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案例及分析
(2010-12-14 11:06:27)
标签:
教学相长杂谈 |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2、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里需要认钟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表面上接近整点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教学关键:认识钟面,认识看整点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请看(出示钟表店)里的钟,这是什么?(钟),它是人们用来干什么的?(看时间的)你会看吗?想学会看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板书认识钟表)。
评析:抓住学生对钟有初步的认识这个特点,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去钟表店玩一玩。使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非常有感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钟就在自己的身边钟,钟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认识钟面
1.请小朋友拿出自己身边的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
2.交流汇报:
(1)生汇报:有2根针,一根长,一根短;钟面上还有数字(1、2、3.----12);钟面上还有小圆点或一点一点的。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2)仔细研究:
那老师把小朋友的发现在黑板上画出来,然后进行仔细的研究,好吗?
师边板书边说:小朋友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师生边写边说),这些数又是怎么排列的呢?(,从1到12这样子排列的,12个数围成了一圈,这12个数还把钟面分成了好多格子。是多少格呢?数一数(师生)。
钟面上有两根针(师边画边说),一根长,一根短。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生说师归纳板书:又长又细的那根叫分针,又粗又短短的那根叫时针。
哪你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是朝哪个方向走的?
钟面上的分针、时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3.现在小朋友对钟的秘密知道的多一些了吧!
4.现在你能很快认得出学具钟上的分针和时针了吗
请你指一指说一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边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出,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围绕问题研究钟的结构,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帮助学生在初步认识钟面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钟的内涵:1~12个数、分针和时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三、认识整时
看一看
导入:看板书说我们已经认识了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那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
1.出示7时的钟面,有谁知道这是几时吗?说说你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请2-3名学生说
说一说
1.(出示三个钟面)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钟面,仔细观察,分别是几时?
2.刚才我们认的7时,8时,3时,6时,请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指着12时)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那老师再考考你们,当8时,3时,6时,过1个小时是几时呢?(9时,4时,7时)
拨一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看几时了,接下来老师想看看哪位小朋友既会动脑又会动手。老师想让你们拨出3时,9时,12时。
2.学生动手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展示)投影仪
想一想
师:有了时间我们就可以把一天的生活进行计划,那我们来看小红她是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的。
1.课件出示四幅图(上午8时小朋友举行升国旗,中午11时在吃饭,4时小朋正在开心地活动着,晚上8时在睡觉。)
2.看了刚才4幅图,有没有新的发现什么?都是8时。(这个问题设计的不好刘说)
设疑:升旗是8时,睡觉也是8时,是同一个时间吗?怎么会有两个8时?
师说:一个在上午,是上午8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8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一天有24个小时。所以随便哪时在一天中都有2个。
3.这个小朋友可真会安排一天的时间,那你每天几时睡觉几时起床呀?(学生自由发言)我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评析:1.由于一年级学生对时间概念非常薄弱,借助配有钟面的学生的生活照片,让学生来认识整时,并按看一看、说一说、拨一拨、想一想的顺序有序地组织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2.将书上的习题进行改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两个8时的问题,学生非常容易理解,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
四、认识大约几时
1.老师看你们拨了那么多时间,老师也想拨个时间。(老师在钟面模型上拨时间)拨6时,问是几时?谁知道可以怎样从6时拨到7时?(说不出可做手势)按学生说的拨,并不时地问到7时了吗?当分针转到11和12之间时,停住再问,到7时了吗?生回答7时不到一点。师继续拨分针指向12,提问现在是7时吗?师继续拨,分针转到12和1之间时,再问现在还是7时吗?生回答7时刚过一点。看板书上的2个钟面,提问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怎么说?同桌说一说,实在想不出,就看书84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2.总结:,它们都接近7时,我们可以说大约7时。
3.小朋友看,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是7时不到一点,一个是7时刚过一点),他们的时针接近7,分针不到12一点点或刚过12一点点,我们就可以说大约7时
4.知道怎么看大约是几时了吗?老师这里有三幅图(出示三幅图)。你能说说大约是几时吗?(大约8时,大约9时,大约5时)你们会看了那你们会拨吗?大约12时请大家拨一拨?(学生拨)
评析:教师通过直观教学,同时又运用对比的方法教学大约7时,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有点遗憾的是,在这里本人尝试设计学生自学这一环节。可有关资料上告诉我们:有些概念就应该直接告诉他们。
五、拓展练习
1、修一修
师:看到小朋友们学的这么好,现在请你做一位修钟师傅,帮一位钟表店的叔叔修钟,你愿意吗?
2、认识时间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1)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学会看钟表了,其实看几时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出示电子表)知道这是什么表吗?它可以用数直接表示出来。
(2)谁来读一读电子表它们各表示几时?那它们怎么写呢?(板书:5:00)
(3)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直接用数表示时间的?(公交车,手机等等)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六、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请小朋友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钟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新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时间概念的第一次接触。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因此,从导入到实践应用每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学生认识整时时,我安排了4个环节。首先在学生认识整时前我先让学生借助自己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自己去认识钟面。观察自己身边的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从而知道钟的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然后通过一个问题: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进入第一个环节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而探究总结出整时数特点、,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不但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而且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时间。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知道 “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同样离不开时间,认识了钟表我们可要学做时间的小主人,古人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噢。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处理不足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