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金钱的主人,才是理财教育的重点

标签:
理财教育育儿 |
http://s14/mw690/6d68a42ag7c0d174a724d&690
“一位家长最近吐槽称,孩子在学校帮住宿的同学外出购物,并向同学收取小费。妈妈认为孩子帮助同学,不该收钱。而孩子则说这是劳动所得,收钱是正当的。如今的孩子想出很多赚零用钱的方法,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和引导他们呢?”这是北京青年报成长读本栏目组织的一个讨论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钱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正如一句流行语所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不少家庭开始重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财商,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理财高手。
可是,在进行理财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会遇到不少困惑,甚至是纠结。比如,让孩子干家务活,我们是否该给孩子劳动报酬;孩子帮同学忙,我们是否允许孩子收取一定报酬。
当孩子开始了解到金钱的好处后,事事以钱为标准进行衡量,家长就会颇为头痛。正如北京青年报讨论的那个案例,虽然家长非常纠结,但孩子却振振有词,因为那是自己正当的劳动所得,而且还举出《小狗钱钱》中的理念来支持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个孩子的做法,家长大可淡定一点。如果孩子开始有金钱意识,其实说明孩子开始了解钱的用处,并且愿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钱,孩子已经具有初步的理财意识。当然,我们要告诉孩子,同学之间的帮忙,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需要用钱来解决的,人类社会本身就需要互帮互助,很多时候的举手之劳和爱心之举,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们更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钱更美好的东西,比如同学之情、关爱之心、助人之乐等等。
对于事事都喜欢谈钱的孩子,家长究竟该如何引导?我们又该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理财,成为金钱的主人呢?
首先,让孩子通过劳动学会赚钱。我们要让他们知道钱很重要,但是钱不是万能的。家长让孩子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变成金钱的奴隶,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我们要告诉孩子,钱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合法取得。有些家庭会把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为孩子赚钱的重要方式。我不是太赞同这样的做法,本该是每个家庭成员承担的义务,却变成了一种交易关系,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并不一定很好。
对于孩子来说,做一些家务,是因为“我”是家庭的一份子,“我”该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通过金钱来激励孩子尽到对家庭的义务,长此以往,孩子就可能学会跟家长讨价还价,甚至事事都会跟大人谈钱。对家庭的劳动付出,本来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如果把它和钱挂钩,很有可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种等价交换。这样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理财教育。
当然,孩子在家里面也是可以有赚钱机会的。比如,让孩子做一些不属于家庭成员应尽义务的事情,如帮大人捶背捏腰、为花草修枝剪叶等等;鼓励孩子收集家里的废旧物品,通过卖出这些东西赚钱。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多创造一些机会,鼓励大一点的孩子走向社会去赚钱。在中国,确实存在一个现实问题,我们的社会给孩子打工赚钱的机会太少了。不像西方社会那样,孩子到处都是工作和赚钱的机会。但只要家长用心,总归还是能找到一些机会,或者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进行社会实践和打工赚钱。
这些方面,我们确实需要向国外学习。比如,在美国,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另外,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或者捐赠,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剩余物品则捐给慈善机构。
其次,让孩子通过生活学会花钱。通过让孩子在生活中自己花钱购物,既可以进行理财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如果孩子从小对钱的用途没有正确认识,对钱的多少没有直观感受,长大后就容易养成大手大脚地花钱、肆意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到那时,我们就真不能怪孩子,因为他们成长过程中本身就缺少这方面的教育。
我们每次去超市或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女儿就会提出买这买那。很小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规定,一次只能买一样东西。有时候还会告诉孩子,我们带的钱不够,等到下次再买。久而久之,女儿也就逐步养成节约的习惯,有时候我们想买贵点的东西时,她还会主动说:“这个太贵,就不要买啦。”
最后,让孩子通过社会学会关怀。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部分收入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合理消费,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社会献爱心,让孩子学会回报社会、学会关怀他人。人类社会总会有弱势群体,他们的劳动能力比较差,如果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无偿帮助,可能将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把自己赚来的钱捐献出去,他们献出的这一部分爱心,往往会让自己刻骨铭心,比拿大人的钱去做类似事情,效果要好许多。其实,在我们所讨论的那个案例中,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鼓励孩子把为同学购物剩余的几块钱捐给社会上最需要的人,并告诉同学这些钱的最终用途。这样做,会让两个孩子都很开心,并能在行动中学会关怀他人。
金钱本身没有善恶之分,更没有黑白之分,只有对金钱不当的认识和驾驭,才会带来邪恶,甚至招致灾难。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孩子过早接触大人眼中的“铜臭”。相反,如果我们不教孩子理财、让孩子成为金钱的主人,终有一天孩子就可能成为金钱的奴隶。
(付小平,写于2013年3月22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