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雷雨》理解三一律

(2019-03-13 17:00:28)

“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的产物,作为戏剧的创作原则,它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事件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曹禺的《雷雨》在主题、时间是遵守了“三一律”的创作原则,这是无可争议的。将两个家庭间的纠葛安排在一个地点,一天内进行,使其结构紧凑,剧情集中,作者把这些人物间的关系通过一个个巧得不能再巧合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地点是在周公馆和鲁家两处,故事情节高度集中,符合跨越时间不超过24小时,地点也一致,戏中矛盾冲突的一致,周萍与蘩漪,四凤的乱伦,周朴园与原配及儿子鲁大海相逢将积累的恩怨推向不可收拾的境地;传统的戏剧一般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个阶段或四个部分。戏剧的展现,多半依靠舞台——空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戏剧不可能表现长篇小说的方方面面,而只能以高潮阶段的“冲突”事件为核心,组织起这台戏的“完整的过程”,以吸引观众,并感动观众。 按照“三一律”的要求,剧本一般只能讲述一个故事,而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就使得故事情节必须是完整的、紧凑的,而情节的内在也是紧密联系的。《雷雨》的戏剧冲突就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体现。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相认”。一上场,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于是,这种一明一暗的关系,一下子就扣住了观众的心,从周朴园那些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以及当他怀念起侍萍时的“沉吟”、“苦痛”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是个地位高、权势大的“尊者”,而且似乎是个多情的人物,在侍萍的话里,也可以发现,她虽然看透了周朴园,却因为本性的正直善良,仍希望周朴园能认出她。看来,好像两方面冲突不起来了。然而,周朴园的情感毕竟是虚伪的。当他发现侍萍还活着,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名誉、地位时,他始则厉声斥问侍萍“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继则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企图以他认为是万能的金钱打动侍萍,周朴园虚伪、冷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可是,侍萍是有骨气的。她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得粉碎,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明告周朴园:金钱弥补不了罪过!表现出对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蔑视。总之,《雷雨》情节的安排,完全遵循“三一律”原则,做到时间、地点、事件的整一律。以《雷雨》理解三一律以《雷雨》理解三一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