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013-09-26 16:47:46)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新课程框架中,综合实践活动领域课程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学习领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一门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
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呢?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
一、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标,不同于传统课程或学科课程中的综合实践学习目的,它不是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更指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儿童生活是人的生活,是完整的生活。只有对书本的认识,没有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只有知识的灌输和训练,没有交往和实践,只有封闭的班级和课堂,没有课外生活;只有脱离社区和家庭的学校,没有宽阔的生活空间,儿童就不可能有完整的人的生活。儿童完满生活的重建,成为摆在我国中小学面前的现实的课题。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呢?我认为,教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活动前做一番引导,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理念,摆脱以往教师事先预设的,自上而下实施的学习目标的束缚,自主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标: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投身于大自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流,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引导他们确立的一种全新的、人性化、个性化、鲜活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学生整个生活世界。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同于当前中小学课程内容指向“科学世界”,课程内容设计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但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而言,其具体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我认为,应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 和自我的关系这三条线索进行。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兴趣、特长;学校的特色;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发现问题的情境--聊天屋,各自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最想知道的东西。可从学习生活、乡土文化、环境、社会问题、健康等方面提出问题。范围要小,角度要新。学生在谈话中形成了问题意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他们以自己的敏锐感受、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自己喜欢的、甚至被大人忽视的问题。
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有:个人独立探究式;小组合作探究式;班级合作探究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的探究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探究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呢?学生形成了问题意识,但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往往不只一个。这时教师还应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家庭优势等方面做出合理的选择。然后确定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具体可分两步来实施。
1.问题交流,自由组合
先让同学们把想探究的问题写在纸上,分别在教室四周展出,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然后在同一话题中进一步寻找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真正做到自主选择、多项选择、全方位选择。选中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后在签上名字。这样,全班的零散的问题就相对集中到了几个主要问题上。以班级为单位的探究小组形成了。为了问题的更深入研究,也可把这些问题在年级、校级公告栏或本地区的教育网站上公布,再次寻找合作伙伴。这样,打破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界限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小分队就形成了。
2.自我推荐,职责分明
同学们以探究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把问题生成探究的主题。然后各自介绍自己的特长及可利用的资源优势,分工合作,确定各自的职责。每个同学都能真正“动”起来、成为探索知识奥秘的主人。综合实践活动不应该是“优等生”的专利,它不是面向少数“尖子生”的课程。而应该根于儿童的本性,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与具体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带着平常心走向大众。
四、自主设计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共同协作完成。活动方案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过程计划、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同学们可展开热烈的讨论,献计献策,各抒已见,每一位“英雄”,都有了“用武之地”。一份份各具特色的学习方案产生了。在综合实践活动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活动中,指导教师要督促每一位同学,随时写好不同阶段的心得感受、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的对策,或经验教训,为课程活动结果的呈现准备第一手材料。
五、自主选择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结果的呈现,应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它既不是照本宣科、滴水不漏地读材料,也不是程式化地摆放几张照片,更不是几个组长的一言谈。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一个成果交流会,既要有显性的物化的成果交流,更要有隐性的成功的过程、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呈现方式,还应该是学生才能的展示会,既有声情并茂的介绍、演说,又有专家式的成果发布,有电脑高手制作的资源共享,还有说学逗唱等才艺表演。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自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是真正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为学生建立起有价值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方式。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如果说每一位学生是一颗颗闪耀的珍珠,那么教师就是那根串起颗颗珍珠的丝线。
此外,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课题的拓展延伸等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