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6:《城市设计新理论》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笔记 |
《城市设计新理论》,〔美〕C·亚历山大 等著,陈治业
等
http://s9/mw690/0020k4RIzy6KvExrNy0f8&690
- “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须从如何健全城市的方面考虑。”(P18)——什么是建筑?建筑师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建筑?很早以前,我曾经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篇对当代知名建筑家哈迪德的专访,对里面一句话印象深刻。哈迪德在回答记者如何看待她的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时说:“如果你的周围是一堆屎,你也要去与它协调吗?”以前我很欣赏她的这句话,觉得建筑师就是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就是应该与众不同,就是应该有引领潮流的豪气。但现在,我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这实在是一派胡言!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最重要的是市民在其中的城市生活,城市中的建筑从来是并且永远都只能是扮演城市生活背景的角色。主角是城市生活,建筑只能扮演配角的角色。在一部电影中,如果配角不服从导演的指挥,总是想着要在镜头前突出自己,一定会被导演咔嚓掉。当一个配角,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服从和无足轻重。如果一个配角能够很好地衬托主角,也是可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就像西方城市中的教堂,或者福建乡村中的廊桥,它们之所以被人喜欢,就是因为它们很好地扮演了促进城市或者乡村生活的催化剂作用,而不是作为一个争奇斗艳的展品。建筑应该致力于营造健全的城市生活,这样的建筑必须要与其它的建筑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只有对营造健全的城市生活有益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建筑师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否则就会成为城市的罪人。
http://s1/bmiddle/6d7f2c32gce1a60bc1370&690
http://s9/bmiddle/6d7f2c32gce1a5f6cdb88&690
- “每一个建筑项目必须要先被体验,然后再将其表达为一种在人们脑海中(确切地)看得见的构想。作为这样的一种构想,它还必须具有能在人与人之间被交流并能被他人强烈感受的特征。”(P43)——城市中的任何建筑在建设之前,都必须反复与邻近的居民和使用者进行沟通,让每个邻近的人都对即将建设的建筑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概念,并接受他们的批评,就像工业产品一样,如果得不到使用者(不仅包括大楼的功能使用者,也包括大楼外部空间的使用者,比如过路的行人、邻居等等)的接受,就应该做出修改,并再次向使用者提出,再次接受他人的批判,再次修改自己的想法,以求逐渐靠近大家的感受。如果使用者坚持不能接受,建筑师必须接受失败。日本舞台美术家妹尾河童在他写的《窥看舞台》(姜寀蕾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针对那些所谓建筑大师设计的完全不合用的现代化剧院评论道:“建筑师或许是盖房子的专家,但不是使用方面的专家,所以请听听我们使用者的意见。拜托别再盖出奇奇怪怪的剧院了。……,(因为无法正常使用,使用者)无一不带着怒气登台,这样的剧场竟还得到建筑奖,实在很奇怪,难道‘剧院建筑’不是该以‘剧院机能’来评价的吗?就算外观设计得再漂亮,光凭这点就能得奖,这未免太过分了。对于剧院的了解只到这种程度,就敢动手设计盖出来,实在很悲哀啊。”每一个建筑师都应该为此感到脸红。即使是你觉得最好的东西,如果不能得到使用者的谅解,也绝对不能建造出来。建筑师绝对不能也没有权力把一己之好强加于他人。只有在让使用者感到满足之后,才能够实施。也许这样做会让建筑设计的效率变得很低,但宁愿如此。要想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这是必须付出的最小代价。反之,一味的追求效率,必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历史已经一再证明这一点。绝对不可以用牺牲无数的代价来检验自己的所谓先进理念。
-
- “每座建筑在其附近都必须创建既有机联系又优美典雅的公共场所。……,每当建造一个建筑项目时,都要以它能创建优美的人行空间为原则来实施。……,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表达为:‘建筑物环绕空地’,而不是‘空地环绕建筑物’。”(P56)——这句话也可以表达为:“是绿叶衬红花,而不是红花衬绿叶”。在城市中,街道和城市生活才是红花,建筑只能是绿叶。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为营造积极的城市生活空间服务才是存在的价值。建筑要甘当背景,要记住,对于非专业的普通人来说,他们记住的永远是城市中的生活,而不是背景的建筑。建筑应该是生活的绿叶,让生活更美好。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建筑才会扮演红花的角色。巴黎只有一座埃菲尔铁塔,悉尼只有一座歌剧院,伦敦只有一座大笨钟,埃及只有一座大金字塔能够被全世界的普通人所念叨,其它的建筑全都是绿叶。事实上,悉尼歌剧院从使用上来说是完全失败的,基本上只是扮演一个城市雕塑的功能。而巴黎之成为巴黎,并不是因为有埃菲尔铁塔,而是因为有其它千千万万的普通建筑,不那么知名,甚至完全不知名的建筑,因为它们所营造的生活氛围,因为这些绿叶的衬托,巴黎才成为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巴黎。那些总想着扮演红花的建筑,比如朗香教堂、流水别墅,即使它们的名声再响亮,也不是值得学习和效法的对象。那些总想着建造红花的建筑师,即使他们的名声再响亮,也不是值得效法和学习的对象。
-
- “如果有可能,建筑物至少要与现有的一幢其它建筑相连,以便相互构成整个城市的连续框架。建筑物至少有一面没有开窗,以便以后有其它建筑与它相接。”(P61)——凡事要留有余地。没有一个人可以包打天下。牛顿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成为牛顿。一个孤芳自赏的建筑师,一座孤芳自赏的建筑,就好像马克·吐温比喻的那样:不过是埃菲尔铁塔顶尖上的铁锈,竟要宣称自己比埃菲尔铁塔高大,这是多么的可笑!
-
-
“公路是在设计建筑物之后而不是之前被逐渐增加的,它们服务于建筑物并与建筑物配套,这条原则是极为重要的。……,首先是人行空间,其次是建筑物,最后才是公路。”(P62~63)——那些把交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不会同意这个观点。到处都可以看见的城市新区建设工地,一个大坑都还见不到的地方,宽敞的公路网早已经铺就。这样建起来的城市,哪里会有一点点人的气息。忽然想到前两天看到的一条奇闻,华中科技大学开始在校园内安装红绿灯,我推测,两年后他们就会考虑在校园里建造立交桥,再过两年,我们将会骄傲地看到世界上第一条大学专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又一所中国大学即将驶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在此提前向他们表示祝贺。
http://s4/bmiddle/6d7f2c32gce1d1a11a313&690
- “即使产生一座城市的一小部分,也需要数千人的合作才能成功。”(P16)——同样的观点,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是这样表述的:“巴洛克规划,当竞争对手愈多的时候,在拥挤的相邻的建筑物中,常常最能发挥其效用,而当规划师有无穷的资源供其运用,最容易流为浮华和空洞。”
http://s7/bmiddle/6d7f2c32gce1b9bb67b06&690
http://s8/bmiddle/6d7f2c32g7b02f6c30487&690
http://s12/bmiddle/6d7f2c32gce1da2c3dfdb&690
http://s11/mw690/6d7f2c32gce1da2fd063a&690
http://s5/mw690/6d7f2c32g7b02f6b53744&690
http://s5/mw690/6d7f2c32gce1dbf222264&690
http://s11/mw690/6d7f2c32gce1da3514fba&690
http://s1/mw690/6d7f2c32gce1da2819ad0&690
http://s1/bmiddle/6d7f2c32gce1de4d1761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