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用应试的思维,解决素质的问题

(2013-03-30 20:56:24)
标签:

体育

育儿

分类: 原创博文

http://s2/mw690/6d68a42atd923f0759061&690

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运动中的猝死,还是肥胖等现象,都反映出如今学生身体素质的脆弱。面对日益严重的情况,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江苏、山东等不少省份都纷纷出台政策,将体育成绩与高考挂钩。

其实,将体育成绩与考试挂钩,在中考中早已有体现。2008年,上海市就已经把体育和中考挂钩。相关部门出台这个看似美好的政策,初衷肯定是好的,希望促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然而,这个政策依然未能有效阻止青少年体质下滑的势头。

相反,为了应付这个考试,还有不少学校采用牺牲孩子休息时间的方式,要求孩子在每天720左右就到校进行早锻炼。为了这个分数和考试,我们不仅背离了体育运动的初衷——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反而还让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无法保障。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我们又怎么能保证孩子们的体质呢?

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更不是靠把体育和考试挂钩就能一劳永逸的。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岂不是要从幼升小开始,逐级跟考试和升学挂钩。通过应试的思路来解决素质的问题,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只能治标,永远无法治本。而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即使体育成绩好,也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有多好。

在教育体制和考核体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转变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首先,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需要重新认识体育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多年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已经把体育课完全沦为边缘学科。我们甚至还对喜欢运动的孩子冠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标签,把运动和成绩对立起来。实际上,体育和成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绝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在美国,运动好、成绩也好的孩子比比皆是。林书豪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既是哈佛大学高材生,也是NBA的明星球员。体育和成绩在他的身上完美结合。

国际上已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运动能力不仅不会导致成绩的下降,反而对成绩有促进作用。运动带来的最大好处,毋庸置疑就是锻炼出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的杰克•凯斯勒博士研究发现,运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记忆力以及学习能力。并有证据显示运动也能对人类产生同样影响。

其次,家长和老师都需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不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大都认为如果参加太多体育活动,就会占用孩子大量的时间。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正好在上海一所重点小学读三年级,听他们的描述,学校的体育课基本上就是“打酱油”,被主课挤占也是家常便饭。

而孩子没有足够时间学习功课,学习成绩就可能跟不上,最后甚至落得虽然有好身体、却没有好成绩的境地。而且,学校的很多体育尖子也确实如此,只要踏上体育之路,从此就放弃学业,走体育职业化的道路。他们的成绩一般都不太好,即使上大学,也要通过加分或免试才能获得机会。

家长的厚此薄彼,学校为了升学而有所偏倚,使得孩子们没有太多机会参加体育锻炼,最后导致大部分孩子的身体状况令人堪忧。

孩子的身体素质,我们需要从小抓起,更需要鼓励孩子长期坚持。目前的现实是,一旦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大班,家长更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因此,不少孩子就只知道成天埋头读书了。

就我观察所居住的小区后发现,经常在小区里面活动的多是学龄前儿童,我很少看到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外面运动的身影。我女儿在小区是比较活跃的,轮滑、滑板车、自行车、跑步等都是她的爱好,上幼儿园之前每天基本上会有6个小时以上是在户外度过的,入园以后也几乎保持在每天3小时以上,当然极端天气情况除外。

然而,小时候跟她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现在很多都不出来玩了。而我听到家长们最多的说法是,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因此,孩子每天的学习任务也非常繁重,家长布置的作业也不少。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放孩子出来“疯玩”了。

从去年开始,上海市的幼儿园已经把户外体育运动纳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并明确规定,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孩子们每天会有两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我女儿就读的幼儿园,为此还自行设计了不少有意思的运动器械和运动项目。其实,类似于这样的举措完全可以向小学推广。不少小学,一般放学时间较早,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学校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运动,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政府和学校需要真正重视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但绝不能停留在应试的思维,也绝不是靠应试的手段就能解决的。学校需要重新定位体育课,让体育课成为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重要的科目,不挤占孩子的体育运动时间,让孩子有更丰富的体育活动选择。如果让每个孩子都能至少有一项自己爱好的、能陪伴自己一生的体育项目,即使没有分数这根指挥棒,那么,孩子们也一定乐于走出教室,参加体育运动。

(付小平,写于2013330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