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款开球木杆上市时,制造厂商往往强调搭配的标准杆身,是由专门生产杆身的大厂,针对杆头特性开发与制作。除了标准杆身之外,许多开球木杆也提供特规杆身的选项。这是指买杆身时多花几千到上万不等的价格,就能在购买新球杆时,搭配更高价的特注杆身。然而,无论是购买时直接特注,或者是购买后到球具工坊自行更换,这样价位较高的杆身差别到底在哪里?又能为一般球友带来什么帮助?
杆身价位的差异
高价位的特注杆身,与一般的成品杆身差异在哪里?接触高尔夫球具产业超过十年,目前担任专职球具定做技师的金智辉表示,同样的杆身,价位差异最大的因素,就在于制作材质与品牌。
碳纤维杆身的直径一样,布的厚度也一样,材质差异主要在碳分子的密度。碳纤维布一般以T(吨)为单位,代表特定面积下所能承受的重量。60吨以上已经是高级材质,目前市面上又用到70吨。甚至列管且极少量的80吨碳纤维布所制作的产品。高阶碳纤维布具有更好的弹性与刚性表现,能在硬度与弹性的两难之间突破规格的限制。此外,高阶碳布的保存非常繁琐,制作难度高且变数多,因此也需要更好的技术与流程才能做出来。采用更好的材质,能制作出稳定性更高,兼具增加速度的轻量化特性,来提升击球威力的杆身,而代价就是更贵的价格。
至于品牌,则代表一家制造厂的技术与制作能力。一支碳纤维杆身通常由12乘16碳布制作。制作时,每一层的用料、编织角度与整支杆身的刚性分布,正是各家厂商技术力的表现,也是价值所在。尽管许多市售球杆锁装配的成品杆身,也是由大厂来制作。但是这种成品杆身是代工杆身厂以本身制作技术,针对球具商提供的杆头的杆头特性、产品技术诉求与成本规划所制作的杆身。其价位与特注杆身还是会有一段差距。
碳纤维杆身在材质选择、编织方式、硬度调性分配方面,能显示一家杆身品牌本身的技术与制作能。答辩时大多厂商的研发方向,则大致是保留稳定度特性,做出更轻的重量,并提供不同的弹性(软硬度)提升客群的广度。由于技术的进化,如今,即使是直接装在球杆上的成品杆身,也拥有过去碳纤维杆身,所难以企及的性能与品质。
更换杆身的理由
在十年前,球具改装工坊的营业项目,大多集中在量身定做、配件更换以及球具维修上。当时也有特注杆身,大多是重达70到80公克的产品,硬度非常高,价格也不便宜。挥杆速度不够快的业余球友,下杆时通常无法甩开硬度这么高的杆身,加上球杆整支更重使挥杆速度降低,反而更打不好。
当时会想要更换开球木杆杆身的,大多是挥杆速度快的球友或者职业球员。由于本身挥杆速度快,一般杆身便显得太软,导致挥杆时不够稳定。需要更换更重、更硬的杆身来搭配,才能放手用力挥杆。当时更换杆身的目标是透过量身定做,来强化开球的稳定性。随着球具轻量化的趋势、高等级材质的应用、以及杆身制作技术的提升,使杆身制作公司有了更多突破。慢慢出现了重量虽轻,但又能维持硬度与扭力,即使挥杆速度不是特别快的球员,也能使用并发挥性能的杆身,也让换装杆身的市场开始扩大。
更换杆身属于量身定做的一部分,当一位球员的程度越好,挥杆越稳定,效果通常会越好。如果高品质的特规杆身,对于提升弹道稳定性(更硬)与提升杆头速度(更轻)很有帮助,业余球友是否值得另外花一笔钱,去更换这些产品?由于现在成品杆身的品质也相当出色,大多球友使用起来问题不大。真的需要更换杆身的球友,通常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买错规格。第二就是效果不如预期,希望能达到理想的弹道、重量或稳定性,因此想要换支更好的杆身。
更换一支开球木杆的碳纤维杆身,价差可以到十倍之谱。你可以花3000元换一支合手的杆身,也可以花30000元来追求极致的逸品。就如同车辆的加速一样,0到100KM/h加速想要在8秒内完成并不难但是想要追求5秒之内,那么价格绝对要翻不止一倍以上。一般近万元的特规杆身,就可以以提供非常出色的表现。想要追求更高规格也不是不行,更好的杆身也的确能提升表现。但是,请记住一句话,无论杆身有多高档,其规格适合本身挥杆速度最重要,下手之前不妨与技师充分讨论。
金智辉
美国ICG认证球具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