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诠释南丁格尔精神
(2011-09-02 16:49: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医风采 |
5月12日,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该节日是为纪念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而以她的生日得来的。南丁格尔以最高贵的奉献精神把一生献给了护理事业。 她的精神被后世永传。藉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马育璇、男护士姚典业以及特诊医疗中心护士长方海云。且看他们是怎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用爱诠释南丁格尔的精神。
用爱诠释南丁格尔精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群像
本刊记者
谁说天使一定有翅膀?
人间有这样一群天使,她们没有翅膀,却能让爱心飞翔。
披上圣洁的白衣,她们比谁都美丽,生死线上永远不乏她们的身影。她们的奉献是白求恩的精神,脚下是南丁格尔的足迹,在无硝烟的战场与病魔零距离。
面对死神的猖獗,是她们用温暖的爱心挽救垂危的生命;面对绝望的呼唤,是她们用娴熟的技术驱赶可怕的梦魇。
黑夜是恐怖的,生物钟是颠倒的,工作是超负荷的,身心是疲惫的,但她们仍坚守岗位,用鼓励的眼神传递力量给患者,用有力的双手搀扶患者渡过生命的难关。
她们的工作平凡而伟大,琐碎而不易,艰辛而劳苦。
她们便是白衣天使——护士。
当一个好“家长”
手术室里也不乏美丽的“天使”。她们不仅要照料病人的健康,更要亲临手术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第一线跟鲜血和伤口打交道,自身也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压力,甚至可以说是行走在死亡边缘上。
也许正因为这种风险,使得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手术室里的护士们彼此间更加相互照料,融洽的氛围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护士长马育璇便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自1982年毕业至今,马育璇从事护士工作已有29个年头,从2002~2009年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护士”。
她在护理工作上是颇具“天赋”的,参加工作才半年时间,就从医疗队转到县级医院,并能配合医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手术,受到手术医生的称赞。
不过,第一次上手术台的她也犯过错。手术时,当医生让她取海绵钳给医生 的时候,她竟不知是何物。因为书本上并未提及过此物。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海绵钳就是书本上所讲的卵圆钳。因为不懂这个,年轻的马育璇挨骂了。这让她感到十分委屈,也让她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原来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是要懂得变通的。
由于年轻气盛,感到委屈的马育璇一度产生不想做手术室护士的念头。不过,后来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让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当好一名手术室的护士。
因为她事事追求完美,术前工作总是要准备的 很完善,但是有些医生却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她。一次手术时,某个医生讥讽她说:“某某护士长,年轻时很勤奋,把医生的工作都做了。”越是被人轻视,马育璇就越有前进的动力。此后,马育璇发奋学习,先是读了4年夜大;1992年毕业后又考取了护理本科班,这个护理班在中南六省仅招28人。2002年底的时候,马育璇又开始攻读公共卫生硕士(MPH),在100多个录取名额中,以第59名的成绩顺利考上,读了3年 。
工作中的马育璇是个风趣、乐观的护士,做任何事她都喜欢往好的方面想。“参与大手术,是领导对我的重视;参加小手术,是领导在关照我,两班制的工作时间,我会想中午可以好好休息下;一班制的工作时间,我也会想,我下班就可以去接女儿了。”她希望能把自己的这种乐观传染给别人。病人很喜欢她,总夸奖手术室里的护士服务特别好,这时马育璇就会蹦出一句:“那是因为我们相处的时间还很短。”然后把病人逗得乐开怀。
马育璇支持医院的各项改革措施,任护士长以来,她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系统学习公共管理知识,2005年获得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并把所学知识与科室管理相结合,施行开放、公平、民主和规范的管理模式,在科内大胆果断推行各项改革措施。
手术室里有32个手术间,共89名护士,有时候一天的手术最多可达到150台,但护士基本处于“待守”状态,有手术了才开始工作,压强不够大。发现这个问题后的马育璇立马开展了关于医生什么时候来,护士如何分配时间和工作等问题的调查,共做了400多份的问卷调查。最终将上班时间做了调整,由原来的早上8点钟调为9点钟上班 。 有效解决了外科病人轮候手术时间过长的问题,使手术量每年快速增长; 弹性排班工作制,高效合理地利用了缺编的人力资源,在人力不增加的情况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尽量使职工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下得到充分休息,保证了职工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此外,马育璇还善于总结分析,喜欢深入临床第一线,掌握第一流手资料,每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改进。近 5年无任何护理问题发生。
在管理中,马育璇带领科里骨干参与各种高、难、新手术的开展 ,如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心脏移植手术、多器官移植等,并总结整理出一套管理、配合常规,组织科里的骨干编写《手术室护士必读》专著指导类似手术的开展。成功举办了国家级“手术室器官移植学习班”、 “手术室焦点问题”等学习班,吸引了各级医院大批同行来学习。
工作之外的马育璇还喜欢带领手术室的护士们开展很多的 活动,并获得了不少的 奖状。在让护士们在工作中积累的压力得到释放的同时,也让手术室里的护士都 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护士先生”坦然面对异样眼光
姚典业是一名男护士。自动 成为护士的那天起,便有一些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
今年是毕业后的 姚典业在手术室当护士的第二年。
姚典业因实习的时候表现优秀,第一年便被留了下来,做了一名巡回护士,开始值夜班。很多 与姚典业同期在手术室里实习的护士,很多甚至 至今还未上夜班。因为护士上夜班需应对所有科室的手术,包括复杂的、急诊的手术。这个过程起码要4年。但反应敏捷、有 悟性好的护士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手,姚典业便是如此。
