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趣是孩子的,不是父母的

(2012-08-14 20:18:43)
标签:

家庭教育

教育

育儿

亲子教育

兴趣

分类: 原创博文

    在家长圈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每个孩子至少需要掌握一门乐器、精通一门棋艺或书法、擅长一个体育项目,最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我们会看到大多数学龄前的儿童以及部分中小学生,周末和假期大都在各种兴趣班之间穿梭。

很多家长让孩子上兴趣班,有一个最大的误区,不是希望真正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而是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独门绝技。绝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兴趣班一定要上,而且多多益善。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特长,甚至可以发展成为日后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一技在手就可以让孩子以后有更多的选择。

有个妈妈一直要求孩子学钢琴,她的理由可能代表了很多父母的内心想法:“一方面,钢琴考级可以对以后择校有帮助,证明孩子有特长;另一方面,等孩子长大后还可以教其他小孩子弹琴,这样也有点额外收入。”

抱持这样的功利目的和心态,我们的家长往往更关注的是孩子上兴趣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多少、进步有多大,从兴趣班回来往往问孩子的第一句就是:“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展示给爸爸妈妈看一下。” 为了因应家长的现实需求,老师的教学方向和形式因此也逐渐变得更实用、更功利,每一次课都考虑一定要在课堂上教会孩子什么,希望孩子回家能展示什么。虽然家长和老师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这却跟真正的兴趣班应有的面貌相去甚远。

让我们先来了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兴趣。在百度百科中,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真正的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如果说得更简单一点,兴趣就是人们疯狂喜欢某个事物或某项活动,并愿意全身心投入这个事物或这项活动。

作为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是不是完全遵循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呢?有多少兴趣班是孩子真正喜欢,你不让他去上、他就会跟你急的呢?又有多少兴趣班是我们自作主张,强迫孩子去上,最后你让他去上、他就会跟你急的呢?

有个朋友,提到孩子上兴趣班的时候,总是很感慨地说:“我发现,兴趣班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选择,我儿子自己选择的兴趣班他都坚持下来了,我帮他选的到后来全部都不去了。我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孩子也是如此,凡是家长强迫孩子参加的效果都很差。”

如果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不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而是从父母自身的兴趣或者从功利的角度(考试会加分、择校有帮助),就将失去兴趣班的真正意义。到头来,我们不是在真正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在提前破坏孩子的学习胃口,最后让孩子对所有事物或活动都丧失兴趣,甚至对生活都感到枯燥乏味。

孩子自然产生的兴趣爱好,会让孩子始终处于快乐的状态。而兴趣一旦要成为什么特定的目标就会变得痛苦,因为加上人为的功利的因素,就免不了急躁和焦虑,就少不了强制和压力。

如果我们选择的兴趣班,真正切合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就应该鼓励孩子尽情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而不仅仅是一味追求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家长往往认为既然投入了大量金钱和时间,就要立竿见影,如果孩子学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长进,要么就是老师教得不好,要么就是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孩子的身心发展有自身的成长规律,对一项天赋的发掘或者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更在乎的是孩子在兴趣班的感受和状态,而不仅仅是某个阶段的结果和目标。

(付小平,写于2012814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