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笑对孩子很重要(转)

(2012-09-26 09:36:58)
标签:

家庭教育

教育

育儿

分类: 教育文选
    周末,连续五天高强度工作让我像刚从榨汁机里走过一遭的甘蔗,全身空洞而没有力气,脚下如踩着棉花一般蹒跚着回家,打开门,如蚂蟥一般瘫在沙发上,一点说话或做别的事的力气和愿望都没有。我甚至忽略了不远处女儿一双大眼睛密切关注着我的表情。

  直至吃饭之前的半个小时里,家里寂静无声。饭菜上桌,妻给我讲同事家中的趣事,把我逗笑了,这时,我听见角落里传来女儿高兴的声音:爸爸终于又会笑了!爸爸没有生气!

  孩子这句话,让我的背脊突然一阵发凉——此前半小时的沉默,似乎有了答案。孩子把我的疲惫理解成了生气,以她小小的逻辑,爸爸不言不语也不笑,太反常了,是不是有人惹他生气了,我还是不招惹他的好!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意味着我苦心经营多年的慈父形象如海浪下的沙雕一样瞬间消于无形,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在回家的半小时里,我没有笑。

  4到6岁期间的孩子,对外部世界反馈的自我信息越来越在意。他们开始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怎么一个形象,并在乎这种形象的正面意义。他们在乎别人的夸奖,并愿意顺着这种夸奖所暗示的方向去做某些事。而且,他们开始学会察言观色,并且很容易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改变扯上关系。比如我在五六岁的时候,总觉得父母无休止的吵架,与我喜欢咬自己的指甲有关,并暗下决心,永远不咬指甲,以保证爸爸妈妈不吵架。但父母的争吵,并没有因此终结,这使我很伤心。

  因为童年父母争吵的场景太过于深刻地烙入我的心中,我因此在结婚之初就和妻约定,无论有什么矛盾,绝不在孩子面前争执,这样做的效果便是女儿快到六岁了,居然不知道吵架是什么概念,看到父母讨论某一件事有不同的答案,就以为是吵架了。

  尽管如此,但我在这个疲惫周末“不会笑”的半个小时里,仍让孩子的小脑袋瓜狐疑并紧张了一把,这让我心中充满了尴尬与愧疚,在与孩子四目相对表达歉意的时候,我心中暗下决心,从明天起,每次进门之前,一定要以门为镜,照一照自己的表情,不管多累,一个微笑的力气还是应该有的,这对宝宝和家人,很重要!

  (本文摘自《北京青年报》,2012年9月19日,作者:曾颖,作家,出版专辑《别不相信微笑可以救你的命》、《小人物的幸福生活》、《借脸》等多部,有作品入选《中华百年杂文精华》和教材选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