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捕捉与处理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7-11-22 14:16:54)周至县2017年度教育科研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
|
立项号 |
2017XKT——ZXLS005 |
课题名称 |
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捕捉与处理的研究 |
|
|
负责人 |
李 静 |
所在单位 |
周至县第三中学 |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的新理念, 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 使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体现灵活开放与动态生成的特点。 一、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捕捉与处理的研究具有必要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在教学目标上,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和情感达到培养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在师生关系上, 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机器”。这样的历史课堂,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然造成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落后,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进而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捕捉与处理的研究具有可能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对相同的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可能很多时候学生的看法不同于老师和书本上的观点,但闪耀着孩子思想的火花,教师应在给予肯定的同时鼓励其进一步探究。 课堂情景千变万化, 在课堂教学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在教学设计中未预料到的生成性问题, 他们本身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鲜活的教学资源,同时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建构开放生成的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从而全新的教学理念得到呈现和落实。
针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这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学习并思考最突出的表现,而这也正是新课改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这样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必须具有学科专业价值,教师就此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过程,历史认识的形成情况。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教师能力的提升和个人的成长、高中历史学科价值功能的充分发挥,更有助于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和进步、有助于加快新课程改革深入和推进的步伐。 |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即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始终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走来,走向“动态生成”,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学,较之传统的“事先预设”教学方案来说似乎线条要粗,教案要略,它不再是教师依据“事先预设”的模版,在课堂上进行“复制”,而是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更具开放性、挑战性、创造性,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气氛主动活泼。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碰撞出创造思想的火花,涌现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 课堂情景千变万化, 在课堂教学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在教学设计中未预料到的生成性问题, 他们本身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鲜活的教学资源,同时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建构开放生成的历史课堂,充满生 机和活力的课堂,从而全新的教学理念得到呈现和落实。 |
|||
|
课题研究的 步骤和举措
|
历史教师在进行生成性教学时,一定要有善于发现隐形教学资源的慧眼,并且能够将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运用,能在动态的教学进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实时调整,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及时、更为深入、更为高效。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彰显其学科生命的活力。 历史课堂捕捉生成,积累智慧生成性资源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资源,所以要及时捕捉,才能有效开发利用。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来说宛如一个个从不同角度飞来的发球,如何稳稳地接住它们需要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史学素养,面对课堂生成性资源也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本课题就 以“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捕捉与处理的研究”为核心。探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研究。 基于以上所述,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为: 一、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捕捉(2017.11——2018.1) 课堂生成性问题具有偶发性、随意性等特点,正因为如此,对于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师往往无所准备,解答的难度也就相对较大。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历史课程生成性教学的策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对历史课程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问卷调查(2018.2——2018.3) 高中历史课堂的现状是进行生成性教学研究的基础。深入高中历史课堂,通过听课、访谈、观察等方式捕捉课堂中的有效信息,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记录。 三、形成教学研究论文(2018.3——2018.4) 四、课堂实践(2018.4——2018.5) |
|
课题成果的 预期和呈现 |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对教师而言,不仅能够让每一位教师找到当教师的理由,更能够体悟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的价值;对学生而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预期成果形式:1、形成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 2、应用课堂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提高。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