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为其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尤其着重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设计用最优化的思想和观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尤其着重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教学设计,特别是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以学习者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可以肯定地说,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备课这一重要环节走上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使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教师掌握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以促使学习者更好地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现代汉语词典》对设计的解释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事实上设计就是创造前的探究和规划。显然,教学设计就是教学工作实施前的探究和规划,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主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因此,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有诸要素构成的系统,需要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对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出分析、判断和操作。
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习者为出发点。要求对学习者的不同特征进行认真地分析并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依据,要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强调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设计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策略,从而使得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设计以学习者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发现并捕捉问题,进而确定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
可见,与传统的备课相比教学设计更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形成了优化运行的机制。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
——学习需要的分析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况和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是指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教师的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学习需要的分析是这个问题解决过程的起点。因此,深入学生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问题的性质,收集大量的资料和可靠的数据,才能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的评价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需要的分析中,下列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1、
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效吗?
3、
所采用的传递信息的方法奏效吗?
4、
教学能否使学习获得成功?
5、
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如何?
6、
学生起点的分析正确吗?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的分析大体有四个步骤:
一、
规划:首先确定分析对象,然后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和策略;
二、
收集数据库:样本必须是每一类对象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体;
三、
分析数据: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特尔菲法”;
四、
编辑最终报告:陈述分析的结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总之,学习需要的分析能够使教学设计更加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是教学设计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
——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习内容的分析将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水平,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媒体的选用效果等。
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是:
1、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总的教学目标将控制学习内容分析的基本框架;
2、首次评估学习内容;
3、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4、学习内容的具体分析;
5、再此评价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是:
1、
归类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语言信息学习内容的分析,其目的是确定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需要学习的知识项目。实际上就是要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后,进一步确定知识点。一是从知识体系中确定哪些内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二是在所确定的知识内容中引出相对独立的成分,即知识点;
2、
图解分析法;
3、 层级分析法;
4、 信息加工分析法;
5、 综合分析法等。
可见,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学习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正确分析学习内容,才能获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