男护士是新兴的一种医疗职业,备受社会关注。据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5月,我国的注册护士总量已达218万人,其中男护士为2.1万人,约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
一直以来,人们对“护士小姐”耳熟能详,对“护士先生”却感到陌生,且认为“护士先生”无前途,导致他们心理压力大。虽然中国的护理行业已走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护理内容到护理理念都进步显著,但在不断壮大的护士队伍中,男护士依然是凤毛麟角。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手术室里的男护士只有7名,像是“万花丛中的一点绿”,成了手术室里的一道风景。作为其中的一名男护士,姚典业感受最深刻的当然就是男女比例失衡以及男女思维不同的问题。不过 相比之下,男护士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比女护士更有优势,如力气优势,在一些产房,男护士往往能将孕妇轻易抱上产床;再如体力的持久性,一些手术持续时间很长,男护士能更长久地站立。同时,男护士有利于患者隐私的保护。人们往往认为,一些病害涉及私处的女病号不愿男护士照理,但同样,面对生殖有关的疾病,男性患者也常常不愿对女护士讲,这时男护士较女护士更具有“魅力”。而且在一些医疗仪器的维护、操作上,男护士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想当一名护士,我想成为能治病救人的医生,但是经过实习之后,我发现当护士也可以帮助很多病人,而且医院里十分需要男护士。”
那是姚典业刚做巡回护士不久的时候,那晚 他正在手术室4房里值班,准备下班的时候,他主动询问护士长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当时正好5房来了一个十分紧急的任务,抢救一个已被家人放弃的先天性肿瘤的孩子,姚典业参与了手术的帮忙 。手术持续时间很长,最后孩子经过3次的 抢救终于被救了回来。那一刻,姚典业感到特别的有成就感:“原来挽救一个生命是这么振奋人心的,那种开心的、满足的感觉是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
“您觉得一个合格的护士是怎样的?”
“要有责任心。这个很重要,因为要对病人、对自己负责。”姚典业的回答言简意赅,却留给人们余味 。
当前我国男护理人才社会需求很大,但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医院和患者在完全接受男护士上还有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使得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男护士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压力更大。另外,男护士必须坦然面对异样眼光。姚典生并没有选择退后,他时刻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为当一名合格、优秀的护士铺路,虽然羽毛还未丰满,翅膀还不够硬,但并不影响他对“天空”的向往,特别是在同样学护理的女友给予了他很大支持的情况下,相信他这只“雏鹰”很快就可以展翅翱翔。
“当护士也很有价值”
护校毕业至今,方海云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已经进入第30个年头。在这30个年头里,她任过外科护士、血管外科区护士长、外科副科护士长、护理部干事、护理部副主任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护理部主任,如今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诊科的护士长。
方海云对护理的定位是:这是一个帮助人的专业。人们第一眼、最后一眼看见的都是护士。病人的康复离不开护士,医生对患者的治疗离不开护士的协助。
“护士工作是很有价值的,只是这个价值比较‘隐性’,需要护士自己去感受。护士工作佷容易被人忽视,只有经常地自我肯定,真正地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才会有动力坚持下去。”方海云笑着说道:“护士的工作并非打针、喂病人吃饭这么简单。护士是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桥梁,由护士作为发现病情的第一人,将情况反馈给医生,因而护士的参与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在一次下班前的例行查房中,方海云看到一位年轻病人脸色异常的 苍白,抬头看到病人10分钟前挂上的血浆,“血浆过敏”的判断在她的脑海里迅速闪过,她立马叫住正要下班的医生,并迅速给病人测量生命体征,一切指征表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病人已处在过敏性休克状态。经过半小时的抢救过后,病人才脱险 。一次常规的巡视,推迟半小时下班,却挽救了一个病人的生命。方海云说“类似的场景有 太多,然而这对一个护士来说,是很平常的,这时虽然没有掌声、没有表扬,但我们的内心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作为护士长,方海云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早上交班前先检查夜班护士工作完成情况。
这些事件都十分考究 护士细微的临床观察能力和果断的判断能力,也是护士工作价值的最直接的体现。
作为管理者身份的方海云认为能够带领护士成长,是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既要靠科学的方法,也要树立榜样 。有些年轻护士不乐意做的工作,她会主动跟她们一起做,教她们工作方法,与她们分享快乐。在她担任黄埔医院护理部主任时期,亦是如此。经过6年的努力,她把这所基层医院的护理水平提高、稳定和规范到三甲医院护理水平。为了更贴近病人,感受助人的快乐,她又毅然选择回到了院本部老年病房。离开黄埔院区4年后,在黄埔院区发展建设十周年的群众投票中,她仍以高票获得“黄埔院区建设十周年突出贡献奖”。
她还曾获广州市红十字会第五届“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奖,如今的她也成为医院里“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中唯一的护士代表。
此外,爱思考,敢创新,是方海云对待 工作中的另一特点。
她利用香港进修学习的所见所闻和查阅资料,自编了一套医院义工培训资料,在国内率先开展医院义工培训,把关爱病人的理念和知识向更多的非护理专业人员传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繁忙临床和管理工作之余,她还不忘护理研究。30年来,她发表护理论文20多篇,获校级科研基金一项,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科研基金一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管理学会“十一五”科研基金一项,主编专著3部,获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