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用符合教育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之《教育新理念》无疑就是一位优秀的理论导师。初看这个标题,以为是一本很抽象、很理论的书,可是当我翻开之后,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本书通俗易懂,和我们教学息息相关,书里有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案例,我们可以作为平时工作的参考。
在这本书里,我对第一章中“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印象颇深,因为我是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其它学科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掌握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学会“三会”。
一、会提问,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斗志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的习惯。一个好的问题,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回忆所学的知识、进行学习的有效迁移,遇到难关时,也能不知疲倦地想办法、求帮助,最后,问题解决、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地记忆下来。“怎样将恐龙网址添加到收藏夹?”和“你能用几种办法将恐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呢?”所达到的效果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会等待。有时我们在提问后,没等学生好好思考,理清头绪,就迫不及待的让学生反馈,结果学生反馈效果不好,我们就自己说答案,好象设问句一样,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没得到培养,久而久之,学生渐渐不愿思考,直接等着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对知识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作为教师,要耐心,要倾听,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充分的时间将所想所感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方法。
三会表扬。一个好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没兴趣;也不能太难,否则学生没劲头。一定要让学生既熟悉又陌生,这样学生的回答必定有正确贴切的、有比较麻烦的、有错误的,作为教师面对这些答案,应该怎么评价?我觉得应该都表扬,表扬他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大胆尝试的胆量。在整堂课中没有标准固定答案,只有发散性思维。对学生提出的方法没有批评制止,只有真心实意的赞赏和鼓励。这种评价促进了学生乐于去“创造”“发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