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生命教育的相关绘本,让孩子正确看待死亡和生命

标签:
生命教育死亡教育育儿 |
分类: 原创博文 |
一、《再见了,艾玛奶奶》
作 者:(日)大塚敦子 摄影,文字 (日)猿渡静子 译
出 版 社:南海出版社
简
一幅幅黑白照片,串联起艾玛奶奶人生中最后一年的时光,虽然病情日益恶化,面容日渐憔悴,但艾玛奶奶始终乐观、坚强,她珍重生命,正视死亡,与家人共同珍惜着这最后的相处时光。
全文以艾玛奶奶的爱猫——思达的口吻进行讲述,配合真实而极具震撼力的黑白照片,流露出片片真情。当艾玛奶奶回顾自己这一生时,说:“现在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过去的那些失败呀、痛苦呀,现在都变成了甜美的回忆。”如此豁达的态度,让人动容。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死亡降临时并不痛苦”,这样的人生真理,是每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当认识到的,只有更多地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活着的美好,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
二《獾的礼物》
作 者:(英)华莱 编绘;杨玲玲,彭懿 译
出 版 社:明天出版社
简
第二天,狐狸给大家念了獾留下来的信:我到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去了,再见!
下雪了,雪盖住了大地,但盖不住大家的悲伤。
春天渐渐临近,动物们开始串门,大家又聊起了獾还活着的日子。鼹鼠告诉大家獾是怎样教他剪纸的,青蛙告诉大家他是怎样跟獾学溜冰的,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领带,这些技艺,都是獾留给他们的礼物,这些礼物让他们互相帮助。
最后的雪融化了,融化了他们的悲伤。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爬上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他要谢谢獾给他们的礼物。他轻轻地说:“獾,谢谢你。”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獾的朋友们学会了接受它的死亡。
三、《爷爷变成了幽灵》
作 者:(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 文;(瑞典)爱娃·艾瑞克松 图;彭懿 译
出 版 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简
死亡常常是沉重而艰涩的话题,但也是不得不面对的事情。爷爷变成天使、爷爷变成泥土、爷爷去了天堂,爷爷去旅行了。这些我想应该都不是最最重要的吧。重要的是,曾经和爷爷一起的快乐时光,生命,也就是曾经拥有过的,懂得好好的回忆和珍惜。至于已经消逝的,又何必非要在意他到哪里去了呢。(节选自豆瓣网网友的读后感)
四、《我永远爱你》
作 者:(美)威尔罕 编绘,赵映雪 译
出 版 社:明天出版社
简
阿雅带着男孩的爱静静地去了,男孩也因为自己及时付出了爱,才有办法接受阿雅的老与死,才能静静、勇敢地疗伤。当孩子还小,属幼童阶段时,最常碰到的是宠物死亡。对孩子来说,宠物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失去它们的伤痛,常让孩子揪心难过,不知所措。因此,陪他们阅读有关宠物死亡的图书,了解其它小朋友的处理方式,学习依循相同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伤痛。
这本《我永远爱你》在启发幼儿的“死亡教育”上是有很大特殊意义的,而且它让小朋友们懂得要及时向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这样当永别来临时就不会有悔意了。
(付小平,根据相关网站的介绍,整理于2012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