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家长不要盲从

标签:
教育盲从育儿 |
分类: 原创博文 |
http://s13/mw690/6d68a42agd10b633bccdc&690
不知道从何时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人们总是期待世界上有一种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有一本无所不包的“红宝书”,或者有一个无所不能的“权威专家”。只要拥有这些,仿佛就能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但凡遇到困惑,就可以按图索骥。
于是,大家都喜欢游走在对与错的两端,一件事情要不全对,要不全错。一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方式,就根植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
为了迎合大家这种非对即错的心理,为了博取更多人的眼球,有些人开始不惜虚张声势,甚至胡编乱造。
因此,微博上就开始流行浮夸贴、炒作贴、造假贴,比如一说到中国教育的弊端,往往就把中国教育洗涮得一无是处,同时必然就要说到国外教育的完美无瑕,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搞得最后每一个人都恨不能立马移居海外。
无论在微博上,还是传统媒体上,教育话题已然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因此教育这个严肃的话题,也开始被许多人利用。很多人就开始利用受众大多数都有孩子的这一特点,不管对教育的理解有多少,总会制造一些热门话题博取眼球。更有甚者,不惜把孩子当作表演的道具,获取商业利益,比如前两个月在某地搞的车展,竟然出现“涂红唇膏、穿比基尼、套长筒靴的儿童车模”。
当然,网络社会确实给人类带来很多便利,足不出户就能畅游知识的海洋,轻点鼠标就可打捞信息的瑰宝。但是,网络在带给我们取之不尽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同样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甚至虚实难辨、真假难分。正如前段时间微博上疯传的那条“不哭不抱”的帖子,曾误导不少没有育儿经验的年轻家长。
面对这样一个如此便捷的网络时代,除了部分老年人和小孩之外,没有人能够做到拒绝上网、与网隔绝,即使你不上网,网络上也许还会有你的传说。
因此,作为家长,如何利用网络的优势帮助自己育儿、如何判别应接不暇的育儿知识和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需要家长不要轻易盲目跟风,而是需要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育儿观念,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世界上没有一个教育专家是能够全部解决所有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专家是绝对权威的。教育专家也好、育儿书籍也罢,都是帮助我们找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参照物而已。他们可能会给家长提供一些思路,他们也可以对家长进行一些指导,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所说的就全部符合自己的孩子。“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教育这件事情,其实任何一个曾经有过育儿实践的家长都可以跟我们分享,要么是宝贵的经验,要么是惨痛的教训。我们不要全盘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但也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实践,别人的经验教训多少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需要学习、需要借鉴,但更多的则是需要家长的投入和参与。最终落脚点,都在家长自己,需要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我们要去认真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也要去判断哪种方式对自己孩子才是最有效的,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确立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观念。
(付小平,写于2012年12月17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