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厦大陈文捷
厦大陈文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17
  • 关注人气:7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18:《城市设计》

(2013-05-04 19:49:24)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笔记

〔美〕埃蒙德·N·培根:《城市设计》,黄富丽朱琪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http://s1/small/0020k4RIzy6KvFJy8XCf0&690

 

    前面写了一篇文章比较广州歌剧院与欧洲歌剧院,有人看了说,这种比较有欠公允,欧洲那些剧院都座落于传统城市中心区,本身就有良好的环境,而广州歌剧院位处城市新区,周围本来就是乱糟糟的,极端点说就像哈迪德形容的那样不堪,如何去与它们“协调”啊!

    是啊。对于这一点,我一直以来也很困惑,直到最近这两年,静下心来读了亚历山大、西特、特兰西克等人的著作,似乎找到了答案。最近又看了一些书,对于这个问题又有新的收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费城总建设师培根先生的《城市设计》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所谓“后继者原则”(P109),并以具体事例说明,我觉得很有启发。

    书中举的一个例子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这个例子我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很熟悉了,津津乐道于这种梯形广场所造成的透视错觉,它当成是米开朗琪罗那个时代艺术家有意追求的结果。这次读了培根的书,才发现,其实我漏掉了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个广场形成的过程。培根先生说的对:“只有将议院山复原到米开朗琪罗来工作之前的状态,才能使我们理解创建罗马市政广场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P115)

http://s1/mw690/6d7f2c32gdbde2d1fb810&690


    下图是书中所引画家阿伦森根据历史资料绘制的广场鸟瞰图,表现的是米开朗琪罗接手时的广场模样——除了左侧另行开门的教堂外,两座几乎不成体统的建筑毫无规律地散落在小山头上。

http://s7/bmiddle/6d7f2c32gdbde422d1086&690

    培根写到:“我们试想一下,像他这样一位如此求索法式和美学的大师,大可以拆光旧建筑以让自己的创造力自由发挥。”(P116)——就像我们今天的“大师们”所习惯做的一样。可是米开朗琪罗不是这样选择的,他的选择是保留原有建筑的基本结构,在充分尊重前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作。米开朗琪罗注意到中间和右边两座建筑之间呈现略小于90°的夹角,他要利用这一点做自己的文章。他命人迁来一尊古罗马皇帝的雕像,把它安放在正对中间建筑的轴线上,同时在中间建筑的立面上修建一个以此轴线对称的大台阶,并将两尊原本散落的河神雕像移到了台阶下方对称的位置上。

http://s1/mw690/6d7f2c32gdbdea8c47d30&690

 

    米开朗琪罗还为位于广场右侧的建筑重新设计了立面,并设计了以古罗马皇帝雕像为中心的广场和通向山下的台阶。
http://s6/mw690/6d7f2c32g7c630ff79f95&690


    虽然到米开朗琪罗去世的时候,整个广场并未全部完成,但是,他已经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尊重前人的榜样,于是他的创意不会像我们今天习惯的人亡政息,而是在他去世许多年之后仍然得到后继建筑师的理解认同,最终使得这个伟大的梯形广场得以完成。

http://s7/mw690/6d7f2c32gdbdece608996&690


    比较一下这个广场的前后面目吧。就像培根说的:“米开朗琪罗已经用事实证明,谦恭和权力在同一个人手中可以并存,可以创造一个伟大的工程而不毁坏已经存在的史迹。”(P116)这才是真正的高明。

http://s6/mw690/6d7f2c32gdbdeec6fc635&690

    另一个例子是佛罗伦萨的至圣圣母玛利亚广场。

http://s6/mw690/6d7f2c32gdbdf72762635&690

 

    1427年,大建筑家伯鲁乃列斯基在广场东侧完成了优美的育婴院门廊,奠下了广场的第一块基石。

http://s12/mw690/6d7f2c32gdbdf7872b77b&690

 

    90年之后,建筑家老桑迦洛接到了在育婴院对面设计建筑的任务。他坚决地克制住任何一位建筑师在这样一个重要场合都会产生的自我表现冲动,而是决定追随前人的设计。广场的命运由此决定。
http://s5/mw690/6d7f2c32gdbdf8729f064&690

 

