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父母,也要开心做自己

标签:
做父母做自己教育育儿 |
分类: 原创博文 |
http://s1/mw690/6d68a42agd02e6d2277f0&690
今天在一篇帖子中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国际慈善组织“救助儿童”将160个国家分为三个组别,公布了“妈妈幸福指数”的调查结果:第一级为发达国家,第二级是发展中国家,第三级是较落后国家。在公布的“妈妈幸福指数”排名中,第一级发达国家共有43个,北欧国家挪威名列第一,南半球的澳洲排第二,第三至第五也被北欧国家冰岛、瑞典和丹麦夺得。而中国,在77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仅第18位。
文章还分析了导致中国妈妈不幸福的根源。其中有一条是,中国妈妈太无私,最具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并详细列举,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友的联系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少了,业余的兴趣少了。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单位组织的大多数聚餐和旅游活动,甚至放弃原本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称得上称职的好妈妈。
毋庸置疑,每一个人成为父母后,从内心都希望成为称职的父母,都愿意孩子顺利成长。但部分父母最后会走向两个极端:一部分父母,总是喜欢仰望别人教育孩子的美好星空,而自己身体力行时却又自惭形秽,经历一时的热血沸腾后,很多美好的想法瞬间化为泡影;另一部分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累,为了孩子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甚至牺牲自己的一切,久而久之完全失去自己。
回忆我们的一生,很多人最难忘的可能就是自己的母亲。而中国的母亲,应该可以算是全世界最吃苦耐劳的母亲了,对孩子、对家庭,她们总是全心全意不计回报地付出。但到头来,很多母亲的付出却没有在自己的“幸福指数”上得到加分,相反还丢分不少。
一个典型的“好”母亲的一天,一般是这样度过的:早早起床把热腾腾的早饭准备好,然后叫孩子起床,伺候孩子吃好早饭,再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匆匆赶到单位忙碌工作。下班后赶快到菜市场买菜,再回家做饭、收拾房间。等全部弄好往往已经晚上七、八点钟了。这时,孩子的学习需要辅导,有些甚至还要陪读。一直要陪着孩子做好作业上床睡觉。基本上到了十点以后,才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周末,也大多是拼命转战于孩子的各个兴趣班或辅导班之间。如此一来,很多妈妈已经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了。
一些父母,把家庭和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家庭的成功和孩子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自己的梦想借由孩子的未来实现。
于是,妈妈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围着孩子转。正因为一切围着孩子转,所以,在妈妈的世界里,真实的自己已经被家庭所代替,被孩子所代替。对孩子,事事操心,不愿放手。对自己,则是事事不关心,克己奉“公”。
其实,作为父母,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人士,都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私奉献而彻底失去自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无论父母还是孩子。当我们彻底失去自己的同时,往往孩子也会在窒息中失去自我。
真正的好父母,应该是心里既装着孩子,也给家人和朋友留有一席之地,当然还有自己。我们不仅要围着孩子转,还要有自己的圈子,偶尔也要给自己放个假,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还要从思想上解放出来,从一切为了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的思维中解脱出来。
当父母都能真正拥有自我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拥有自己的人生。如果父母能够开心地做自己,视野就能看得更远,心胸就能放得更宽,心态就能摆得更平。而在一个刚柔并济、宽严有度、左右适中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的呼吸就能更畅,独立就能更早,本领就能更强,学习就能更好。
(付小平,写于2012年12月6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