸿铭,他听说了康有为的印章,颇不服气,自己也撰了印语,刻章为志:“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狂傲之气不在康有为之下。好在康有为有一爱女,名同璧,年仅18岁就踏上当年唐僧西天取经之路,到印度寻父,并写下了“若论女士西游者,我是支那第一人”的诗句,她有一枚印章就刻有“康一人”三字,其豪气不逊乃父。

  近代爱国诗人易顺鼎,号哭庵,晚年在书札中喜欢钤一方朱文印章:“五岁神童,六生慧业,四魂诗集,十顶游踪。”这四句话基本上概括了他的一生经历,其气势堪与辜鸿铭一比!

  著名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当年求学南京,为表志向,曾亲自操刀刻“文章误我”、“戛剑生”“戎马书生”三枚印章来表达自己的志趣。一个接受了进化论新思想,彻底与旧思想决裂的新人形象,跃然纸上,真是小中见大,意味深长!

  一枚小小的印章,方寸之间氤氲着时间的烟云,片言只语中静静地吐纳生命的气息,我们透过有限的空间,感悟到的是主人那非同寻常的意趣和抱负!

 

篆刻闲章不闲

闲情逸趣 2010-01-14 13:16:11 阅读0 评论0 字号:

从学印开始就知道,印章除了姓名章之外,还有其他许多讲究,什么斋馆印、姓名印、藏书章等,我最喜欢刻的还是有着多样用途的闲章。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闲章来源于古玺中的吉语印章,是区别于姓名字号印章之外的一条支脉:如:“日利”、“长乐”、“千秋”等。古人将吉语印作为吉祥物随身佩戴,有时也与私名印章一同作凭信用。《赖古堂印谱》卷中说:“夫(李)斯(程)邈之书,可以峙山岳者,难充几案之娱,李(白)杜(甫)之篇,可以挥烟云者,难舒指掌之细。而约千言于数字,缩寻丈于半圭,不越径寸之中,而尽于碑版铭勋、赋诗乐志之胜,则唯图章为然。”由此可见,闲章是以纯欣赏为其艺术特点,并具有微型碑碣铭版的妙处,为文人抒情、显志、抒发胸臆的天地,可谓是“缩龙成寸”的案头佳品。近代书画作品中闲章也很多,例如齐白石的“不知有汉”、“春光全在杏花红”、“人长寿”;吴熙载的“逃禅煮石之间”;郑逸梅的“旧闻记者”、“补白大王”;等等。

闲章包涵的面很广,网上、报刊上也曾看到不少有关闲章的文字:“闲章不闲”、“浅淡闲章”、“趣说闲章”等。总之,闲章与书画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互相映衬的雅玩。

我从刻印就四处踅摸着买石头,等练习得差不多了,就有人来求印了,刚开始不好意思收钱,刻的人多了,一来二去开始收费,再后来就开了家店,真正做起了刻印挣钱的生意。十几年之后小生意开始带回了大效益,以前没有料到我也能这么挣到白花花的银子呢。

刚开始卖闲章词特少,只是些通俗词“墨缘”、“墨趣”、“寄情”、“人长乐”之类,价格很低,和现在的煎饼一个价儿,三块一个!石料也只是极其普通的随形青田石。后来就有了各种各样高中低档次不一的石料了,目前的闲章词句近千种,石料品种可以用“灿烂”来形容。

去年,我在网上偶尔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在地坛书市里淘到一枚不错的闲章:“留得残荷听雨声”。我相信那是我所卖的闲章,能被爱书的朋友淘走,实在令我很开心。

十几年经我手刻下的闲章不计其数,摆弄这些不会说话的石头,是我现在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这些不会说话的闲章,仿佛个个有了生命,大的能刻五到七个字,小的刻二到四个字,根据石料的大小、色彩、形状判断到底刻成什么样的印文最好。闲章的词句也是我多方收集来的,原来只限于供应给学习书画的朋友,逐渐我看到了喜欢闲章的人是在各行各界,闲章词句也变化了许多。从爱书人喜欢的“清风随意乱翻书”、“闲时翻翻”到中年人喜欢的“闲也是闲着”、“懒猫晒太阳”、“行云独自闲”,再到老年人指定的“乐陶陶”、“乐在其中”、“老有所乐”、“醉心翰墨”,还有年轻人为自己选择的励志方面的闲章,“书山有路勤为径”、“锲而不舍”、“勤奋”,真是举不胜举。

这二十多年,我所刻出的闲章有近万枚之多,来购买的人少则一两个多则几十个,他们买回去都很开心,常常追着找我。当然也有忙中出乱的时候,有一次我把刻了一半的印章随手放到已经完成的闲章箱子里,被顾客发现了这个半成品。还有就是把“书画结缘”刻成“书画结结”,顾客还不让我磨掉重来,他说:“就算我和书画打了个结儿吧!”您说这多有意思……

我于闲暇之中读闲章、刻闲章,从而品味了古今文人的雅兴,一印可胜千言,聊慰我浮生之苦,消我世俗之气,若天天能与三五知己品茶把酒刻刻闲章,实在是我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