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处理同伴关系是小学生的必修课

(2013-12-26 21:17:00)
标签:

同伴关系

育儿

分类: 媒体发表文章

校园“诅咒卡”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很多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较弱,欠缺与同伴和谐相处、正常交往的能力。一个人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和同伴关系。在目前的家庭结构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很多孩子缺失同胞关系。由于没有跟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所以也会弱化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影响他们跟同伴的交往能力和技巧。

随着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孩子对友谊的理解以及与朋友相处的方式会随之发生变化。学龄前的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主要是玩耍,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小伙伴只是玩伴,还不能算作朋友。到了小学以后,认知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够从情感上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孩子们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同伴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稳定。

小学阶段,同伴关系是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可以说是每一个小学生的必修课。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花更多时间在家庭以外的场所活动,虽然父母和家庭还是他们最重要的依靠,但朋友开始逐渐占据孩子的心灵空间,同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和同伴之间有更多的接触,更容易受到那些志趣相投的同伴吸引。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在入学时有朋友或者在校外有稳定的朋友团体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相对更容易适应。根据亲密程度和在一起共处的时间,可以把朋友分为“最好的朋友”、“好朋友”和“普通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会有三到五个“最好的朋友”。但无论哪一个类型的朋友,都构成了孩子的“朋友圈”,与这些朋友之间的关系都属于同伴关系。

那么,同伴关系究竟对孩子有多重要呢?

同伴关系,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将会逐渐发展出社会交往的能力,并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通过与同龄伙伴的比较,孩子可以更加客观地判断自己的能力,并对自我效能感产生更清晰的认识。

与朋友在一起,孩子可以学习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在相互帮助中,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在争吵打闹中,可以学会如何解决冲突;在共同成长中,可以学会如何取长补短。

同伴关系,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受到同伴喜欢的儿童,认知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很少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他们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友好、可信赖、合作、忠诚,可以给别人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到了青春期之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会更强。而那些与朋友相处比较困难的儿童,对其他人的情感不敏感,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这些孩子到青春期前后更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同伴关系,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孩子结交的兴趣相投的朋友越多,他接受到的正能量就会越多,自己的心理能量场就越强大。这样,如果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很快找到值得信赖的朋友;如果需要倾诉自己的心事,就能迅速联系上愿意倾听的密友。

女孩的性格相对更敏感,更有可能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希望从朋友那里得到情感支持。与女孩相比,男孩从朋友那里得到的情感支持更少。

(付小平,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

(本文发表于《北京青年报》2013年12月25日,成长读本栏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