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历史区(1)

标签:
伊斯坦布尔历史区 |
分类: 土耳其 |
伊斯坦布尔历史区(伊斯坦布尔古城区)是1985年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先后是东罗马、拜占庭、奥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长期作为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城内保存着君士坦丁赛马场、圣索菲亚教堂、托普卡珀宫、苏莱曼清真寺等一批建筑杰作。其中许多建筑对欧洲和亚洲产生过重大影响。
从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番红花城乘坐夜间巴士,5个多小时车程,到达伊斯坦布尔长途汽车站 Otogar,再乘M1地铁线首班车来到伊斯坦布尔古城区。
伊斯坦布尔古城区罗马帝国建都时期保留下来的古迹有:君士坦丁赛马场(公元321年),瓦伦斯渡槽(公元378年),以及特奥多里奥二世从公元413年起修建的长6650米的城墙。公元447年修建的第二道工事,是军事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伊斯坦布尔在拜占庭帝国时期达到极盛。如今,几座宏大的建筑物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其中包括:建于公元527-565年的建筑杰作圣索菲亚教堂和圣伊雷内教堂,约翰二世年间(1118-1143年)伊雷内皇后在泽雷克区修建的"万能的主"古庙,以及城墙圈内的卡赫里耶清真寺。
奥斯曼帝国时期伊斯坦布尔风貌的建筑是托普卡珀宫和阿朱尔清真寺,苏莱曼大帝在位时建筑师科查·米马尔·希南1548年建成的泽扎德清真寺和1557年建成的苏莱曼清真寺。
瓦伦斯水道桥是一个罗马高架渠,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主要供水系统,由拜占庭皇帝瓦伦斯完成于公元4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数位苏丹加以修复,是该市最重要的地标之一。保存下来的段落长921米,比原来的长度减少了大约50米。
泽扎德清真寺(Prince
Mosque),建成于1548年。
泽扎德清真寺,是科查·米马尔·希南的早期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是苏莱曼苏丹為了纪念他去世的长子而委托希南建造的。科查·米马尔·希南是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塞利姆二世及穆拉德三世的首席建筑师及工程师,其最为著名的建筑是伊斯坦布尔苏莱曼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大学
阿提克阿里帕夏清真寺(Gazi Atik Ali Paşa Camii),建于1496年。
阿提克阿里帕夏清真寺是一座古老的奥斯曼帝国清真寺,位于伊斯坦布尔老城中心法提赫区的 Çemberlitaş 街区,靠近大巴扎的入口、狄奥多西广场以及奴鲁奥斯玛尼耶清真寺。它由大维齐尔波斯尼亚太监阿提克·阿里帕夏兴建于1496年,苏丹巴耶塞特二世在位期间。
君士坦丁纪念柱
君士坦丁纪念柱又名被烧柱,位于阿提克阿里帕夏清真寺旁边,是一个罗马纪念柱,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下令修建于330年,用来纪念拜占庭改名新罗马(Nova Roma),作为罗马帝国国的新首都。君士坦丁纪念柱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罗马艺术品之一,现在高35米。
奴鲁奥斯玛尼耶清真寺(Nuruosmaniye Camii)
这是一座奥斯曼帝国清真寺,它被认为是奥斯曼巴洛克风格清真寺的最佳例证之一。这座清真寺由苏丹马哈茂德一世下令建造,1755年奥斯曼三世时期完成。奴鲁奥斯玛尼耶清真寺靠近大巴扎的入口、狄奥多西广场以及古老的阿提克阿里帕夏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巴扎之一,有至少58条室内街道和4000多间商铺,每天吸引了25万到40万顾客。
大巴扎最初由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建于1455年到1461年,以首饰,陶瓷,香料,地毯店而闻名。许多摊位分类集中经营,例如皮衣,黄金首饰等等。大巴扎包括12个主要建筑物,拥有22个门。离开伊斯坦布尔的飞机是傍晚的,打算上午去大巴扎好好逛逛,结果正逢周日不开门。照片还是前几天路过大巴扎时拍的。
Divan Yolu
土耳其软糖是由糖、玉米淀粉、柠檬酸等原料制成的,另外再依据不同的口味加入干果或者坚果而成的土耳其传统点心。土耳其软糖内一般不添加人工色素,如红色和绿色的软糖分别用玫瑰露和猕猴桃汁添色。还推出了诸如开心果、榛子、杏仁、核桃、柠檬、椰子、橘子、石榴、草莓等软糖。
菲鲁兹阿迦清真寺,建成于1491年,是一座古老的奥斯曼帝国清真寺,位于伊斯坦布尔古城区法提赫区
Divanyolu
街,由巴耶济德二世的财务官菲鲁兹阿迦兴建。菲鲁兹阿迦的大理石石棺位于寺内。
Divan
Yolu
(照片拍于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