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胡马雍陵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德里胡马雍陵杂谈 |
分类: 不可思议的印度 |
德里的胡马雍陵(Humayun's Tomb)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东南郊亚穆纳河畔,建于1570年,是莫卧儿王朝创始人巴布尔之子,帝国第二代君主胡马雍及其皇妃的陵墓。
莫卧儿王朝是从1526年到1858年间一直统治着印度的穆斯林王国。巴布尔是莫卧尔王朝的第一任国王,他从阿富汗攻入印度,这位突厥人的后裔,是亚洲历史上最富传奇性的人物之一。一生忙于流亡和征战的巴布尔虽然在1526年建立了莫卧儿王朝,但他无暇制订新的法律和整顿行政,因而他留给长子胡马雍的是一个既不完善又不稳固的政权。23岁的胡马雍登基时局势很不平静,由于种种矛盾和冲突,他不能指望得到他的亲属、朝臣和军队的可靠支持,而被征服者的意图反叛和外部敌对势力的日益增长都是对这位不称职的皇帝的威胁。1539年和1540年他两度被阿富汗舍尔沙打败,军队丧失殆尽,从而毁灭了巴布尔在印度的事业,使印度斯坦的统治又再次转入阿富汗人之手,胡马雍也不得不开始他约15年的流亡生活。后来他得到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帮助,趁舍尔沙的苏尔王朝内乱之机,卷土重来,1545年攻占喀布尔,1555年打败了舍尔汗的继承人,并占领了德里,巴布尔开创的帝国总算失而复得。1556年1月24日,恢复了莫卧儿统治的胡马雍,还未尽情地享受得之不易的胜利,就意外地从德里的书楼楼梯上跌下来而丧命。他的儿子第三代帝王阿克巴继位,扩大并巩固了祖父开创的莫卧儿帝国。
胡马雍陵是1565年由皇后哈克·贝克姆主持修建的。这位皇后,一个波斯学者的女儿,在1542年初与流亡的胡马雍结婚。胡马雍的陵墓规模宏大,布局完整,是阿克巴时代莫卧儿建筑风格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里程碑。它巧妙地融合了伊斯兰建筑和印度教建筑的风格,开创了伊斯兰建筑史上的一代新风。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胡马雍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整个陵园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四周环绕着长约2千米的红砂石围墙。
陵园门楼用灰石建造,是一个八角形的楼阁式建筑,表面用大理石和红砂石的碎块,镶嵌成一幅幅绚丽的图案。
胡马雍陵坐北朝南,陵墓主体主要采用带有浓郁印度风格的黑白色大理石及红砂岩为建筑材料。胡马雍陵的主体建筑矗立于一开有壁龛基座上,是高24米的正方形陵墓,陵体的四周是四扇线条柔美的圆形孤门,陵墓顶部是一个以白色大理石雕成的半球形体,圆顶上竖著一支金属小尖塔,这是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整个胡马雍陵建筑庄严宏伟,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建筑风格的典型结合,为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精品,著名的泰姬陵也是以此为范本所建。
门楣上方呈圆弧形,线条柔和;四壁是分上下两层排列整齐的小拱门。
胡马雍的墓冢在寝宫正中,寝宫内部呈放射状,通向八角形宫室侧面的宫室。
胡马雍陵另一特色是其拱门及窗户上皆雕有极为细密的格纹和几何图形。
胡马雍陵以其典型的莫卧儿风格建筑和极高价值成为阿克巴时代莫卧儿建筑风格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里程碑,为人们研究了解印度历史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胡马雍陵是印度第一座花园陵寝。陵园内景色优美,棕榈、丝柏纵横成行,芳草如茵,喷泉四溅,实际上是一个布局讲究的大花园。
Arab Seral
Gate
Isa Khan's
tomb
伊萨汗的陵墓建于1547-1548年,一个封闭的八角形花园内,坐落在胡马雍陵入口右边。
伊萨汗·尼亚齐(Isa Khan Niyazi)是与莫卧儿帝国作战的苏尔王朝国王舍尔沙的普什图族贵族。
18世纪以前,莫卧儿帝国的几乎每一位皇帝都在他们身后留下了若干出色的大型建筑。建于1570年的胡马雍陵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引起了建筑领域内几项重要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在泰姬陵的建筑中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