    又过了90年,第三位建筑家卡奇尼循着先人的足迹完成了广场的第三个立面。

http://s2/mw690/6d7f2c32gdbdf9be11941&690


    这就是今天罗马和佛罗伦萨最受游客喜爱的广场的由来,这就是所谓的“后继者原则”,每一位后继者都是在前人智慧和创造的基础上去加以完善和丰富。在这当中,米开朗琪罗和老桑迦洛的作用功不可没,尽管他们没有创造出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杰作,尽管他们选择的是尊重前人的成果,但是,他们正像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手一样,正是他们杰出的努力使得前人的智慧得以一代一代人地流传下去,而不是半途湮没,最终成就了伟大的城市。没有理由,不要借口。一个不懂得尊重前人的人,也不会得到后人的尊重。功成不必在我,只要心中怀着美好的愿望,求仁得仁。这样的建筑师才称得上是真正伟大的建筑师。

    除了这两个例子,培根的《城市设计》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P15:“建筑设计的基本成分由体量和空间两项要素组成。设计的实质就是两者的相互关系。在我们的文化(——当代的设计文化)中,占优势的成见是偏重体量,这种成见致使许多设计者都是‘空间盲’。
  •  
  • P18:“用结构的办法,如用墙来限定空间的范围是一回事;但将空间与在空间中活动相关的、并触动人们感觉和情绪的某种精神融合在一起,则是另一回事;建筑包含在这两方面中。”——建筑并不仅仅是用墙围合的功能空间那么简单,也不是你设计在其中发生什么故事,就会发生什么故事。
  •  
  • P19:“建筑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使生活更加富有戏剧性。……,生活是一连串感受的连续流,每个动作或每个瞬间总是由前一个感受所引导,并将成为即将来临的感受的序幕。……,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可以单独考虑,一定要与前后部分相联系。
  •  
  • P20:“建筑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当人们在其中运动时,产生的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感触和印象,在每一个瞬间,从每个视点产生的印象,必须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和谐的。突出自己,强加于人,从这样的设计中得到的是顿挫之感,这种现象在当代建筑作品中屡见不鲜,这是建筑师的失败。”——如果米开朗琪罗和老桑迦洛选择突出自己,就不会有罗马的卡比多广场和佛罗伦萨的至圣圣母玛利亚广场诞生,他们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位置。他们不去刻意突出自己的价值,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他们是无价的。
  •  
  • P23:“这就是人们应该去亲身体验的建筑,而不仅仅是看看而已。它吸引我们深入,亲历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感受。”——这就是历史上那些伟大城市和伟大建筑的伟大之处。
  •  
  • P29:“设计者是否从一个超凡出世的智者高不可攀的鸟瞰视点来想象他的设计?是否把他自身置身于这座建筑之中,从使用效果上去构想他的建筑?”——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观。比较一下密斯设计的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校园和剑桥大学校园,哪种更有活力呢?

http://s7/mw690/6d7f2c32g7c6365728bb6&690

  • P231:“勒·柯布西耶(所领导的)现代建筑革命最具有决定性的结果之一,建筑与地面截然断开。建筑的实体被悬空于地面上空,建筑与土地的设计各自独立。(——所谓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之分大约由此开始吧)(这)对建筑师职业的影响却是一场灾难。设计者不再服从土地设计的严格章法。正由于从此建筑设计和土地设计可以分开处理,于是结果就是许多建筑师专心致力于建筑设计,完全不顾建筑的环境;不假思索地任意确定建筑的位置,无视总的设计原则。由于勒·柯布西耶的伟大的设计思想,由于将建筑与土地切开的伟大的手术,我们取得了设计的新自由,然而为了它我们已付出高昂的代价,整个环境受到了损害。”——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反思远没有过时,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观仍然是今天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  
  • P253:“面对发展演变的城市区域的复杂情况,我们必须直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纪律才能产生统一性。有一句拉丁格言,意思是:‘本质之中统一;非本质中自由;两者之中兼容。’这个格言给予我们启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本质从非本质中分离出来。……(如果能够)理解这种分野,建筑师将从不必要的控制之中获得自由,城市设计师将产生伟大的城市设计作品。

http://s11/mw690/6d7f2c32gdbe2bd05d30a&690

  • P306:“如果一个建筑师主要探究形式,他的成果在未来岁月中被修改或全盘否定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如果这个建筑师探究运动系统,而这些系统在构想时联系到更大的系统,那他的成果流传下去的机会,以及实际上历经岁月而得到加强和扩展的机会的确是很大的,即使沿着这个系统的建筑被拆除重建都没有关系。”——就像培根说的,尽管春去秋来,叶落叶又生,只要大树枝干犹存,大树就还是大树。是枝干决定大树,而不是树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